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是中央及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領域。從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來看,融資問題是制約其快速發展的關鍵瓶頸之一,需從融資制度、融資主體建設、融資模式創新等多個層面入手才能加以破解。本文運用規劃手段從全局高度系統地分析了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對其未來的投融資需求進行了科學預測,并從融資模式創新、融資制度建設等角度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系統性融資規劃
一、前言
湖南省委、省政府自1989年作出“發展文化經濟、建設文化大省”決策后,一直致力于發展文化產業,2001年確立“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省”戰略,在文化強省戰略推動下,湖南省文化產業進入加快發展階段,湖南快速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文化產業連續7年保持20%以上增速,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多年來,湖南財政投入難以滿足文化產業發展需要,金融支持不足、資金短缺一直成為制約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拓寬融資渠道,實行多元化、市場化融資成為必然選擇。因此,從戰略高度對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進行全面、深入、系統地統籌規劃,為解決湖南文化產業融資問題提供指導,滿足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的巨大資金需求,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運用規劃手段從全局高度系統性地研究湖南省文化產業的融資問題, 在科學預測湖南省文化產業投融資需求總量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融資主體進行融資模式設計及創新,并從制度完善的角度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
二、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湖南文化產業發展優勢明顯,位居國內前列
1、文化強省戰略實施效果明顯;
2、總量位列中部六省之首、全國第八位;
3、湖南“文化現象”全國聞名;
4、競爭力在國內排名靠前。
(二)湖南文化產業發展障礙突出,融資瓶頸急需破解
1、總量相對落后,產業結構需要優化;
2、市場化程度不足,差異競爭需要強化;
3、融資能力不強,融資瓶頸急需破解;
4、融資支持不優,融資政策需要完善。
三、湖南文化產業資金供求預測
為合理估算文化產業投資需求,需要對預測目標變量進行界定。主要預測指標是“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而“文化產業投資總需求”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為了達到既定文化產業發展目標所需要的最低資金總量,不僅包括固定資產投資,還包括無形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等。通過比較2007-2010年投資總額與固定資產投資額之間的比例,得出兩者之間的比值關系約為5.2:1,依據這個系數,在預測出湖南省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基礎上,進一步估算出2011-2020年湖南省文化產業投資需求總額。預測模型采用ARIMA(p,d,q)模型,即差分自回歸移動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簡記ARIMA),預測結果如下:
(一)資金總量需求
2011-2020年湖南文化產業投資需求呈上升趨勢,“十二五”期間約5900億元,年均投資1180億元,年均增速20%;“十三五”期間約12300億元,年均投資2460億元,年均增速14%。2011-2020年湖南文化產業投資需求總量約18200億元。
(二)資金結構需求
1、重要領域資金需求。湖南廣播影視業、出版發行業、報業、演藝娛樂業、動漫游戲業和文化創意業2011-2020年投資需求總額約14700億元,“十二五”期間分別約1800、680、420、450、400、1900億元,年均投資分別約360、140、80、90、80、380億元;“十三五”期間分別約2900、1000、660、690、660、3000億元,年均投資分別約580、200、130、140、130、600億元。
2、重要區域資金需求。長株潭文化產業核心增長區、環洞庭湖文化產業圈、大湘南民俗文化產業新興增長區、大湘西民族文化產業新興增長區和湘江流域文化產業帶2011-2020年投資需求總額約12500億元,“十二五”期間分別約3700、950、900、320、4900億元,年均投資分別約740、190、180、60、980億元;“十三五”期間分別約5800、1300、1300、400、7600億元,年均投資分別約1160、260、260、80、1520億元。
(三)基本資金供給
2011-2020年湖南文化產業資金總供給基本值約11200億元,其中:財政資金約770億元,占比7%;信貸資金約1800億元,占比16%;域外資金約1140億元,占比10%;資本市場融資(含股票、債券、基金融資)約320億元,占比3%;自籌資金約7170億元,占比64%。
財政資金、信貸資金、域外資金、資本市場資金、自籌資金供給2015年分別約80、170、110、30、730億元,到2020年分別約90、230、160、50、870億元。
(四)資金供給目標值
根據資金供求基本值,湖南文化產業資金供需缺口約7000億元,根據缺口彌補需要,資金供給規劃的目標值為:
1、財政資金供給較基本值增加:2011-2020年通過挖掘財政增收潛力、成立政府文化產業融資平臺和引導資金等措施,彌補政府主體需要承擔的供需資金缺口約1300億元。
2、信貸資金供給較基本值增加:2011-2020年通過挖掘信貸資金潛力,彌補供需資金缺口約3100億元。
3、域外資金供給較基本值增加:2011-2020年通過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域外國內民間投資,彌補供需資金缺口約2000億元。
4、資本市場資金供給較基本值增加:2011-2020年通過股票融資、債券融資、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資本市場融資彌補供需資金缺口約600億元。
四、湖南文化產業融資模式設計
(一)一般融資模式
1、文化產業項目融資渠道。主要有財政資金、信貸資金、股票融資、債券融資、信托融資、文化產業基金融資、風險投資等,文化企業應對融資渠道優化組合,實現項目融資成本最小化。
2、政府主導型項目的融資模式。該項目包括公益項目即不具備市場化條件的文化產業項目、準公益項目即具備準市場化條件的文化產業項目。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堅持融資主體、融資項目、融資條件和融資工具市場化,彌補政府主導型文化產業項目的資金缺口。對公益性強的文化產業項目偏重使用財政資金、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社會捐贈等融資模式。
3、市場主導型項目的融資模式。市場主導型重大項目集中在廣電、傳媒、報業等領域,中小微型項目集中在動漫游戲、演藝娛樂、文化創意領域。目前文化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為銀行貸款。對符合資本市場融資條件的重大企業項目,應偏重股票和債券融資;對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主導型項目,應偏重引進風投機構,吸納風險投資資金;對收益相對穩定的文化產業項目,應偏重采用文化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信托融資等融資渠道;對中小微文化企業項目,應突出文化產業基金的擔保支持和使用銀行聯保聯貸產品,廣泛吸納風險投資、民間融資等社會資本。
(二)湖南文化產業項目融資模式
1、政府主導的準公益項目采用市場化轉換融資模式。演藝場館項目、文化創意基地、文化旅游項目等具有穩定現金流的準公益項目,應以政府資金、文化產業基金、企業自籌資本金為基礎,吸收銀行貸款,爭取民間資本投入,通過股權合作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共享收益、共擔風險。
2、市場主導的大型文化企業項目采用多元化渠道組合拳融資模式。廣播影視大型企業項目以股權為主,信貸為輔融資。傳統出版發行項目以改制上市和并購融資為主,以股權、知識產權、固定資產等多種質押抵押取得銀行并購貸款。報業大型項目以企業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融資為主。建設經營類文化項目應廣泛吸納民間投資,通過股權合作、發行專項債券、資產證券化、信托產品、集合委托貸款融資。
3、中小微文化產業項目的市場化融資模式創新。影視劇項目采用“風險投資+信貸創新”融資模式,即使用版權質押、預售合同融資、應收賬款保理融資和第三方擔保等四類創新型貸款產品。動漫游戲與數字出版項目采用“政府+信貸+民資”融資模式,即采用政府政策支持、吸納民間資本、銀行放松信貸有機結合的融資模式。演藝娛樂業項目采用“信貸支持+文化產權交易創新”融資模式,即銀行對演藝娛樂業項目拓寬貸款抵押擔保范圍,以項目外的企業或個人資產抵押,以項目收益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質押。文化創意業項目采用“聯保聯貸創新+孵化器融資服務”模式,即銀行創新傳統聯保聯貸產品,成立統貸融資平臺,構建文化創意企業集合貸款池,與入區企業、金融機構、擔保公司建立四方聯動融資模式。創新書畫藝術項目融資模式,如以王羲之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著名書畫家王德水為品牌的湖南瀏陽河德水藝術公司計劃開展德水主題書畫專輯、“德水藝術”品牌股權融資,力爭成為中國書畫藝術產業化先鋒。
(三)融資風險
1、融資風險類型。文化產業的輕資產與知識密集型特征導致湖南文化產業項目存在投融資風險,融資風險集中體現在文化產品的經營風險和文化項目的財務風險。文化產品的經營風險為:受眾對文化產品價值認識存在時滯性、文化產品存在需求不確定性、文化產品具有易復制性。文化項目的財務風險有:籌資成本風險、現金流量風險、連帶償債風險。
2、融資風險防范。要建立融資風險預警管理體系,加強文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從確定文化產業項目最佳融資量、重視項目資金結構最佳配比性、建立文化企業最佳治理結構、建立文化項目科學融資體系等方面提高文化產業項目融資水平。
五、湖南文化產業融資政策建議
(一)健全融資制度
1、制定國內文化產業首部地方法規《湖南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條例》和首部融資法規《湖南文化產業發展投融資條例》。
2、制定大型文化企業投融資導引、中型文化企業投融資規范、小微文化企業投融資準則和文化產業項目投融資指南等融資具體規范。
3、在國內率先制定《湖南文化企業知識產權評估辦法》和《湖南文化企業價值評估規則》,制定文化企業專利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商標權、文化知識產品的評估、質押、登記、托管、流轉的具體規范。
4、建立文化企業產權交易規則,完善文化產權交易品種,將湖南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聯合利國文化產權交易所建設成為文化產權交易的綜合服務平臺。
(二)完善融資體系
1、構建文化產業政府融資平臺。對現有政府類“轉貸”融資平臺、業務不足的其他政府融資平臺整合重組,變更為政府主導的省、市、縣級文化產業投融資主體,填補湖南文化產業政府融資平臺的空白,如建立湖南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公司作為省級文化產業政府融資平臺。
2、建立文化產業信貸支持服務平臺。由省文化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建立省級文化產業信貸支持服務平臺,成立專門的文化產業信貸部門或開發文化產業信貸產品,設立針對文化產業融資的詳細信貸指引,制定銀行支持文化產業融資的規范體系,創新適合文化企業的特殊信用結構與信貸產品,鼓勵銀行單獨或聯合提供文化產業特色金融服務。
3、完善文化產業市場融資主體。完善政府、企業類擔保機構建設,設立文化產業融資擔保和再擔保主體,設立文化產業創業投資主體,成立文化產業信托投資主體,以知識產權或未來收益權進行信托,完善不同類型的的風投機構、創投機構,鼓勵建立文化產業政府類基金、企業類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基金主體,專門為中小微型文化企業提供股權和債權融資,完善會計、法律、評估等融資中介機構建設。
(三)創新金融政策
銀行要創新信貸產品與服務工具,利用上市、增發、債券、并購等方式擴大資本市場融資,成立文化產業投資保險機構,開發文化產業投資保險品種,創建文化產業融資擔保工具,支持各類擔保機構為文化產業提供融資擔保、再擔保、聯合擔保,開發知識產權證券化、中小微文化企業集合融資的金融技術和金融產品,建立科學合理的文化企業信用評級制度。
(四)完善配套政策
1、設立財政性專項文化資金。設立政府引導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為政府重點支持的文化企業和產業項目提供融資支持;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再擔保基金,為中小微文化企業短期小額貸款分擔融資風險;設立文化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重點支持處于初創期和種子期的中小微文化企業融資;設立文化產業專項基金,為中小微文化企業給予項目補貼、貸款貼息、保費補貼和獎勵等支持。
3、完善文化產業民間投資政策。構建湖南文化產業民間投資財稅支持體系,放寬行業和市場準入限制,允許民營企業跨所有制、跨行業發展。有效控制文化產業項目投資風險,增強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吸引力。采用股份制吸引民間資本直接參與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盈利文化產業項目。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通過投資基金集中中小投資者資金投向文化產業項目;建立和完善公共投資帶動民間投資新機制。建立為民間投資者服務的文化商會、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和中介機構,建立文化產業民間投資信息服務體系。
3、完善文化產業稅收優惠政策。對經認定的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自建成之日起一定時間內給予行政規費減免;對高新技術文化企業適用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政策,對各類文化企業收入完善增值稅、營業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對投資文化產業的各類投資基金、保險公司、擔保公司、民間資本、非文化企業依法給予所得稅優惠。
4、完善文化產業土地使用政策。對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在防范“圈地”風險前提下優先保障項目用地指標,給予用地出讓價格優惠,依法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鼓勵文化企業與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主體和取得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農村組織、農民合作經營文化產業項目,租賃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使用權開發文化產業項目,促進農民增收。
5、完善文化產業工商登記政策。支持投資者用股權、債權和商標、專利、創意等知識產權出資;支持投資人以商標、技術、科研成果、創意等無形資產評估作價出資組建文化企業,支持民營資本和外商投資在政策許可前提下參與或興辦影視制作等文化產業;支持文化企業品牌創新,爭創著名商標、馳名商標;扶持文化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媒體和跨所有制資產重組。
6、完善文化產業人才支持政策。實施文化產業人才工程,支持高等院校、培訓機構與文化企業創建人才培養、教育培訓、項目策劃等基地;對引進的高層次文化產業人才給予優惠政策待遇;對有突出貢獻的高層次文化產業人才以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折價入股,參與收益分配;建立文化產業發展顧問制度和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庫。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1年10月18日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
[2]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09年9月國務院頒布)
[3]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4] 中共湖南委關于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意見(2012年1月19日湘發(2012)3號)
[5] 湖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文化產業規劃(2011年1月湖南人大十一屆五次會議批準)
[6] 中共湖南委辦公廳、湖南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湘辦發(2012)21號)
[7] 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湘政發(2010)20號)
本文系《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系統性融資規劃》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