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炭作為人類生產生活不可替代的能源之一,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煤炭產業的綜合效益,合理利用資源。煤炭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為解決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存在的問題,發展我國煤炭產業,以下是為我國煤炭產業的生產和能源安全問題提出相關意見建議。
關鍵詞:煤炭產業 循環經濟 能源安全
一、關于煤炭產業經濟模式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發展煤炭產業循環模式的必要性
(1)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存在的問題
第一,煤炭資源是有限的不能再生的。近年來,煤炭價格一斷上漲,我國的煤炭產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煤炭產業的經營狀況變得越來越好。然而,煤炭產業的發展是以其所擁有的煤炭資源為基礎的,我國的現狀是沒有根本改變開采率高,而回采率又低的現狀,以至于過度的浪費煤炭資源使煤炭資源加速枯竭。為了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改變煤炭產業這種落后的現狀,可以采用發展循環經濟這種新方法。
第二,環境污染嚴重據調查,傳統的煤炭生產和利用方式在環境保護方面有如下不足之處:A.對水資源的影響。水是生命之源,地下水是我國主要的水資源,煤炭的開采會嚴重影響我國地下水存量,還會影響我國有些地方地形的塌陷。B.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棄物堆積成山。在開采過程中,伴隨著開采肯定有很多廢棄物堆積。C.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增高所致。因此,我們要發展循環經濟,從根本上改變煤炭產業經營現狀,提高經濟效益。
第三,造成很多煤礦事故。我國礦難事故發生率居世界前列,制約了煤炭經濟的發展。煤礦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原因是煤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實施不夠全面,加上甲烷溶度過高引起的瓦斯爆炸。甲烷作為我們的一項寶貴的清潔能源,可以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充分利用煤炭開采中的煤層氣資源,以達
我們所說的綠色煤炭工業是用“綠色理念”開采“黑色煤炭”。煤炭產業的科技創新就是在到發展煤炭企業循環經濟,從而減少煤炭安全事故,確保煤炭企業生產安全。
(2)發展煤炭循環經濟對綠色煤炭工業的影響
在循環經濟的基礎上構建“綠色煤炭”。 煤炭資源的綠色開采、清潔生產和無污染使用,主要是針對我國目前“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這一現狀而言。煤炭資源的過度開采和浪費及對環境的污染,究其原因,是我國煤炭產業落后的生產方式所致,只能通過轉變生產方式來實現。從目前來看,這種發展方式是短期行為的,所帶來的問題也不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應把發展當作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手段和目的,而不是只把發展視為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也可以尋求一種可以給煤炭產業帶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的、可持續、能創造和諧的新的發展模式,為的是解決資源的開采與環境的和諧問題。循環經濟是一種經濟與社會、環境和諧的發展的一種經濟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可以減少煤炭資源的利用和環境的污染,充分發揮循環再利用廢棄物,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煤炭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可行性分析
(1)豐富的資源
我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煤炭的可采儲量居世界第三,僅排在美國和俄羅斯之后,但是開采量是世界第一。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煤炭產業是重要基礎。我們在開采煤炭的過程中還能獲得種類多、質量優、儲量大且豐富的煤系共伴生礦產資源和煤層氣資源,可以以較低的成本提煉煤炭產品,為發展循環經濟做好物質基礎準備。
(2)發展中的潔凈煤技術
潔凈煤技術是指從煤炭的開發到利用的全過程中旨在減少污染排放與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燒、轉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術,是發展煤炭產業循環經濟基礎,包括直接燃燒和轉化后燃燒技術。在“九五”和“十五”的推廣下,我國的潔凈煤技術得到了重大突破,但在核心技術方面仍然有不足之處。煤炭循環產業鏈在深度和廣度方面的延伸,都歸功于潔凈煤技術的突破和發展。
(3)日趨成熟的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
煤炭企業想要發展循環經濟,就是對煤矸石的回收再利用。煤矸石是采煤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是一種在成煤過程中與煤層伴生的一種含碳較低、比煤堅硬的黑色巖石。可以用于發電、生產建筑材料、制取化工產品以及復合肥料等,煤矸石技術已經基本達到成熟。煤礦的生產模式的轉型、企業富余人員分流的經濟效益得以增加,都是先進技術的推廣,從而提高了煤矸石的利用,減少了煤礦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4)國家的政策支持
為了加快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步伐,國家在利用資源方面出臺了許多有利政策。有如獎勵條件、獎勵標準、組織淘汰、資金申報與使用及管理等。這是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三部門在2012年10月29日聯合下發《關于支持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通知》, “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淘汰煤炭落后產能工作給予獎勵。為煤炭產業提供了機遇方面的支持。
二、煤炭產業經濟發展的模式研究
1、企業發展模式
煤炭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最主要是能體現煤炭產業的基礎地位。為了讓有限的礦產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利用,可以通過改善利用礦產資源的技術水平來實現。根據生態效率的理念,實現以保護環境為基礎的開采、生產以及利用效率的提高。煤炭企業是煤炭循環經濟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發展的直接體現,它體現了社會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需要,堅持煤炭產業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并以其為指導,以環境的治理和生態建設工作。
2、產業發展模式
發展煤炭循環經濟就是要設計一個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環境成本,且產業關聯度高、有利于協調發展的產業鏈,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們可采用的煤炭產業鏈發展模式主要有:煤—電綜合發展模式、煤—電—焦—化綜合發展模式、煤—電—冶綜合發展模式、煤—氣(液)化綜合等模式。
3、區域發展模式
所謂區域發展模式,就是對一定區域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經濟發展特征、經濟發展過程及其內在機理的高度概括。如果要在區域層面上發展煤炭產業循環經濟,我們就要借助集成方面的知識在企業間的合理利用,實現企業間的共生。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建立起了一些生態工業園區,其做法主要有關聯企業聯合發展模式和社區聯合發展模式。煤炭產業的發展,為那些和煤炭產業有關聯輔助性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發展機會,形成了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
4、社會發展模式
社會發展模式對煤炭循環經濟的發展的體現是,在不同社會里,不同的國家,發展模式各異,要在社會層面發展,就要對煤炭產業的消費多加研究,有如過程中的理解,消費后循環利用能量的認識。我們主要是針對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提出,盡量不造成環境污染,還要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合理利用有限的煤炭資源。然而煤炭消費過程中會產生污染環境的有害氣體,我們要減少這種氣體的產生,就得從源頭入手,對煤炭轉化模式的新型性研究,盡量用新型的消費方式,比如洗精煤技術。煙煤無煙燃燒利用模式和潔凈煤綜合利用模式進行大力推廣。
三、為實現煤炭循環經濟模式產生的意見及建議
1、有效的利用政府職能和服務職能
(1)政府在工礦型城市發展的主導地位的充分發揮
為了讓我國煤炭產業在循環經濟方面的快速發展,總結的政策有如下:一是實施援助政策;二是制扶持政策;三是制定公共財政政策。為了解決資源工礦型城市發展停滯不前的問題,我國在信用貸款政和人才培養政策方面做出了許多規定,具體表現為采取適當的信貸優惠政策,放寬信貸政策條件,給予財政貼息支持,還設立了專項用于中西部地區和工礦企業引進、培養、留住人才的資源工礦型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基金。同時,加大了對資源工礦型城市國有企業改革、改組的支持力度。同時,國家要有計劃地對在高校里表現突出的學生再培養,企業表現良好的干部的再鍛煉,為我國發展工礦城城市給與人才的保證。
(2)增強工礦型城市的招商引資的程度
通過招商引資實現經濟總量的擴張,促進產業的換代升級,還可以通過對外界的宣傳活動,引進一些對經濟發展有利的良好項目,讓招商引資得到推廣,讓每個有興趣的人都加入其中,從而創造一個好的氛圍,這樣也有利于發展改變政府在這方面的功能,還可加快資源工礦型經濟向科技型經濟的轉型。
2、制度創新及保障
制度是循環經濟確立社會規范的關鍵,對循環經濟運行也起到引導作用。
(1)以國家政策為依據強化制度建設和創新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簡稱《節能法》,是2007年人大常委會會議修訂通過的。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中國第十一屆人大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制定了一系列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激勵全社會各行業發展循環經濟。比如節水技術,可以使用天然氣與替代燃料等清潔能源,對年綜合能源消費量、用水量超過國家規定總量的重點企業,實行能耗、水耗的重點監督管理制度。
(2)制定合理的經濟激勵政策體系
構建適應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所謂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對全國經濟總和的核算體系。國家經濟發展和規劃的標志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經濟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過去經濟發展忽視對環境與資源浪費的重視,以致經濟發展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不科學發展模式。所以我們要構建綠色、環保、節約、和諧的經濟增長模式,制定科學有效的政策體系,堅持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
(3)合理利用財政政策體系促進生產
政府可以在財政上給予企業更多的優惠政策。發達國家給那些購買可以減少環境污染設施的企業低利率貸款,還可以延長貸款償還期限來鼓勵企業促進環保。我國環保與節能方面還有待提高,國家要加強鼓勵企業的節能減排與廢舊物的回收利用。綜合財政政策與循環經濟,建立起以改變現有現狀的生態企業鼓勵政策,給予那些對生態環保方面有貢獻的企業稅收方面的優惠補償。
3、環境保護體系的技術提升
發展循環經濟的根本是節能、環保的綠色生產。經濟生產必須堅持以環保為基礎,企業生產加大力度依法做到環保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是將環境衛生保護運用到生產過程當中,以降低對社會環境的影響,正好與可持續發展相吻合,做到廢物的零增長以及廢物的零排放,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全力實行綠色無公害的生產,給社會和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想要發展經濟,我們就要支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做到環境友好型社會。
4、提高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率
經過歷年來對煤炭的利用技術越趨成熟,綜合利用率也得到提高,開采的廢物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成就,所以煤炭循環經濟的發展可以從多方面根據先進技術為依托煤炭的生產可以帶動多行業的共同發展,對煤炭產業深入研發與利用率減少污染的排放。煤作為我國電能發電主要能源之一,同時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對生產產生廢料利用是煤炭循環經濟基本措施。比如煤炭廢料中的煤矸石就可以通過各種先進的燃燒技術提高煤矸石的經濟價值,各種工業廢水處理再利用都有助資源的利用率和開發率。
5、建設煤炭環保生態工業園
生態工業園區是依據生態系統循環、共生的原理而設計的一種新型工業組織形式,可以促進循環型社會的形成和循環經濟的發展。煤炭生態工業園的主要作用是協調工業園內每個生產企業之間能源協調作用,所以建設煤炭環保生態工業園有利循環經濟的發展,提高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生態工業園的建設是全球對循環經濟主要做法,其中丹麥的卡倫堡生態園就是做到了全球的表率。環保生態園就是做到零派發、循環經濟模式。我國也逐漸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工業園試點。
參考文獻:
[1]林偉麗.煤炭產業循環經濟科學發展的對策[J].中國煤炭,2008,34(4):28-29.
[2]馬行天,黃銀輝.循環經濟理論指導下的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探索[J].商場現代化,2009,(1):263.
[3]王綱,李虹麗,王晉等.基于循環經濟的中國煤炭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礦業,2011,20(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