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怕冷,許是怕霧怕雨又怕風,居然龜縮了整整一個冬季,還偏要標榜自己是喜歡深居簡出。大概是在家里蜇伏久了,也從網上嗅到了大地復蘇,春暖花開的氣息,又聽聞塔山公園在舉辦一個什么廟會,所以一向害怕見光的我也有了要出去透透氣的沖動。
騎上助力車來到了寶塔路,那條平日里有些臭氣熏人的“龍須溝”,淤泥早已清理干凈,一如一個流浪漢經過漱洗整理,換上了新衣,給人改頭換面的感慨。只見小溪兩旁的電線和柳樹上掛滿了大紅燈籠,柳枝也吐出鵝黃新綠,微風過處,燈籠搖擺,楊柳依依。平日里人們都喜歡說燈紅酒綠,并且還會在后面加上紙醉金迷什么的,而此刻我盡收眼底的卻是燈紅柳綠了。恰逢其時,不遠處又傳來蔣大為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那高亢悠揚的歌聲,隨即把我帶入到“桃樹倒影在明凈的水面,桃林環抱著秀麗的村莊,桃園蕩漾著孩子們的笑聲,桃花映紅了姑娘的臉龐?!边@種令人神往的畫面當中……
唉!可惜這里沒有桃樹,不然,就算這邊的景致沒有故鄉那般美麗,最起碼桃紅柳綠總該會有吧。
說到桃樹,我在想,當下翠微峰的桃花大概正趕趟兒盛開了吧!想起不久前我辦的風景區年卡還從未用過,一時又心血來潮,此刻我何不去翠微峰看看呢,不然的話,今年桃的花事,怕又要給錯過了。
于是,老夫聊發少年狂,調轉車頭又來到了翠微峰的腳下,一進山門,只見滿園的桃花爭奇斗妍,競相開放,其中也有不少妙齡女子在萬花叢中,正搔首弄姿地擺弄著各種造型在拍照,試圖扮演那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角色,在過分夸張地傳遞“人面桃花相映紅”的信息,有些低俗,有些輕淺。不知是她們的尺度出了問題,還是我的欣賞水平原本不夠,應該是二者兼而有之吧,總之讓人有些反感,有些作嘔,有一種庸脂俗粉的感慨,甚至還有環境污染的感覺。
我這是怎么啦,竟會如此淺薄,我的寬容、大度、淡定都跑到哪去啦,怎么會有這種感覺,怎么會是此等心態。一經盤查,原來我是在觸景生情,正所謂黃山歸來不見山吧,而她們的那些舉動恰恰勾起了我的那段塵封已久的記憶,想起了幾年前我們一起春游的情景。
那也是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那日如同今時一樣,也是春光明媚。你一向是個安靜的女子,都說你心靜如蓮??僧斈憧吹綕M園的桃花時,竟也要效蜂蝶翩翩飛,在粉花叢中留下了你太多的香痕。你素衣清顏,長發飄肩,舉手投足之間,是那樣的清新、自然,又是那樣的大方、得體,沒有絲毫做作的痕跡,給人一種超凡出塵的感慨。彼時的我,一句“九天仙子下凡塵”脫口而出,你揚起帶有些許“女為悅己者容”映痕的臉淡淡的說“別取笑了”,有些嬌嗔,有些驕傲,也有些得意。
我們一起登頂、一起劃船、一起撿蘑菇、一起吃齋菜,玩得十分盡興,以至興盡目免回舟……
其實,作為一個地道的寧都人,我去到翠微的次數,只能以“無數次”來形容一個大致罷了。尤其是在縣委辦工作時的那一段,經常要陪同外地來的客人登山,去充當一個蹩腳的向導,不時同客人聊聊一些諸如張麗英的傳說,金精洞成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來由;看一看易堂遺址,講講易堂九子之聞名;說說碑廊之風雅,摩崖石刻之久遠;贊贊金線吊葫蘆之神奇,神龜探水之傳神,還有主峰的唯一通道——那條石縫的鬼斧神工之奇絕;嘆嘆《翠崗紅旗》——解放戰爭時期翠微峰剿匪之慘烈。當然還會提及其他,卻獨獨沒有提到過這桃花。究其原因,一來是怕這天真爛漫的桃花會透露我的心跡;二來是這里的桃樹原本不多,要稱其為桃林已然有些勉強,更不用說要同桃花源里的人間仙境和廬山的人間四月山寺桃花獨盛開的獨特相媲美了。然而,如若有人問我在翠微峰諸多的景觀、名勝、古跡當中,最能讓我想起、憶起的是那一處時,可以肯定,就是桃花,也只能是這桃花了。盡管你遠在天涯,時空的阻隔,你我注定只能在各自的路途上漸行漸遠。
大約是在奔赴的途中走得遠了,抑或是歷經的事情多了,心尖已然磨礪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感覺能令人心動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所以,總是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回味某時某刻的點點滴滴,似乎唯其如此,方能給孤寂的心一個合適去處。
正如此刻,仰俯之間,只見藍天依舊,白云依舊,青山依舊,綠水依舊,暖陽依舊,清風依舊,山寺依舊,桃花依舊,而我卻只能佇立在桃花深處,凝望著那嬌艷的桃花,去感嘆“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作者單位:寧都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