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銀行大盤股的連續上市交易,銀行股板塊對證券市場以及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越來越大,其股票價格波動將會直接導致綜合指數的漲跌,因而在研究上證綜合指數變動趨勢的過程中,銀行股板塊具有較重要的參照作用。本文通過對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影響的探討,對二者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銀行股板塊在整個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中所占的權重為35%;相關分析發現銀行股板塊與上證綜合指數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857;回歸分析表明,當銀行股板塊整體波動1%時,上證綜合指數將波動0.64%,通過研究進一步認清了銀行股板塊對我國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為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決策。
關鍵詞:銀行股板塊 上證綜合指數 相關系數 回歸分析
1、我國銀行股板塊發展概況
1.1我國銀行股板塊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銀行股板塊是發達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成熟的證券市場上,藍籌股以其盈利豐、回報穩定、股本規模大等特點,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力量。而銀行由于其經營比較穩定,盈利水平接近社會平均利潤率的行業特點,在成熟的證券市場上已經成為藍籌股的主要品種,是股票市場穩定的重要力量。從世界各個股票市場來看,銀行上市是極為普遍的現象。從數量和結構上看,在歐美及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中,金融股均占有較大比重。自1991年深圳發展銀行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以來,截止2010年末,我國滬深兩市共有銀行類上市公司16家,其中,14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另外兩家(深圳發展銀行和寧波銀行)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各銀行的上市時間及所屬指數情況如下表1所示。
隨著四大國有銀行的全部改制上市,銀行股板塊在上證綜合指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中國銀行在上市第十個交易日結束后,分別進入上證180指數、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100指數以及南方小康產業指數。中國銀行上市后,進一步加速銀行板塊的形成,帶動銀行板塊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一股重要的穩定力量。由于中國銀行在上海A股指數中所占比重,有效地克服以前少數機構利用中石化拉升指數,控制市場的情況。同時,有利于防止國際游資操縱中國股票市場,為中國A股市場對外開放提供了基礎。工商銀行上市后大幅度提高了中國股票市場總市值,并且工商銀行上市之時的市價總值排在當時所有上市公司首位建設銀行的上市定位以及后續與A股市場的融合過程,對中國資本市場大盤運行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建設銀行的上市取得又一重大進展,為中國資本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對于緩解藍籌股泡沫,確立投資者投資理念,穩定A股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農業銀行于2010年7月15日和16日正式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至此,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全部實現上市,中國金融改革開始了新的一頁。
1.2銀行股板塊在十大市值股中的情況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得到2008年至2010年三年間股市十大市價總值最大股票的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2008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10大市值排名中,銀行股板塊占了4個,占總市值的比例為17.34%;2009年末,銀行股板塊在十大市值股票中占了5個,占總市值的比例為15.59%;2010年末,占總市值的比例達到16.39%。十大市價總值所占總市值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但銀行股板塊所占的比例卻較穩定,在16%左右,占上海證券市場總市值的比例較大。
1.3銀行股在上證綜合指數中的權重分析
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我國銀行股板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中所占的市值較高,以下分析銀行股板塊的個股及總體在上證綜合指數所占的權重情況。
銀行股在上證綜合指數中所占權重=■
按照以上公式,以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間各銀行股平均市值來計算得到的銀行股板塊在上證綜合指數中的權重分布如下表3所示。
從以上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銀行股板塊在整個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中所占的權重為35%,比重非常大,由此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也很大。在銀行股板塊中,工商銀行在上證綜合指數中所占的權重最大,為8.24%,其次是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其它的所占比重較小;同時,也可以發現,四大國有銀行所占的比重較大,是上海證券市場的主力軍。以下將就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程度進行實證分析。
2、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影響的實證分析
2.1數據來源及處理
因銀行股板塊的大部分公司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且深圳發展銀行和寧波銀行相對其他銀行而言規模較小,因此,為能更好地研究銀行股板塊對股票綜合指數的影響,本文選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4家銀行來實證分析其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情況。
上證綜合指數是運用最廣的指數,不論是老百姓還是業內人士,在分析股市漲跌時習慣上多以該指數為參照物,它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從1991年7月15日起編制并公布的、以全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為樣本,以股票發行量為權數,按加權平均法計算的股價指數,它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
上證綜合指數的最主要優點在于它涵蓋面廣,以所有上市的股票作為編制對象,在股票市場股票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可以迅速而有效的反映股市波動。作為人們普遍用來衡量我國股票市場的系統性指針,上證指數的漲跌對股民有著非常大的引導作用。
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編制上證綜合指數時,其公式中采用的是總股本,為能從相同的角度出發來分析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本文在分析過程中采用的各股票市值也是根據總股本計算得到。
在銀行股板塊中,光大銀行的上市時間最晚,其上市時間為2010年8月18日,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對新上市公司納入綜合指數計算的相關要求,需在新上市后第11個交易日才能計入指數,為了能較全面地考察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狀況,故本文在此選擇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間的銀行股板塊及上證綜合指數相關數據來分析銀行股板塊與上證綜合指數的相關性及其對上證綜合指數中的影響程度情況,相關數據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大智慧股票軟件等。
2.2銀行股板塊與上證綜合指數的相關分析
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間的銀行股板塊及上證綜合指數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間銀行股板塊市值的平均值為59683.91億元,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四大國有銀行所占的比例較大。
相關分析是研究現象之間是否存在某種依存關系,并對具體有依存關系的現象探討其相關方向以及相關程度的一種常用統計方法,通常利用相關系數的大小來衡量其相關度,因此,通過計算相關系數可以得到銀行股板塊與上證綜合指數之間的關系。以下利用整理得到的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間14家上市銀行市值及上證綜合指數數據,采用SPSS軟件分析銀行股板塊與上證綜合指數的相關關系,結果如下表5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銀行股板塊總體與上證綜合指數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857,在0.01 的水平上檢驗顯著,這說明銀行股板塊股價上漲百分之一,上證綜合指數有99%的可能性上漲百分之一。同時,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的相關系數超過了0.7,有12家銀行與上證綜合指數的相關系數超過0.5,說明了銀行股板塊與上證綜合指數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
2.3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程度分析
以上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銀行股板塊與上證綜合指數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以下將采用回歸分析方法分析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程度。
首先,本文建立的如下的回歸模型:
INDEX=α+βBANK+ε
其中,INDEX代表上證綜合指數,BANK代表銀行股板塊平均市值,利用以上相關數據,采用EVIEW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6所示。
從上表的結果可以看出,模型回歸的R-squared為0.717096,相對較優,且各項擬合的參數都較顯著,因此,模型的回歸結果較理想,由此,得到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影響程度方程為:
INDEX=83.13977+0.641754BANK
從以上回歸結果方程可知,當銀行股板塊市值整體波動1%時,上證綜合指數將波動0.64%,可見,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在投資過程中,要充分把握銀行股板塊對上證指數的影響,通過銀行股板塊的波動情況來預測綜合指數的變化情況,以更好地把握趨勢。
結論
本文通過對我國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影響的研究,對二者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主要得出如下結論:
(1)2008年至2010年間,十大市價總值所占上海證券市場總市值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但銀行股板塊所占的比例卻較穩定,保持在16%左右。
(2)銀行股板塊在整個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中所占的權重為35%,比重非常大,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也很大,在銀行股板塊中,工商銀行在上證綜合指數中所占的權重最大,為8.24%。
(3)銀行股板塊與上證綜合指數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857,各銀行各股與上證綜指之間也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4)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當銀行股板塊市值整體波動1%時,上證綜合指數將波動0.64%,可見,銀行股板塊對上證綜合指數的影響比較大。
由此,在日常的投資中,可以通過分析銀行股板塊的波動情況來推測上證綜合指數的變化趨勢,可以在達到一定目的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工作量,而且推測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參考文獻:
(1)周晉.從上證指數和滬深300的相關性看權重股的影響[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8,22(4):358-361
(2)孫林.金融股與滬深300指數相關度初探[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3(108):55-57
(3)劉任重.銀行股股價波動的影響因素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0,(612):140-141
(4)張立華,穆瑞田. 我國股票市場通信板塊與其相近板塊相關性的統計研究[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4):63-66
(5)彭春. 權重股對股票指數影響的實證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0,(9):56-58
(6)華煒.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對證券市場的影響[J].金融縱橫,2004,(5):52-53
(7)趙勝. 對我國證券市場板塊效應的實證分析[J].稅務研究,2003 ,(4):45
(8)劉任重. 銀行股股價波動的影響因素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0,(5):140
(9)孫林. 金融股與滬深300 指數相關度初探[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3(4):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