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教育部頒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以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面臨諸多挑戰。《指導綱要》的修訂正是在新的歷史背景、時代背景和教育改革背景下進行的。就教育改革背景看,修訂《指導綱要》既是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的需要,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和德育改革的需要。換言之,教育改革一直是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主線,《指導綱要》的修訂工作是在《教育規劃綱要》發布、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持續實踐和德育改革進一步深入的背景下展開的。
一、《教育規劃綱要》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規劃綱要》對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加以貫徹落實。
(一)《教育規劃綱要》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規劃綱要》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主要體現在:
1.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規劃綱要》明確將“育人為本”寫進今后十年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二十字方針之中,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之一,并明確提出“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明確要求“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這意味著應把人才培養和學生健康發展置于各項工作的首位,也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核心標準。這是育人理念的重大進步,也是對學生健康發展包括學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視。
2. 堅持全面發展。《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堅持全面發展”。這里的全面發展不僅指學生的體力和智力的充分發展,而且指全體學生的體魄、智力、精神、興趣、愛好、人格等各種能力和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升。
3. 強調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教育規劃綱要》明確強調,“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指導”。這是對心理健康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更是對心理健康教育在未來十年進一步發展的期盼。
(二)《教育規劃綱要》指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1. 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五全”。即堅持全體性、全面性、全員性、全程性、全境性。“全體性”是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要讓優的學生更優,也要讓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重新回到正常學生的行列;“全面性”是要堅持“全面發展”,既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也要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要讓學生的智力、能力、情感、人格、個性得到生動、活潑、和諧的發展;“全員性”是要堅持全員參與,要營造“學生心理健康,人人有責”的局面;“全程性”是要堅持全程開展,每個學段、每個年級要有連續性,不能因為面臨中考、高考而放棄對初三、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要重視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之間的銜接;“全境性”是要堅持全方位開展,不僅需要校內途徑的多樣化,也需要校內與校外之間的配合與協同。
2. 心理健康教育在指導思想上要實現三個轉變。即把主要面向少數學生的心理咨詢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性、發展性的心理指導與輔導;把以補救性和矯治性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轉變為以支持性、預防性為主的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心理教師的“孤軍奮戰”轉變為心理教師與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學科教師通力合作的全員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學校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發展就是最好的預防;一個再優秀的心理教師也撐不起所有學生心理健康的“保護傘”。
3. 心理健康教育要創新工作及發展機制。《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全國性、區域性的不同層次的工作網絡;要創新資源整合機制,優化配置各種資源;要創新專業服務機制,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教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積極性;要創新教育環境的改造機制,充分調動校內、校外關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從改進教育教學的行為方式到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合力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創造適宜的環境;要創新發展機制,按照“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協調發展”的原則推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發展。
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素質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其本質和內涵是教育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德育為先,能力為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意味著必然要同步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要全面發展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心健康素質等。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豐富了學校教育的內容,更是素質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和素質教育的真正效果。它既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歸宿。
其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和核心。心理素質是各項素質的基礎和核心,沒有健全的心理素質,智力素質和其他素質也得不到良好的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發展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能力,培養健康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學會克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培養關心他人的習慣、增強創造力。只有當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外界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相適應、相和諧時,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是學生素質結構的核心與基礎,學生的一切發展都是在此基礎上,以此為背景來展開的。
最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是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計劃、有目的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達到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培養社會所需人才進而達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引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必然引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這無疑也是修訂《指導綱要》的依據之一。這種引領主要表現在:
第一,引領學校、教師乃至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學生心理健康觀和心理健康教育觀,提高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社會、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乃至家長都要形成這樣一種共識: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不是一所好學校;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不是一個好教師。
第二,引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以生為本,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更加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提升。
第三,引領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調整、改善,優化自身的目標、內容、途徑和方法,使之更適應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的需要;學校要不斷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法;防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化傾向。
第四,引領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堅持面向全體和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注重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第五,引領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工程”的認識和創建,更好地整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深化的各種資源,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以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和全面提升。
第六,引領對廣大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