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推出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Ⅲ對商業銀行經營和監管的影響都是深遠的,本文首先論述巴塞爾協議Ⅲ(以下簡稱巴Ⅲ)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內容,著重強調巴Ⅲ對銀行資本金的最新要求,進而分析了中國銀監會提出的中國版巴Ⅲ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及其原因,最后闡述了我國商業銀行應對新監管框架的資本補充措施及其局限性。
一、巴塞爾協議III核心框架的產生背景及內容
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凸顯出舊有巴塞爾銀行監管協議巴Ⅱ的缺陷。這促使巴塞爾銀行委員會在對巴塞爾協議Ⅱ補充和完善的基礎上,制定并通過了最新的資本協議。2010年9月12號,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管理層會議在瑞士舉行,27個成員國的中央銀行代表就加強銀行業監管的改革方案達成一致,即巴塞爾資本協議Ⅲ。
巴塞爾Ⅲ在巴塞爾Ⅱ為基礎的監管框架上,主要根據歐美金融危機所暴露出來的重要問題,對巴塞爾Ⅱ原有的標準與規定進行了相應的修正調整和補充, 歸納起來,主要有:一是強化了現行的資本充足率監管標準。具體包括核心資本充足水平的提高,如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從原來的4%提升到6%;風險計量的范圍的擴展,如資產證券化產品按照一定的轉換系數換算為等價信貸資產;規定了上限為2.5%的反周期準備資本計提,用以應對資本充足率監管的順周期缺陷問題;引入與風險無關的杠杠比率監管指標,以降低由于風險計量的順周期性可能產生的各種問題。二是著力建立一套銀行流動性監管框架。巴塞爾Ⅲ引入了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融資率兩個指標,用以著重解決金融危機中凸顯的銀行資本流動性問題。三是針對銀行業大而不倒的問題,巴塞爾Ⅲ建議通過追加資本要求或有資本以及債務保證等多種工具,加強對系統有重要影響銀行的監管。
二、巴塞爾協議III對資本充足率規定的主要變化
1.在巴Ⅲ框架下,商業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將從現行的4%上調至6%,由普通股構成的核心一級資本占銀行風險資產的下限將從現行的2%提高到4.5%。新的一級資本規定在2013 年1月至2015年1月間執行。總資本充足率要求在2016年以前仍為8%。
2.各家銀行應設立資本防護緩沖資金,總額不得低于銀行風險資產的2.5%,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間分階段執行。此后,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總資本充足率分別提升至7.0%、8.5%和10.5%。 如果銀行動用這部分緩沖資本,其所能發放的獎金及股利將受到限制。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認為,這一機制將促進銀行公司治理,避免再次出現危機期間資本水準下降,同時銀行卻大派獎金的行為。
3.提出0-2.5%的逆周期資本緩沖區間,由各國根據情況自行安排,未明確具體實施安排。
三、巴塞爾協議III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及原因
2011年5月,我國銀監會發布的中國版巴塞爾Ⅲ,即《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中表明:我國新的監管標準將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執行,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業金融機構分別在2013年底和2016年前達到新監管標準的要求。
由于我國間接金融在金融市場中占據的重要位置和其系統重要性,中國版巴塞爾Ⅲ與國際標準相比,更加強調了對風險防控的關注,因而在細節上也較之國際標準更加嚴格。主要有以下幾點:對核心資本充足率、經營杠桿率要求更高,對實現新標準監管的過渡期較短。
巴塞爾協議III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第一,從銀行資產負債表方面來看:銀行信貸規模的擴張將隨著巴塞爾III的實施而受到制約。因為, 據測算,如果我國每年保持8%~10%的GDP增速,銀行信貸的增速必須相應達到15%~20%,但是在巴塞爾III尤為重視核心資本補充的情況下,這樣的信貸擴張速度是難以為繼的。同時,巴塞爾III要求銀行按照信貸增長速度與GDP增長速度的關系確定逆周期資本緩沖,這也會增大銀行的資本壓力。再有,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較快增長,還會受到來自中國版巴塞爾III中關于4%的杠桿比率的制約。
第二,從銀行利潤表方面來看,銀行盈利性的影響,表現在很多方面: 第一, 資本絕對額的增加,即分子項上,無論是股本募資還是次級債的發行,都會增加銀行的籌資成本。第二,資本相對額的增加,即分母項上,抑制信貸資產等表內資產的過快增長,或直接壓縮信貸資產,都會影響利息收入。第三強化流動性監管,將使得銀行持有更多的低收益的流動資產。最后,隨著巴塞爾框架的實施,銀行信貸規模擴張受限,客觀上將會促使我國加快發展直接融資市場,利率市場化進程就將加快,銀行存貸利差將會逐步收窄,銀行傳統的吃利差盈利模式受到挑戰。
第三,從銀行資本結構方面來看,巴塞爾III實施,將會使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籌資規模擴大,結構趨于復雜,要求也越來越高,無疑將加大銀行機構的資本管理難度。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對于銀行資本擴容早已談虎色變,銀行估值水平普遍偏低,募股能力已今非昔比。目前,我國上市銀行市盈率普遍僅6至8倍,A股較H股估值平均15%~20%左右的折價。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銀行業近幾年再融資規模較大(如2011年銀行業A股融資規模5700億,創了歷史新高),投資者預期銀行業近幾年再融資規模依然很大,從而極大影響了銀行股A股的價格。倘若新協議要求核心資本充足率由4%提升至6%,保守估計,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資金缺口仍高達3500億,再融資的巨大規模必然使商業銀行資本管理形勢更加悲觀。
究其原因,我國銀行業由于長期處于行政體系干預之下,缺乏充分競爭所導致的一系列自身弊端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首先,由于金融市場還不夠發達,且長期被行政指令細分市場,我國商業銀行客戶行業結構比較單一,譬如建行大型建設項目較為集中,工行企業貸款占比較高,農行個貸業務是傳統強項,而中行則是銀行業對外的一扇窗口。雖然在某種層面上,行業結構單一有利于銀行發揮專業優勢,促進貸款管理成本的降低,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客戶風險的集中,貸款期限結構的固化,長期來看不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發展趨勢。
其次,長期的政策指向型發展模式,導致銀行盈利方式的同質化。由于長期官方維持的存貸差,銀行只靠存貸款等傳統業務即可維持較為平穩的經營,且由于社會投資的資金饑渴程度很高,貸款業務總會供不應求。因此,各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大型銀行的產品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導致大家總是在搶奪既定的信貸客戶資源,而不是把目標定位于創造新的客戶需求。
四、我國銀行業改善資本充足率的主要措施及其缺陷
結合巴塞爾協議III所反映出的國際資本監管趨勢和商業銀行經營發展戰略需要,各商業銀行應該制定科學可行的資本管理規劃。資本充足率的最初定義即是資本除以加權風險資產。
要提升資本充足率,就要對各項分子分母策略加以組合應用。特別是就分子策略來說,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種資本金補充拓展渠道,切實保障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 一是在二級市場發行或增發股份募集資本金;二是財政資金注入增資;三是發行次級長期金融債券補充附屬資本金;四是積極創利增收,從銀行利潤中提高留存收益比率,再通過法定程序轉增資本金;五是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吸收國際金融機構或財團資本等。但是,這些措施也存在著諸多缺陷和不足,首先,銀行二級市場發行股票再融資可能沖擊資本市場,造成較大的負的外部效應;其次,發行長期次級債券,利息積累太多容易使企業陷入借新債還舊債的“循環發債陷阱”。另外,過度財政注資和引進境外資產容易打亂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造成國有資產一股獨大的“國進民退”問題或是外資控股產生納稅人對“國有資產流失”的質疑。
五、解決方案
(1)加快經營的戰略轉型
對我國銀行業而言,在其未來的發展戰略中,必須以有限的資本謀求更高的回報,而不能繼續走以規模求效益的規模擴張、粗放經營的老路,要將實施巴塞爾III與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經營戰略的轉型,加快集約化、全能化發展步伐。首先,業務結構要從資本消耗型向資本節約型調整轉變,突出資本回報率和經濟增加值對業務發展的導向作用,加快零售業務、中間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的發展。其次,促進信貸結構的優化調整,向符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要求的領域傾斜。同時也要加大力度,推動盈利結構轉型,扭轉收入來源相對單一,基本上由存貸利差主導的收入。
(2)強化信貸管理
針對巴塞爾III實施中涉及信貸管理的有關要求,商業銀行應不斷加強對信貸資產風險、收益和資本占用情況進行全方位的清理,加強銀行內部各部門聯動,加快內部評級法在信貸管理活動中的實施和具體應用。同時,大力強化客戶信用評級的客觀性、準確性,按照我國銀監會的要求,采用統計方法加強對評級模型進行定期監控和強化對評級操作的日常管理。在此之外,還應該系統性地進行信貸制度的修訂、完善,特別是其中的信貸準入門檻,審批授權機制,貸后管理方法,押品管理和信貸流程五個方面的制度完善。完善信貸業務績效考核體系,進一步通過經濟資本回報率和經濟資本規模利用率來引導各級行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3)進一步加強銀行業監管
在國家和社會對銀行業實施巴塞爾III以加強資本與風險管理進行的外部監管活動中,要特別強調發揮銀行監管部門主導的專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密切跟蹤巴塞爾委員會關于銀行業資本監管的最新動態,以及歐美銀行業實施巴塞爾III 過程中的實際做法,并及時分析、研究。二是科學制訂和及時調整涉及指導、約束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規劃的意見和辦法,以引導和監督我國銀行業健全和完善有效資本管理的短期和長期機制; 督促其提高風險定價水平和資本使用效率,盡可能以最小的資本消耗獲取最大的經營效益,以有限的資本博取更高的回報等。三是鼓勵更多的銀行開發和使用內部評級模型,通過完善模型治理機制,使模型真正成為銀行進行風險預測,輔助風險管理決策,實施資本管理的工具。四是建立逆周期監管框架,以有效降低我國銀行體系與實體經濟正向反饋關系。
參考文獻:
[1]蔣媛. 巴塞爾協議Ⅲ下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探究[J]. 財稅金融,2011(2).
[2]岳毅. 實現全面風險管理與銀行戰略的融合[J]. 中國金融,2011(4).
[3]陳雪芩. 巴塞爾協議Ⅲ框架下探尋銀行最優資本結構[J]. 財會月刊,2011(10).
[4]Peter King and Heath Tarbert, An Overview of Basel III [J]. Banking Financial Services Policy Report,2011(5).
[5]Mary Frances Monroe, Basel III redefined capital [J]. ABA Banking Journal,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