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出版社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對圖書質量的管理應該是出版社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PDCA循環是行之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對圖書出版來說,選題策劃、審讀、編輯加工、復制印刷和銷售反饋等工作流程是緊密結合的,因而可以采用該方法對出版活動進行全面的質量管理。
關鍵詞:圖書質量;PDCA循環;管理
一、圖書質量管理是出版社經營管理的核心
產品質量是指產品功能和價值的內在體現和衡量尺度,是滿足一定標準或客戶需求的特征和性能的總和,既包括內在特性,如性能、使用壽命及適用性等,也包括外在特性,如形狀、款式及顏色等。圖書兼有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屬性,有其獨特的質量特性和評價特點。圖書質量包括內容質量和外觀質量兩個方面,前者指它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結構合理性、語言文字規范性等,后者與圖書的形式有關,涉及其整體設計、印制、材料等方面。圖書出版過程包括選題、內容、編輯加工、校對、裝幀設計、印刷裝訂、出版格式等項,綜合每一項目的質量后,可以獲得一種書的質量,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圖書質量或微觀質量;而一個出版社的質量不僅包括單品種圖書的結構和特色,還應包括出版方針、任務和讀者需求的總體反映,這種質量一般稱為出版社的整體質量或宏觀質量。顯然,微觀質量和宏觀質量都是出版社存在作用和價值的體現,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基礎,都應切實地加以經營與管理。
圖書質量不僅是圖書的生命和價值,也是出版社的生命線。質量好的圖書不僅有可能成為傳世之作,而且有利于樹立出版社的良好形象,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而得到廣大讀者、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使出版社的工作進入良性循環。因此,出版社出書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對圖書質量的管理應該是出版社經營管理中的核心內容。
二、PDCA循環是企業質量管理的科學程序
國家對于圖書質量的管理發布過不少法規,如《出版管理條例》《圖書出版管理規定》《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等。這些規范性文件反映了出版工作的客觀規律,體現了國家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和要求。實踐證明,只有堅決貫徹這些規范性文件,出版物質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證。同時,要搞好出版質量管理,除了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還必須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PDCA循環就是企業進行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一種科學程序。
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見圖1),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總結)的首字母縮略語,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
圖1 PDCA循環
PDCA循環的工作程序分四個階段八個步驟:計劃階段(P):1)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2)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3)在影響質量的諸因素中,找出主要影響因素;4)針對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制定工作計劃和活動措施。執行階段(D):5)按照制訂的計劃認真執行。檢查階段(C):6)根據計劃的要求,檢查實際執行的結果,看是否達到預期的結果??偨Y階段(A):7)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總結,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形成一定的標準、制度或規定,指導今后的工作;8)提出這一循環中尚未解決的問題,讓其轉入下一次循環去解決。
下文將以內蒙古大學出版社的出版實踐為例,來探討PDCA循環對于出版社出書質量進行控制的應用。
三、基于PDCA循環應用的圖書質量管理
在PDCA循環應用中,首先是P環節,出版單位應該對出版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以及影響出書質量的因素,針對性地制訂工作計劃和保障措施。例如,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編輯出版流程(見圖2)。
圖2 圖書編輯出版流程
通過對圖書出版的質量管理分析(見圖3),內蒙古大學出版社發現圖書產生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排序為校對、編輯加工、內容、印刷、裝訂和運輸問題。
圖3 質量問題的因果分析
針對以上主要問題,內蒙古大學出版社采取了規范出版流程管理、嚴格貫徹“三審三?!钡绒k法來控制出版質量,并先后出臺和制定了《關于規范編輯出版流程的規定》《編輯工作制度》《審讀工作制度》和《選題集體論證制度》等文件。
第二是D環節,出版社依據P環節的制度要求,嚴格執行。計劃已定,標準明確,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是抓宏觀管理和選題策劃,體現在指導、協調、提出問題、提供思路,以及創造良好的質量管理工作環境等。具體工作應交于員工,完成計劃、確保質量要靠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如果事必躬親,便違背了出版社質量管理的主旨——強調全員參與質量管理,把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與責任感調動起來。
第三是C環節,質量檢查是保證質量管理目標實現的重要環節,對按照計劃和實施步驟所做的工作要進行逐項檢查。檢查就是用規定的標準測定結果,判斷工作是否符合質量標準。
質量檢查首先是編輯在實務工作中的質量控制,用責任意識防止在工作中出現誤差,同時也要通過責任感來糾正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偏差。
質量檢查可分為全面檢查和抽樣檢查。全面檢查,即對圖書出版的流程進行全面跟蹤。在檢查品種少、工作量不大的情況下,可采用此種方法。抽樣檢查,即對圖書出版流程的工序或者從內容文件中抽取一部分進行檢查,通過部分抽查的結果對工作進行質量評估。抽樣檢查有成品抽查和過程抽查等形式。成品抽查即抽取成品圖書的部分樣本進行檢查,比如對成品的整體裝幀設計、內容、編校質量、印裝以及讀者滿意程度進行檢查和調研。過程抽查即對中間成果進行檢查,如對編輯過程的某程序或具體工作內容的一部分進行檢查。過程抽查對最終成品質量起著重要作用,通過過程抽查,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排除錯誤,避免出現重大質量事故。另外,質量檢查還可以通過自查、互查和責成專門部門檢查進行。
質量檢查實際上是為了達到對質量循環系統的控制,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由此進入到PDCA循環的下一個環節。
第四即A環節,就是通過C環節的檢查結果進行綜合整理,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形成一定的標準、制度或規定,指導今后的工作;或者提出這一循環中尚未解決的問題,讓其轉入下一次循環去解決。
具體到內蒙古大學出版社,采取的方案是成立專門的質檢部門進行質量管理。例如,編務部主要是對出版流程進行跟蹤,審讀室則是對圖書進行印前或成品上市前的審查。當然,圖書質量管理是個系統工程,單單幾個人或幾個部門是不夠的,要樹立起全員質量意識,從細節上下功夫,才能取得效果。根據實際情況,改善領導方式、完善責任制度、通過培訓提高人員業務水平等都是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
PDCA循環是經過證明行之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對于圖書出版來說,選題策劃、審讀、編輯加工、復制印刷和銷售反饋等工作流程是緊密結合的,因而可以采用該方法對出版活動進行全面的質量管理。PDCA循環的關鍵是總結階段,因為該階段是解決存在問題、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的階段,其重點又在于修訂標準,包括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沒有標準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環轉動向前。當然,PDCA循環也有其局限性,因為PDCA中不含有人的創造性的內容,它關注的是讓人如何完善現有工作,容易導致慣性思維、工作流程化,這一點是出版管理者應該注意的問題。
(侯富英,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副社長、編輯)
參考文獻:
[1]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 圖書出版管理手冊[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
[2] 中國編輯學會. 出版專業基礎(中級)[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3] 王耀先. 出版社的經營管理[M].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
[4] 白寶光.質量管理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