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25日,第26屆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TEFAF)在馬斯特里赫特會展中心MECC舉辦。與往年一樣,本屆博覽會吸引了來自20個國家的265個展商帶來總計3萬件的藝術品。這些藝術珍品橫跨了6000年的歷史,其中有不少為世界頂級藝術品。本屆博覽會上,大師級名作仍是藏家追捧的對象,隨著古董市場交易持續萎靡,今年無論是主辦方還是藏家都把更多的目光投給了現當代藝術領域。而TEFAF更宣布,將與蘇富比(北京)合作,舉行“TEFAF北京2014”。
現當代藝術銷售搶眼
本屆TEFAF在預展當天就展現強勁的銷售態勢,大師名作紛紛被私人藏家和博物館收入囊中。其中,荷蘭皇家海牙博物館館長宣布其購入了保羅·布利爾(Paul Bril)目前已知最早的一幅架上繪畫和圣杰羅姆(Saint Jerome)的銅版油畫《MountainousLandscape》。而作為Van Haeften展臺的最重要展品之一,雅各布·喬登斯(Jacob Jordaens,1593-1678)的精心之作《The Meeting ofOdysseus and Nausicaa》,報價420萬英磅,也成功在預展期間順利售出。其他許多種類的展品也受到了追捧。克萊爾·安德魯教授在今年的TEFAF藝術研討會上介紹了2013年度藝術市場的預測。根據其研究發現,一個高度分化的市場已經出現,強勁的購買力大量集中在高端市場的最著名的名家名作之上。TEFAF的初期銷售情況證實了這一趨勢。
除了重量級名作銷售勢頭強勁,本屆博覽會的另一個亮點就是現當代藝術品銷售的崛起。可能是意識到了去年10月在倫敦舉行的弗里茲繪畫大師作品展(Frieze Masters)帶來的競爭之后,今年TEFAF也對藝博會進行了更新,開始關注和扶持現當代藝術這一領域。TEFAF展覽的作品分繪畫、古董、現當代藝術三個部分。過去,所有展品中大約30%的參展商展售繪畫作品,50%的展商帶來古董藝術品,現當代藝術品大約占到20%。但今年,現當代藝術參展畫廊達到四成以上,而且它們的位置都處在比較中心的地段。TEFAF主辦方、歐洲藝術基金會主席本·杰森表示:“這種變化是必然的,古董藝術市場在今天的影響力和價格,也許還跟不上當代藝術作品。”來自紐約高古軒畫廊杰夫·昆斯的雕塑作品,售價達到1000萬美元。另一件來自英國畫廊的達明·赫斯特的蝴蝶標本裝置,也以250萬美元售出。
2012年TEFAF的全球市場報告就對去年全球藝術市場做過總結后,結論是“2012年戰后藝術品與當代藝術品是市場成交額最大的領域,占藝術品總成交額的43%。該領域表現強勁,拍賣成交額上升了嘣,刷新了最高紀錄。現代藝術領域位居第二大份額,占藝術品拍賣市場的30%。而古董藝術這塊的交易仍持續萎靡”。
TEFAF或將登陸中國
今年,參加TEFAF博覽會的中國畫廊和作品仍然屈指可數。只有一幅當代藝術作品參展,而中國本土的畫廊或古董商,更是沒有一家參與到TEFAF中來。對于這樣的情況,TEFAF主辦方本·杰森稱,中國的參展商還顯得比較年輕,盡管有來自北京的一些申請,但是質量還沒有可靠的保證。盡管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未能在本屆博覽會大顯身手,但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藝術品市場的事實仍是受到了TEFAF的關注。
就在26屆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舉辦得如火如荼之際,“TEFAF馬斯特里赫特”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宣布,正與蘇富比拍賣行獨家探討有關通過蘇富比(北京)拍賣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中國舉辦高端藝術博覽會之可能性。如預期實現,“TEFAF北京2014'’將意味著世界首屈一指的國際拍賣行,與頂級藝術品及古董博覽會強強聯手登陸中國。TEFAF執行委員會主席本簡森斯先生(Ben Janssens)表示,“TEFAF北京2014”顯示了主辦方對中國藝術市場的信心。盡管中國的藝術市場在2011年異乎尋常的高峰之后有所回落,但它依舊是一個活躍而讓人欣喜的市場。中國藏家在西方藝術等領域收藏品位上的持續進步,以及新藏家的大量涌入都使他們相信中國已經是更加成熟穩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