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自2008年金融海嘯的全球蔓延,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受到嚴重沖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空前復雜的外部環境,金融危機造成世界范圍內的資產價格重估,發達經濟體的資產價格泡沫受到了充分的擠壓,與此同時,金融危機后的國際市場發展前景仍然并不明朗。本文就后金融危機下的復雜形勢,針對當前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機遇和挑戰展開分析,并提出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匯儲備;分步回歸法;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開始新一輪調整,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調整轉型壓力。在我國“十二五”時期,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將出現一系列新的變化。從國內發展條件看,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后期向中高收入國家轉變的階段,環境資源壓力的增大,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外部需求縮減開始顯現,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思想抬頭,這要求我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轉型促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育中資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新優勢,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以提升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位置,以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一、金融危機后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
金融危機后,中資企業以“對外直接投資”形式為主的“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從下圖1可以看出,2006年以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盡在低位徘徊,2007年起,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出現爆發式增長,200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首次突破50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11%。2009年,在全球外國對外投資流出流量較上年下降了43%的背景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仍實現1.1%的增長。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高達688.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1.7%,可以說在最近幾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呈突飛猛進式的擴張態勢,并沒有受到金融危機沖擊,中資企業海外擴張取得的成績斐然。
金融危機后,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其內部原因是受到人民幣升值以及國內的巨額外匯儲備等的影響。另外,2008年新勞動法的實施,“十二五”部署的國內產業轉型等政策,給我國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內部壓力,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走出去”的要求;外部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機對海外發達經濟體的沖擊,帶來全球資產、資源估值偏低的利好局面,國外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降價,發達經濟體的一些優質資產收購限制降低,并且也造成了發達經濟體的一些優秀對外投資管理人才被辭退或減薪等等,這給中資企業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走出去”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但是,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絕非坦途,還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人才匱乏,組織結構不完善,海外投資目標分析不明確等問題,這也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中資企業“走出去”的巨大挑戰
(一)國際貿易保護注意抬頭
金融危機使得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受到重創,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悄然抬頭,甚至在局部大規模蔓延。我國作為高速發展中的新興市場國家,受到發達國家貿易保護措施的損害比較突出。2011年的1-9月,我國遭受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已有50起,涉案金額達30億美元。美國、歐盟和澳大利亞等相繼出臺了強化貿易救濟效力的政策,并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多起“雙反調查”和反規避調查。發展中大國針對我國貿易限制措施也明顯增多。在這一期間,同為發展中國家愛的巴西、土耳其、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和印度五國共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8起,占我國遭受調查總數的36%。
另外,我國與美國、歐盟等在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出口信貸等方面的體制性摩擦也日趨激烈。根據2011年6月美國商務部公布實施的《戰略貿易許可例外規定》,中國被排除在44個可享受貿易便利化措施的國家和地區之外;美參議院近期又程序性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立項預案,一旦成為法律,我國對美出口將遭受大面積影響。中國經濟面臨改革開放年來最嚴峻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在 “十二五”這個中國經濟調整的關鍵時刻,金融危機給國際經濟帶來的動蕩所產生的宏觀風險必須要引起我們相應的關注。
(二)中資企業涉外風險意識不強
對于“走出去”企業的微觀風險也不容小覷,從金融危機前的中資企業海外投資案例來看,中資企業海外并購的戰略制定、調查研究,后期整合等環節,還存在諸多不足。比如,很多中資企業在對外投資方面缺乏明確的相關戰略,在并購時存在著一時沖動的因素,并缺乏對投資的東道國的法律、市場、勞工、政治、環保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和盡職調查,境外直接投資是以整個世界作為活動舞臺的,其所面臨的投資環境與國內的投資環境相比更具有復雜多變性,企業“走出去”往往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企業要承受包括政治體制變動、匯率波動、投資國的國有化、法律對抗,甚至本國與投資國的外交波動的等風險。
特別是受到近幾年的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極端民族主義勢力開始抬頭,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變得更加動蕩,一些國家政局不穩,恐怖主義活動頻繁,甚至爆發內戰,海外企業面臨被征收及外匯限制等風險,企業在外的人員的人身安全等風險。另外,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美元快速貶值以及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影響,國際貿易摩擦的加劇,各國之間的利益沖突的增多,這些大大加大了企業跨國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因此,為了降低海外投資風險,必須認真做好投資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與風險控制工作。
(三)中資企業涉外人才儲備不足
中資企業的海外投資活動是個非常復雜的經濟活動,它不僅有商務、財務、法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和制約,同時還有輿論、政治、當地文化等多方面的潛在挑戰。任何一項海外投資都要經歷復雜的利益博弈過程,國內資本運作的既有經驗在國際上往往是行不通的。因此,要求企業擁有一批既熟悉國際經濟、商業規則,同時又對東道國的人文環境、法律法規較為全面了解的國際性管理人才。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往中資企業對此類人才的忽視以及在待遇和培訓方面的落后,導致現階段中資企業“走出去”缺乏國際性管理人才,一些企業派出的人員無法勝任境外企業的管理任務。因此,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必須積極推進并購和具跨國管理能力人才的招募和培養,同時注重人才本土化的推進,以更好的滿足后金融危機時代中資企業的對外投資需求。
總之,金融危機給我國企業走出去“走出去”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巨大挑戰,盡管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挑戰主要還是必須要企業自身的來面對,但面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復雜形勢,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需要我國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扶持中資企業“走出去”。
三、后金融危機下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應對策略
(一)建立中資企業海外投資風險預警機制
金融危機后,我國提出中資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戰略,我國企業“走出去”成果斐然,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走出去”。但“走出去”之路絕非平坦,受到自身企業的治理結構、國際化經營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約,以及受到發達國家貿易保護,政治敵意和限制市場準入等因素的影響,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的成功率不高。因此,建立全面、科學的海外投資風險預警機制,有效的防范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投資風險,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建立海外投資風險評估機制,可以幫助中資企業正確的評估自身實力以及對外直接投資項目對企業戰略的利與弊,科學引導中資企業“走出去”戰略。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中資企業“走出去”更的需要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切實建立起科學的海外投資風險預警機制以及海外投資評估機制。
(二)完善中資企業涉外人才結構
中資企業走出國門,需要面臨著一個與國內不相同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環境以及變幻莫測的勞資、法律環境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熟悉與此的復合型人才,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大量的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縮小規模,裁員減薪。在這個大背景下,中資企業應該抓住機會,彌補人才上的短板,大力加強此類人才的吸收與引進。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必須重視“走出去”后本土企業內部,借助人民幣升值的趨勢與海外大公司的人才儲備調整,要加強本地人員的海外培訓,加快培養精通法律、經濟、管理的復合型跨國經營人才,并實現國外企業內部以及本土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的競爭要素的整合,提高本企業國際與國內市場上的人才競爭力。
(三)健全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法律法規體系,
金融危機后,雖然我國政府制訂了一系列促進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政策保障來促進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目前中資企業“出海”,仍然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我國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仍然面臨很多障礙,受到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法律法規不完善以及投資審批程序繁瑣、審批時間過長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另外,總的來說,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起步較晚,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至今都還沒有一部完整的境外投資法,缺乏一套指導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系統的法律法規,這不利于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長遠安排。
在后金融危機下,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法律體系,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對外投資管理、對外工程承包管理等方面的綜合性法律規章,以及與此有關的境外中資機構和人員領事保護以及境外投資法等方面的專門法規,在立法的過程中可參考韓國、日本等與我國發展歷程相似的國家的成熟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并且要注重結合我國現有的特殊國情以及我國企業“走出去”長期戰略的需要。最終,通過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我國企業“走出去”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有章可循的局面,讓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在“走出去”中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相互促進,實現我國企業“走出去”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2010-2012年世界投資前景調查報告[N].2010.
[2]周伍陽. 流動性過剩下的我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與“走出去”戰略研究[J].福建金融,2012,(3).
[3]劉蘇云.當前我國企業發展境外直接投資的戰略思考.國際貿易[J].2010(1).
[4]于明言.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開放導報[J].2010 (2).
[5]陸艷.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再思考.時代金融[J].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