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40至42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體積公式的發現過程,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 使學生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歸納推理與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教學難點】
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需要
師:小明家剛剛買了一臺冰箱。他發現紙箱上有個說明——包裝尺寸:185×150×230 mm。小明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我相信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就能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了。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感受數學與生活聯系的同時,產生積極探究的興趣。
二、經歷探究過程,概括體積公式
(一)教學長方體的體積
1. 比一比:
先觀察,再比較,引導學生發現:長、寬相等時,越高,體積越大;寬、高相等時,越長,體積越大;長高相等時,越寬,體積越大。(學生只能敘述看到的,教師須引導概括)
2. 猜一猜:
師: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么有關?(板書課題:長方體的體積)
3. 擺一擺:
(1)小組合作,用若干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正方體。
學生分小組活動,分別記下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師巡視,然后請擺成不同長方體的學生分別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剛剛學過體積單位和體積大小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把三組長方體進行比較,使學生的猜測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為學生進行探究指明方向。學生驗證猜想時,可以自由擺不同長方體,這樣既能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又能為合作學習營造氛圍。學生在操作、交流中可以初步感知到沿著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擺幾個正方體,它的長、寬、高就分別是幾厘米;長方體里有多少個正方體,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體積與長、寬、高有關,從而使學生產生繼續研究的動力。
(2)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下面的長方體,各需要幾個?先想一想,再擺一擺:
學生分小組操作后,交流各自擺的方法。有的學生擺放時可能按照要求一個一個擺放,有的學生則可能會有創新想法,比如第3個長方體一共只擺7個,即長邊上擺放4個,寬邊上再擺放2個,高邊上再擺放1個,借助想象拼出長方體,也是可以的。
4. 說一說:
從上面的操作中,你發現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學生說擺法,教師課件演示)
(1)一排擺出4個1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1排→擺1層。
(2)一排擺出4個1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3排→擺1層。
(3)一排擺出4個1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3排→擺2層。
小結:圖中表示長的數,表示一排擺了4個1厘米■的正方體;表示寬的數表示擺了幾排,表示高的數表示有幾層。
【設計意圖】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圖示的三個長方體,就是引導學生用體積單位測量物體的體積。三個長方體或長寬相等,或長高相等,學生在操作交流中能進一步感知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逐漸建構數學認識。學生說的過程就是引導他們回顧、反思的過程。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呼之欲出。
5. 理一理:
概括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那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就可以寫成:V=abh。
6. 練一練:
出示:一個長方體,長7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例1)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7×4×3=84(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84厘米■。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大膽猜測—合作探究—操作驗證”的過程后,概括體積公式已經是水到渠成,學生對自己探究出來的結論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另外,引導學生進一步通過操作驗證猜想,有助于學生理解體積與長、寬、高之間的必然聯系,感受數學的嚴謹及結論的確定性。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能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二)教學正方體的體積
1. 課件演示例1中長方體(長7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變成正方體的過程。
2. 提問:現在,這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變成了什么圖形?怎么求它的體積?
3.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3×3×3=27(厘米■)。
4. 提問:我們已經會計算具體的正方體的體積了,能說出正方體體積計算的方法嗎?學生口答,教師板書: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V表體積,a表示棱長,公式可寫成:V=a·a·a或者V=a3。
5. 教學例2:(投影)一塊正方體石料,棱長是6分米,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6■=6×6×6=216(分米■)。
答:體積是216分米■。
6. 小結: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變為a。變換后,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設計意圖】根據正方體的特點,學生在獨立思考之后小組交流,能從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演繹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寫正方體體積的字母公式時,乘號省去不寫,要寫成V=a3,這是新知識,及時練習有助于學生內化新知。溝通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三、解決實際問題,靈活應用公式
1. 口答填表:
2. 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①0.2■= 0.2×0.2×0.2。(?搖?搖?搖?搖?搖?搖)
②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60分米■。(?搖?搖?搖?搖?搖?搖)
③一個正方體棱長4分米,它的體積是4■=12(分米■)。(?搖?搖?搖?搖?搖?搖)
④體積相等的兩個長方體,它們的長、寬、高的長度一定相等。(?搖?搖?搖?搖?搖?搖)
3. 冰箱包裝盒上的問題:小明家冰箱的包裝尺寸是185×150×230 mm表示什么?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體現一定的層次性:口答填表是引導學生靈活應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判斷正誤是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和靈活掌握所學的公式;解決冰箱問題,既是首尾呼應,也是幫助學生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學好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回顧所學知識,分享學習收獲
1.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
2.這些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哪些問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