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語境的關系極其密切,二者相伴而行,密不可分。言語的交流必須依賴一定的語境,任何一種語言一旦脫離了語境,都將只是一些邏輯意義上的符號,是根本無法實現交際目的的。而離開語境談交際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在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英語語境的創設,充分發揮其在語言的研究及其使用方面應有的作用。《英語》(閩教版)新教材注重語境的創設,旨在通過真實的語言環境,創設真實的語言交流及英語學習的語言氛圍,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潛能,讓語境有效地服務于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語境
“語言使用者必須掌握語言在真實社會語境中的使用原則。”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語境,會使學生消除學習英語與現實生活的隔膜,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可以學習英語,學習了英語處處可講、處處可用。這會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欲望,讓學生從內心里真正對英語感興趣。
1. 日常生活方式語境。
在Time一課中,設置的語境為:放學以后。
學校放學了,茱莉婭和李莉準備回家,由于覺得時間還早,兩人就玩起了跳繩。“跳繩”與“數字”在語言運用上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復習數字一至十的英文表達法,再引出十一和十二的教學,就顯得十分順當和自然。玩夠了,該回家了。結果,一路上走走看看,邊走邊玩,這亦是孩子的天性使然,這樣到家必然遲了,于是媽媽說:It?蒺s six o?蒺clock. You?蒺re late. 有關Time的語言就出現了。這個語境為學生平時所常見,真實可感,合乎情理。這樣的語境創設,能夠拉近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距離,使語言變得生動、鮮活,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2. 日常行為方式語境。
在Colors一課中,設置的語境為:遵守交通信號燈指示。
這個語境也是發生在放學以后,當學生們跟老師道別后回家。在過馬路時,李莉阻止了要闖紅燈的王濤:Stop! Wang Tao. The light is red. 當綠燈亮時,李莉說:Now the light is green. Let?蒺s go.個體行為方式的文明程度,關乎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設置語境時,巧妙地將學習顏色的話題融入遵守交通信號燈指示之中,不僅達到學習語言知識的目的,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文明行為方式的教育。
3. 節日活動語境。
在Children?蒺s Day一課中,設置的語境為:一家人歡度兒童節。
六一兒童節到了,Sally一家準備去公園慶祝節日。媽媽提議“Let?蒺s go to the park.” 在公園里,大家各自進行自己喜愛的活動。Sally is flying a kite. Ben is playing football. 爸爸提議:Let’s go boating. 大家度過了一個愉快而又有意義的兒童節。本文教學以六一兒童節為節日背景,以Sally一家慶祝節日的方式為主線,關注孩子們的生活細節及情感體驗,將語言知識與生活細節巧妙融合,不僅使英語語言生活化、情境化,同時也樹立起孩子們敢于表達的自信心,并最終達到語言實踐的目的。
這些語境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當語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符合時,就能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不再是進行單純的語言學習,而是在很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是真實的語言運用。將這些真實的語境運用到教材中,以靈活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和感悟生活。
二、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有趣的語境
“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些興趣為先決條件。”語言學習亦是如此。根據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很大部分依靠教學語境的趣味性。趣味盎然的語境有助于降低教學難度,也有利于學生保持穩定持久的注意力。同時,有趣的語境也為學生表演提供了文本基礎。從讀故事到演故事的過程,就是語言從習得到運用的過程。
例如,在Clothes一課中,設置的語境為“森林運動會”,猴子隊長讓所有的運動員穿上運動鞋,并說:What size do you wear? 當猴子隊長正在認真地給運動員分發運動鞋時,突然來了一只蜈蚣,它也要運動鞋,猴子隊長頓時傻眼了,這得需要多少雙鞋啊!在教學中,教師只要引導學生看著課本的插圖,模仿可愛的蜈蚣說:I want my sports shoes, too. 模仿傻愣的猴子驚訝而無奈的表情來學習課文,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我們不能把所有的生活情境全都在課堂上再現,但可以編排有趣的情境,讓我們的孩子像讀他們喜歡的故事、童話一樣,愿意深入到文本中,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感受、體會語言,在潛意識的支配下進行聽說讀寫等各項活動。
三、有助于全方位提高學生素質的跨學科跨文化語境
當前,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漸成趨勢。語言學習中恰當地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能夠起到激趣、益智、增效的目的,使語言學習不再單調、蒼白。
如Sally在教Ben認識顏色:It?蒺s red. “What color is it?” “It?蒺s yellow.” Sally將紅黃兩色混合,調配出另一種顏色orange, 令Ben驚喜不已。語境設置以“三原色”基本原理為線索,將英語學科與美術學科相互整合、滲透,通過視覺感知激發興趣,通過動手調色鼓勵實踐,向孩子們呈現了多姿多彩的世界。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學習語言,要注意說話的場合和說話的方式。說話要得體,避免在交際過程中冒犯對方,引起文化沖突,造成雙方不愉快。“對其他國家,主要是英語國家人民的文化有所了解,逐步培養跨文化意識,這也是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全方位的素質教育所不可缺的。”
例如,稱贊用語。Julia稱贊Sally的毛衣:Your sweater is beautiful. Sally開心地回答:Thank you! 并也稱贊對方:I like your sweater. It’s beautiful. 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對于別人的稱贊有不同的反應,英語國家的人通常是大方地接受稱贊;中國人往往會客套一番而不是道一聲:Thank you! 問候用語:西方人見面打招呼通常是互相問候,初次見面說:Nice to meet you. 問候說:How are you?回應:I’m fine. Thank you. 中國人打招呼常以對方的處境或動向為出發點,會問:去哪里呀?上班啊?等。
因此,英語教學滲透跨學科、跨文化的知識,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接受不同學科和不同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寓意豐富和充滿幻想的童話世界語境
童話故事富于幻想,不但能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能愉悅學生的性情。由于童話故事是學生從小就接觸的一種文藝形式,深得孩子們的喜愛,將童話故事改編后放入英語教材之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1. 富有寓意的童話故事語境。
童話故事《懶惰熊》講述的是懶惰的大黑熊在暖和的春天里不工作,也不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食物,而是去偷吃樹根大洞里的蜂蜜,結果弄壞了蜂窩,被一群蜜蜂蜇了的故事。本教材以此故事為背景,在Parts of Body一課中,設置的語境就是小熊偷吃樹洞里的蜂蜜,結果招致一系列的不幸,讓小熊的head, hand, leg和foot等受了傷。課文語境是那么生動有趣,教師可以制作一些道具,如:頭上有個紅包的小熊頭飾、被刮傷的小熊的手臂、被砸傷的小熊的腳等,讓孩子們戴上這些道具,邊說邊演,一定會深得孩子們的喜歡。
2. 引人遐想的童話故事語境。
Food一課中,狐貍看到葡萄架上的葡萄說:I like grapes. They?蒺re sweet. 可是,因葡萄架太高,狐貍怎么也摘不到,于是狐貍就說:They?蒺re not sweet. I don?蒺t like grapes. 該課就是由我國的童話故事《說葡萄酸的狐貍》改編。還有Numbers一課中,在學習How many...? 這一句式時,教材中設置了一個語境,即豬八戒將蘋果偷吃了,最后剩下一個蘋果留給孫悟空的語境,這個語境就是由大家熟悉的名著《西游記》中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改編而成。這些故事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將這些故事運用在教材的語境中,不但便于孩子們理解課文語境,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開啟智慧的大門。
總之,語言表達總是和人的生活相聯系的,根據小學生思維的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點,教材的編寫與使用注重語境的創設,注重建立學習內容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目的是幫助學生在真實的、充滿童趣的語境中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運用,促使他們更積極主動、持之以恒地學習英語。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學院?搖?搖?搖責任編輯:林彥?搖?搖?搖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