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在社會職業群體中形成了職業倦怠心理,使得職場人員由于工作壓力較大而產生一種疲倦、壓抑、焦慮和工作效率降低等現象,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本文以財會人員為例,對職業倦怠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企業;財會人員;職業倦怠
企業財會工作容易引發職業倦怠,而職業倦怠既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害,又不利于工作績效的提升,甚至影響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嚴重地阻礙了財會人員的職業發展。由于職業倦怠問題沒有納入會計的研究視野中,未能引起理論界的充分重視。但是,財會工作不僅繁瑣,而且責任重大,一旦出現問題就有可能要承擔一定的民事及刑事責任,無疑會增加財會人員的心理壓力。另外,財務工作緊張,而發展空間又較小,很容易使會計人員喪失自我認同感,從而形成職業倦怠。
一、財會人員的職業倦怠問題分析
(一)財會人員的工作情緒低落,表現出明顯的心理生理問題
1、工作壓力較大,財會人員情緒異常多變
在財務工作中,工作壓力較大。隨著工作壓力與負擔的增加,一些財會人員往往會感覺到一種挫折感,表現出倦怠的狀態。在個人情緒方面,一般表現為易怒、煩躁和喜怒無常等,逐漸消減對工作的興趣與熱情。
2、心理問題與疾病有所加劇
職業倦怠通常會伴隨一些心理問題的發生。隨著壓力感與挫折感的逐漸積累,財會人員很可能產生抵觸工作的不良情緒,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能有效地調整自身以適應新的環境。這樣一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在長期的壓抑中,財會人員難免會產生暴怒或焦慮等情緒,帶來一些心理問題,加劇心理障礙。
3、身體健康受到損害
由于職業倦怠的財會人員會長期處在較大的情緒波動狀態中,很有可能導致其心理極度抑郁,損害身心健康,甚至會引起失眠、多夢、消化不良、高血壓與自殺等行為。與此同時,職業倦怠會使財會人員感覺到身心疲憊。一般情況下,財會人員的工作環境比較緊張,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失敗很難進行積極的自我調節,一旦財會人員形成了職業倦怠,就難以擺正心態,從而導致身心俱疲,有害健康。
(二)財會人員的人際關系比較冷漠,態度比較消極
如果產生了職業倦怠,那么,財會人員的人際關系就會變得十分冷漠,與和工作相關的人、事保持距離,有時會刻意回避相關社交活動,失去人際交往的信心。另外,在當前社會“官僚文化”的影響下,人際關系十分復雜,這樣一來,財會人員往往會喪失對集體和個人的信任,加重猜疑心。在工作中往往是謹小慎微的,從而做到明哲保身,而利益小團體也造成了組織公平性的缺失。也就是說復雜甚至扭曲的人際關系讓財會人員的工作責任感逐漸淡漠,缺少熱情,無法積極進行財務工作。
(三)工作態度消極,工作效率低下
由于財務工作自身具有繁雜的特點,所以,財會人員需要及時、準確、完整地處理相關的會計信息,不僅會給財會人員帶來壓力,同時又缺乏挑戰性,因而易于產生職業倦怠,從而使財務人員缺乏工作動力、工作熱情與工作積極性,往往是被動去完成工作,缺乏自我效能感。這樣一來,財務人員對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難免會造成辦事拖沓,只求完成工作任務,而不追求出色,也不追求效率,逐漸失去對財會工作的興趣。在財務工作,財會人員不愿意承擔責任,也不去履行相應的義務,總是推脫一些應該負責任的工作,真的出現問題,往往會互相推諉,往往會爭搶一些清閑而輕松的工作。另外,財會人員的工作目的也不夠明確,通常會受到私欲的影響,不愿意去做那些無利可圖的工作,對財會工作的績效產生嚴重的影響。一般來說,工作效率會受到自信心的直接影響,如果具有一個積極樂觀而自信的心態,不僅能讓人具有強烈的工作熱情,也能夠提升其業務能力與工作效率。相反,職業倦怠會對財會人員的信心帶來不利的影響,從而降低工作效率,阻礙個人職業發展,從而影響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缺乏愉悅感與成就感
對于日常的財務工作來說,往往集中于高重復性的事務,缺乏自主創造性。另外,財會人員的升職渠道相對狹窄,缺乏完善的獎勵機制,因而職業公平性較差。可見,財會工作關系比較復雜,而財會人員通常具有心理多重性,難免會出現逆反情緒,因職業生涯的碌碌無為而迷失自我,并失去工作的積極性,使得離職率大大上升。與此同時,職業倦怠的財會人員難以從自己的工作中獲得愉悅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心理逐漸變得偏激起來,很難在工作中收獲成就感。
二、企業財會人員職業倦怠問題的原因分析
目前,財會人員的職業倦怠問題大量存在,無論是對財會人員自身,還是對企業來說,都是不利的,而引起這種職業倦怠情況的原因有許多種,具體如下:
(一)財會工作的個體發展和財會工作自身的公共性要求產生矛盾
一般情況下,社會上各個行業基本都會涉及到財會工作,而財會工作又具有自身特定的內容與底線,所以,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領域。面對一個行業整體,財會工作中的很多事務是公開的,其價值訴求為群體利益或公共利益,從這個意義出發,財會工作有著公共性質。但是,為財務工作服務的個體具有人格特質的差異,其社會經歷、自身利益與價值考量不盡相同,所以,這種個人自然本性的發展同財會工作的職業要求之間是相互矛盾的,具有一定的沖突。
(二)財會工作的行業制度和職業性特征存在缺陷
財會工作通常具有較強的程序化或者機械化特點,但是業務培訓制度不夠完善,行業制度和職業特征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事實上,財會工作的內容要求財會人員在工作中理性而謹慎地對待每一步細節,同時,財會人員的日常工作內容往往是一些枯燥而繁重的數據核對與核算、審驗票據憑證和制定財務報表等工作,表現出單一與重復的特點,導致財會人員難以大幅度提高其工作能力。而這種具有較強機械化與程序化的工作,很可能會使財會人員的情緒變得急躁、抑郁,產生職業倦怠。若是業務培訓制度比較完善,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與改良財會工作,防止倦怠狀態的發生。但是,我國企業現行的業務培訓制度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為培訓對象基本是業務精英,難以在廣大財務人員中普及,使真正需要提升業務水平的人員反而得不到機會;其二為培訓的內容比較粗糙,實用性不強,難以滿足行業發展的要求。若繼續下去,難免會使財會人員喪失認同感,難以體現培訓的激勵作用,當然,職業倦怠問題也在所難免。
(三)財會工作環境和社會文化有所沖突
由于財務工作的環境處于長期緊張的狀態中,缺乏暢通的心理疏導方式和有效的溝通交流手段,積極而充滿活力的財會文化尚未形成。目前,多數財會人員缺乏主動進行溝通交流的意識,不能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互動,導致工作認同度與支持度降低。而財會工作的復雜性與知識的不斷更新,會使財會人員被動地走進思維定勢中。事實上,溝通與交流需要雙方的信任與共同努力,在方式方法上應該講求時效性與技巧性,然而,多數財會工人員并不具備這種人際交往的藝術性,產生職業倦怠。如果能夠進行及時有效地心理疏導,加大信息分享力度,便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但是,暢通溝通渠道的缺乏阻礙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另外,在實際工作中,財會人員缺乏和上級的溝通,難以排解對工作的想法與感受,使其無法了解上級對自己的評價,也就難以對自己的工作價值做出正確的評估,一旦遇到什么問題,也不能得到相應的理解、幫助和指導。而且上層領導對交流溝通也缺乏充分的重視,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財會人員的工作業績和工作能力。可見,財會文化氛圍缺乏向心力,也會引起職業倦怠問題。
三、企業財會人員職業倦怠的解決措施
(一)增加財會工作的文化底蘊,營造愉快的工作氛圍,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社會心理環境對人們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財會文化約束并規范著財會人員的思想及行為,影響著工作效能的提升。財會人員普遍認同與接受的財會文化是積極向上的,將其內化為自身的工作動力,并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也就是說,和諧的人際氛圍,通暢交流溝通有助于財會人員工作責任感和與積極性的提高。具體來說,企業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營造一個積極、寬容而公正的工作氛圍,并強化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使其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將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對其合法合理的個人利益應該予以保護。同時,應該根據時代的發展,在財會文化中注入新的內容,構建學習與培訓機制,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和工作經驗交流,讓財會人員對前沿財務管理理念與行為規范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與掌握。另外,還應該注意財會人員工作興趣的培養。如果財務人員具有強烈的工作興趣,那么就很容易消除職業倦怠心理。
(二)健全財會工作制度,成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及心理援助體系
科學而公正的考評會激勵財會人員的工作,并為其提供職業目標上的幫助,以防因目標的缺失而導致職業倦怠。具體措施如下:第一,應該構建客觀具體的考核標準,結合定量與定性,其中定量是主要的考評標準,使不同崗位上財會人員的責任與義務得到明確,并為考評提供參考,注重績效考核。第二,應該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由財會工作的被服務者來考核財會人員的績效。第三,應該加大考評過程公開透明的程度,將考評結果客觀公正地反饋給財會人員,從而便于其有的放矢地調整以后的工作。另外,企業還應該建立一套財會人員心理健康評價體系,來診斷財會人員的心理問題,并提供相關的咨詢服務,對于那些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財會人員,要通過積極有效的手段加以援助,可建立情緒發泄場所或者成立心理咨詢機構等等。與此同時,企業還應組織財會人員參與一些體育娛樂活動和拓展訓練等,以豐富其日常生活,消除職業倦怠心理。通過文娛活動的舉辦,能夠為財會人員創設一個放松身心壓力的機會與環境,而財會人員在這樣的活動中,既能夠減輕財會工作的壓力,也能夠促進財會人員同企業其他工作人員的溝通與交流,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三)財會人員自身要做好心理調適,提升工作應對能力
企業應該合理安排財會人員的工作目標,讓其正確調整相關工作的先后順序。對于工作中的一些難題,要積極地尋找應對措施,并做好必要的自我調適。在實際的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麻煩與難題,讓財會人員產生相應的負面情緒,因此,應該主動積極地去應對這些問題,與此同時,要學會情緒和心理的調整,不斷地提升自身心理素質,不僅要養成樂觀向上的心態,還應該在負面情緒帶來嚴重的后果前,找到這種情緒產生的原因,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四)培養財會人員的成就感
企業應該注重對財會人員進行職業倦怠有關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找到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從而有效地緩解和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具體可以通過講座和交流方式,讓財會人員了解、把握一些克服職業倦怠的辦法,在這種情緒出現時,及時地進行自我調節。另外,財會工作由于具有較強的內容重復性,崗位流動性較差,成就隱蔽,容易被人們忽略,引起成就感的缺失。因此,企業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系統,通過量化、可控的指標對財務人員進行評估,從而肯定財務人員的價值,提升財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其自我成就感,促進工作質量的提高,推動企業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企業的財會工作中,職業倦怠問題大量存在著,對財會人員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并制約著財會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企業和財會人員應該共同努力,積極消除職業倦怠心理,企業要努力為財會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而財會人員也要學會自身心理調節,從而克服職業倦怠情緒,積極工作,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提高工作質量,促進企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雪萍.試論高校財會人員職業倦怠狀況及影響因素[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4).
[2] 劉好.企業財會人員的職業倦怠及自我效能培養[J].會計之友,2011(26)
[3] 徐明輝.企業財會人員職業倦怠問題及對策[J].交通財會,2012(07).
[4] 楊曉芹.財會人員職業倦怠的困惑與出路[J].市場論壇,2012(01).
[5] 謝俊榮,胡小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倦怠及其自我效能感培養[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9(09).
[6] 繆國書,許慧慧.公務員職業倦怠現象探析:基于雙因素理論的視角[J].中國行政管理,2012(05).
[7] 席明霞,黃冬枚,李丹,卿利敏.護士職業倦怠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05).
[8] 李景平,魯洋,李佳瑛.公務員工作壓力對職業倦怠的影響研究:以X市Y區為例[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1).
[9] 張小曼,劉瑩瑩,許鐵.急診科護士職業倦怠與大五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03).
[10] 李霞,谷金君,李曉雯,張雪芹,吳秀榮.傳染病防疫人員職業倦怠的產生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