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今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競爭的日趨激烈。各企業都希望獲得高收益,擴大企業的發展,緊跟時代腳步,但卻忘了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企業的風險由多種因素構成,財務風險是其重要的風險因素之一。因此,對財務風險的主要成因及其防范對策進行研究,以期降低風險、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財務風險含意
所謂財務風險指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防范的因素影響,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企業的財務風險由市場風險、非市場風險及其它風險組成。
1.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未來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既定目標的影響。企業發行股票,向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會受到市場利率和匯率變化的影響。企業的資產同樣也存在風險,如固定資產中的機器設備、電子設備更新換代;存貨受到替代產品的挑戰;生物資產的死亡等等。非市場風險是指與整個市場波動無關的風險,它是某一企業或某一個行業特有的那部分風險。例如,管理能力、勞工問題、消費者偏好變化等對于證券收益的影響。財務風險伴隨經營與管理的全過程,同時又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起抑制或加速作用。因此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和產生原因,才能采取針對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
2.非市場風險
非市場風險包括企業交易信用風險、企業內部管理風險、法律合同風險、政策性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等。信用風險是指由于交易對方不愿意或不能履行合同造成的風險。企業內部經營管理風險是指由于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失誤、欺騙、計算機系統故障、操作不規范或管理失效等原因造成的風險。例如,由于企業管理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或責任心不強,產生的決策或其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由于工作人員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吃回扣或其他違法行為造成的損失,由于計算機或其他辦公自動化系統出現錯誤而引起的風險等等。
3.其他風險
我國市場已逐步由賣方市場轉變成為買方市場,企業普遍存在產品滯銷現象。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大量采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導致企業應收賬款大量增加。由于企業在賒銷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應收賬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另一方面資產長期被債務人無償占用,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二、財務風險防范方式
1.對外投資多元化
對外投資多元化是指企業對外投資時,應將資金投資于不同的投資品種,以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對外投資多元化可以在分散投資風險的情況下,實現預期的投資收益。對于風險較大的投資項目,企業可以與其它企業共同投資,以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從而分散投資風險,避免因企業獨家承擔投資風險而產生的財務風險。由于市場需求具有不確定性、易變性,企業為分散風險應采用多種經營方式,即同時經營多種產品。在多種經營方式下,某些產品因滯銷而產生的損失,可能會被其它產品帶來的收益所抵銷,從而可以避免經營單一產生的無法實現預期收益的風險。
2.財務風險轉移
轉移風險的方式很多,企業應根據不同的風險采用不同的風險轉移方式。例如,企業可以通過購買財產保險的方式將財產損失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在對外投資時,企業可以采用聯營投資方式,將投資風險部分轉移給參與投資的其它企業。在投資建造固定資產時,企業可以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將建造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轉移給承包方。采用發行股票方式籌集資金的企業,選擇包銷方式發行,可以把發行失敗的風險轉移給承銷商。采用舉債方式籌集資金,企業可以與其它單位達成相互擔保協議,將部分債務風險轉移給擔保方。賒銷比重較大的企業,對大宗賒銷及時與債務人達成還款協議,可以轉移壞賬帶來的財務風險。對企業閑置的資產,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處理方式,可以將資產損失的風險轉移給承租方或購買方。采用轉移風險的方式將財務風險部分或全部轉移給他人承擔,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3.面對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
企業在保證資金需要的前提下,適當降低負債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重,以達到降低債務風險的目的。當市場不可測因素增多,股票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時。企業應及時降低股票投資在全部對外投資中所占的比重,從而降低投資風險。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可以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改進產品設計、努力開發新產品及開拓新市場等手段,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降低因產品滯銷、市場占有率下降而產生的不能實現預期收益的財務風險。另外,企業也可以通過付出一定代價的方式來降低產生風險損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風險控制系統,配備專門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及化解風險。
財務風險防范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以達到回避財務風險的目的。
三、加強財務風險防范
根據企業的具體實際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動態地完善企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從而有效地防范與化解財務風險,確保企業經營的良性化運作,提高其抗御風險的能力,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1.加強崗位責任制
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既是防范與化解財務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確保企業財產安全、保證會計信息可靠性和財務活動合法性的有效手段。財務管理崗位的設置則要動態地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以預防和規避財務風險的發生。強化企業的價值管理,并與企業的實物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會計核算部門在搞好企業價值循環的反映與監督的同時,還需有機地結合其他業務部門的實物管理,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出現的問題,強化分工與協作,使之相互牽制,減少工作失誤,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及時發現企業會計控制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會計控制系統的措施與對策,從而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及決策的有效性,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2.財務風險管理控制
財務風險的控制環節主要包括確定財務目標,識別和評價財務風險,財務方案的實施與控制。在設定財務風險管理目標時要注意與企業目標相一致,強調目標風險與目標收益間的平衡,同時考慮利益關系人的道德風險;識別和評價財務風險時,各種分析方法要綜合運用,重視資金的時間價值,重點考慮資金的收付風險;制定、評價經營方案要在企業整體財務目標的框架內進行;財務風險的控制與實施是財務風險管理的中心環節,必須處理好財務風險與企業發展階段的關系。只有切實遵循上述原則,才能確保決策的程序化與科學化,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此外,加強財務風險防范,還應包括重視管理會計方法的運用、堅持積極穩健的財務會計政策等。
綜上所述,財務風險存在在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加上財務活動的風險程度加大,它在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威脅和壓力的同時又給企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因此,企業對于財務風險和風險危機要有清醒的認識,企業要有監測風險的機制和應付化解的措施,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江西中潤會
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