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一下第2至3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認識、辨認、區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2. 體驗“面在體上”,實現對平面圖形的進一步認識,發展形象思維。
3. 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拼組圖形的動手操作活動,建立空間觀念,樹立美好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 、童話情境引入,激發求知的興趣
童話中感受數學美。
師:在我們的數學王國里,住著一對美人魚公主,聽說她們的家園可美了,大家一起去瞧瞧吧!(出示主題圖)
師:在美人魚的家園里,你看到了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出各種建筑物和風景,感受圖形的美。
【設計意圖】對于本節課的知識,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美麗的童話世界。
二、自學新知,感知表象
1. 拋卻圖畫中非本質屬性,獲取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都帶上一雙數學的眼睛。在這幅美麗的圖中,你認識哪些圖形呢?
在學生的回答中,提取圖畫中的平面圖形,配合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雖然沒有正式學過平面圖形,但是他們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這五種圖形。學生也許不能準確地叫出它們的名稱,但只要是能用自己的語言指出來,就行了。讓學生帶上數學的眼睛,切入本節課的學習主題,為實效性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2. 融入數學思想,為后繼學習作鋪墊。
師:同學們的觀察能力真不錯,可是這些圖形擺放得好亂啊,沒關系,老師有辦法將它們整齊有序地放置。
課件展示:
師:這樣放置之后,你們覺得有什么好處?(整齊,看得更清楚)
【設計意圖】以生活經驗為基礎,教師將雜亂的圖形進行整理、歸類,同時滲透分類的思想。
3. 引導自學,提高學習能力。
師:這些圖形在同學們的心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名字。例如,圓圈、三角尖等。你們知道嗎?這些圖形在數學上都有一個自己專屬的名稱,請大家翻開數學書,去尋找答案吧!
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準確認識這些圖形的名稱。
師:大家都來說一說,你們對這些圖形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從書中你們還知道這些圖形是怎么畫下來的嗎?
學生充分表述自己對各種平面圖形的直觀感知,然后通過觀察書中畫面,匯報:是用各種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把物體壓在白紙上,用筆沿著物體的輪廓描下來的;也可以用印泥來得到這些圖形。
【設計意圖】書永遠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之一,要引導學生看書進行自學,從學習的效果來看,別人告訴的,遠沒有自己的主觀獲取來得印象深刻。
4. 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師:請同學們利用課前準備的學具,小組分工合作,每位同學不重復地各畫出其中的一個圖形,然后探討出每種圖形的特征。(發給小組操作單)
要求:1. 請各小組分工明晰。
2. 填好操作表。
3. 小組各成員輪流發言,并選出中心發言人為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提升一個團隊的力量,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給他們一個規范的合作學習形式,不要讓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利用立體圖形來畫出平面圖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從“體”中抽象出“面”,領會幾何中面構成體的關系。
師:大家來匯報各種圖形有什么特征?
不要求學生能說得非常完整,只要能初步地認識這些圖形,達到辨認、區分的水平就可以了。
5. 尋找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平面圖形?
建議學生從身邊的實物中去尋找,然后再回顧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設計意圖】從直觀的感知,到動手創造出平面圖形,這時候,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是有提升的。作為教師,教學中給學生發一張走向分數的通行證的同時,一定要記得給學生發一張走向生活的通行證,只有將知識放到學生的生活中去,知識的運用才是有生命的,有價值的,通過對身邊物體表面特征的辨認,也進一步完善了學生對平面圖形特征的掌握。
三、圖形組合,展示數學的美
師:同學們今天認識了這些新圖形,也發現了它們的特征,現在你們能利用學具,自己組合出一個美麗的圖案嗎?
(提供給學生各種各樣的平面圖形,讓他們小組合作,拼出美麗的圖案)
師:同學們能展示一下你們的作品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拼出來的,并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圖的意思。
【設計意圖】讓學生將圖形的特征與生活的實例相聯系,親手拼組漂亮的圖案。但這只完成技能操作的層面,要讓學生主動學習,就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其中學習的情感是最應該調動的。
師:各個小組的同學們都拼出了美麗的圖案,也在匯報中表達了圖的意思,很有創意!你們知道嗎?如果將你們組的圖案拼組起來,就是一個美好的童話小故事!來,老師邊講故事,你們邊將故事的主人公請過來,貼到黑板上,行嗎?
配合教師講童話故事,各個小組將自己手中的圖案配合故事的情節,組成一個完整的掛圖。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好教材內容,將各個獨立的圖形拼組出一個身邊熟知的圖形,再將各小組的成果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掛圖。一是為了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二是在拼組中,感受圖形與圖形之間的組合美;三是在運用中,讓學生主動建構新知,在大腦中完善關于圖形的知識。一幅完整的童話故事掛圖,具有讓人欣賞的功能,可以讓學生愛數學,喜歡上數學課。
四、梳理總結,內化新知
1. 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
2. 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掌握了它們的特征?
3. 在這節課中,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全課的總結,是在幫助學生梳理、內化本節課的知識,讓點狀的知識成為線狀知識聯系起來,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