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梅的故事讓更多中國葡萄酒專業人士意識到:葡萄酒大師(MW)并非高不可攀。
1月22日,常駐勃艮第酒商及顧問洪梅女士榮獲WSET Diploma大獎,這是首位獲得此項大獎的中國人,洪梅的獲獎引起了葡萄酒行業一片歡呼。
歡呼不是沒有理由,因為榮獲WSET Diploma大獎意味著距離葡萄酒大師(MW)只有一步之遙;更為重要的是,洪梅是2007年從一個非專業人士轉到葡萄酒行業,短短6年獲得如此進步,讓更多中國葡萄酒專業人士意識到:葡萄酒大師并非高不可攀。
大師的誘惑
The Vintners' Cup是WSET每年頒發給獲得WSET 4級Diploma全球綜合得分最高的學員(6門課積累),正式成為 RouyerGuillet Cup。過去的66位獲獎者中已有19人獲得“葡萄酒大師”頭銜,所以,當洪梅女士獲得此稱號時,自然會讓很多人聯想到:中國人離葡萄酒大師又近了一步。
“葡萄酒大師”的頭銜起源于1953年。
從1953年至今,英國的葡萄酒大師學院Institute of Masters of Wine(IMW)每年都會舉辦MW(葡萄酒大師)考試,從種植葡萄、生產制作、營銷策略到品嘗佳釀,總之與葡萄酒有關的一切,都要有全面、充分的認識,方可成為MW。考試至今已有55年歷史,目前全球擁有此頭銜的人數不到300人——比太空人(宇航員)的數目還要少。
毫無疑問,能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任何一個領域內的Master(大師)都是一件值得終生驕傲的事情。而隨著葡萄酒貿易的全球化的日趨活躍,葡萄酒大師們的光環開始被全世界的葡萄酒行業所“利用”:擁有葡萄酒大師資格意味著自己成為這個領域內的意見領袖,除了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你還有機會到全球葡萄酒產區參觀旅游、到各個論壇活動發表演講,酒莊、酒商、媒體、葡萄酒愛好者都會為你送上鮮花和掌聲——商業化使得原本嚴肅的“大師”變成了鎂光燈下的明星。
盡管距離MW越來越近,但洪梅表示,自己近期內并沒有去學習Master of Wine的計劃,更不愿讓葡萄酒學習成為一種負擔:“我常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虛榮心作祟或別人的言論而去做對自己無益的事情。內心快樂才最重要。”對于大師頭銜的誘惑,洪梅看的更開:“葡萄酒天高地闊,MW只是千萬種方式中的一種。而生命的天地更大,葡萄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洪梅的故事
這是一個類似于電影情節:和葡萄酒電影《美好的一年》中的男主角身份類似,從事金融業的洪梅辭職到法國旅游,瘋狂愛上了葡萄酒,并找回了摩天大樓以外的自我。然后,花了幾年的時間,她成了這個行業的專業人士,甚至很快會成為這個行業的明星。
洪梅,生于中國,在美國接受教育,曾是瑞士銀行香港投資銀行部聯席董事,金融行業當之無愧的“成功者”。但在緊張工作多年后,洪梅決定給自己一個喘息同時也是反思調整的空間。“我在法國度過了一年多旅行和學習的生活,重新找回了因瘋狂工作追逐‘成功’而一度失掉的自我。這一年讓我重新‘發現’了大都市摩天大樓以外的真正的生活。于是我想從事讓自己內心真正快樂的工作。我決定不再回到金融行業。”洪梅接受中國專業媒體《逸香網》采訪時表示,自己開始學習葡萄酒,完全出于愛好,當時根本沒有成為專業人士的想法。即使在2009年來到勃艮第學酒,也純粹出于想深度學習的欲望,并沒有預先設定的職業目標。
隨后,花了兩年的時間,她獲得了WSET Diploma證書及第戎高等商學院葡萄酒商務碩士文憑,現在的洪梅,身份是常駐勃艮第酒商、顧問和撰稿人,已經完全成了一個“葡萄酒人”。
洪梅獲獎后,本屆WSET協會榮譽主席的葡萄酒大師杰西絲·羅賓遜也在第一時間發文“WSET—女人萬歲”,慶祝近幾年WSET及葡萄酒行業女性葡萄酒人士取得的進步。而杰西絲本人也是此獎項的獲得者——事實上,近幾年大多數獲得Diploma最高獎項的學員均為女性。杰西絲在文中寫道:“從1976年以來,37位大獎獲得者中有2/3為女性,包括七位繼續晉升為葡萄酒大師。”
在中國,最為人熟知的兩位葡萄酒大師其實也是兩位女性。一位是常常造訪中國的杰西絲·羅賓遜,另一位則是目前定居香港的韓國人李志延。
誰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個MW
無論是洪梅還是臺灣地區的張愷芝(張愷芝是目前葡萄酒大師協會唯一的中國臺灣學員,也是中國臺灣第一位獲得WSET Level4的葡萄酒與烈酒品酒師)都是中國第一個獲得MW頭銜的有力競爭者。而在大陸地區,誰有希望?
龍鳳美酒顧問公司的趙鳳儀老師的名字經常被業內人士所提及,但正如趙鳳儀自己所言,自己并不知道自己來自什么國家:我媽是中國人,但是沒有中國護照。我在馬來西亞出生,在香港、加拿大、英國長大,有兩本護照。
在微博上,一些葡萄酒愛好者發起的投票中,趙凡、李德美、林殿理、徐偉等等都名列其中,但葡萄酒大師考試要求幾近苛刻,要想獲此殊榮確實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