2013年3月5日,Vinexpo一年一度的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希爾頓酒店召開。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Vinexpo將于2013年6月16日至20日五天在波爾多為業界帶來難得的黃金機會,預計屆時出席的人數將超過48000名。
Vinexpo的四成參展商來自法國以外地區。來自法國所有釀酒區的生產商均會出席,除此之外,德國、美國、智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展館將再度登場。今年Vinexpo將首次迎來墨西哥展館及南非國家展位。值得注意的是,來自中國的云南紅酒業有限公司、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及10個聚集在中國展位的葡萄酒及烈酒生產商也將參與這次國際性葡萄酒展會。
Vinexpo近幾年來連續委托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機構IWSR(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 Research)深入分析全球葡萄酒和烈酒消耗、生產和貿易趨勢。發布會上,也公布了最新一份調查結果,包括至2016年預測。
全球葡萄酒市場:持續緩慢增長
研究結果表明,未來全球葡萄酒消費量將繼續保持增勢。預計2012年~2016年,全球靜態葡萄酒與起泡葡萄酒的消費量將增長5.3%,達344.81億瓶。而2007年~2011年間全球葡萄酒消費量增長了3%。
雖然長期以來西歐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的消費量一直呈下滑趨勢,但全球葡萄酒消費量未來10年預計將出現10%的增長率,相當于每年增長1%。
Vinexpo行政總裁Robert Beynat之前曾預測這一增長速度將達到近2%,他承認這樣的增長趨勢“有點令人失望”,并將增長勢頭的放緩歸咎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研究預測,2007年~2016年,全球靜態葡萄酒的銷售額預計增長幅度超過28%,銷量則增長一倍。由于持續的經濟危機推動了起泡酒的消費,2007年~2011年,全球起泡酒銷量增長15.3%,預計2012年~2016年增幅僅可達到8.66%。
實際上,全球葡萄酒的消費增長并非僅限于消費量的增長。Beynat稱,這一時期消費者對優質葡萄酒的消費量也有所提升,“一個國家的葡萄酒消費量越高,葡萄酒品質就越好。”
Beynat稱,消費者目前正在尋找高性價比的葡萄酒,“葡萄酒已經成為一種日常飲品,并且未來將繼續保持這一角色。”
按金額計算,法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及最大出口國,其次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但就數量而言,意大利排名第一,其次是西班牙和法國。
“法國波爾多、勃艮第的頂級葡萄酒及香檳仍將保持領先地位。與此同時,意大利葡萄酒的品質逐漸提升,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Beynat說,“意大利葡萄酒相對于法國葡萄酒的優勢在于其餐飲文化的盛行。”
烈酒方面,亞洲消費者將逐漸遠離當地的廉價烈酒,轉而消費價格更高的威士忌和伏特加。“伏特加這種相對易飲且容易生產的飲品將繼續引領烈酒消費增長,全球大型烈酒企業的持續投入表明伏特加具有光明的前景。”
總體而言,到2016年全球烈酒銷量將達到3650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23%。
中國葡萄酒市場:前景依然看好
全球葡萄酒消費量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中國和美國,無論按消費量和消費額來計算,美國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國。預計2012年~2016年,中國和美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分別增長40%和12%。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預計從2012年~2016年,中國市場的葡萄酒消費量將進一步增長39.62%,相當于7153萬箱或8.58億瓶,此葡萄酒消費增長速度將冠絕全球,領先于美國和俄羅斯。到2016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國(目前按消費額計算排在第三位)。
相比之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等國家由于金融危機和消費者飲酒習慣發生變化等原因,將導致葡萄酒消費量出現下滑。2012年11月,法國政府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法國日常飲用的葡萄酒正逐漸被軟飲料代替。
盡管法國和意大利葡萄酒的消費量持續下滑,但人均消費量仍然遠遠高于中國和美國,中國和美國兩大市場的人均葡萄酒消費量排名分別為第15位和第20位。
此外,中國國產葡萄酒的迅速發展也推動其成為全球第六大葡萄酒生產國。
在中國消費的所有葡萄酒中,99.5%為靜酒,其中91.7%為紅酒。報告中預測,2012年~2016年,中國市場的汽酒消費量將上升26.84%。但從中國烈酒市場來看,2012年~2016年消費量將會放緩至14.74%。
報告稱,預計2012年~2016年,中國市場10美元/瓶以上價位的葡萄酒銷量將增長70%,而美國市場這一價位的產品將增長55%。
2011年,中國人所消耗的進口葡萄酒總量中,法國酒占47.7%,法國是中國進口葡萄酒的最大供應地,澳洲緊隨其后,其同期進口量也上漲了3倍。
中國能否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干邑市場?研究報告預測,2012年~2016年,中國的干邑消費將進一步增長60%,而美國干邑消耗將大致保持平穩。因此到2017年~2020年,中國將有機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干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