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組第18課《四個太陽》。
【教學目標】
1. 根據漢字學原理認識“街”等生字,會正確、工整地書寫“陽、園、因”。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段。
3. 初步感受作者畫太陽的美好心愿。
【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詞語,初步感受作者的美好心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猜字,激趣導入
1. 出示圖畫?搖 ,學生猜猜畫的是什么字。
師相機解說:“陽”字表示太陽從山上升起,“阝”表示土山,不是耳朵。
2. 指導書寫“陽”。
3.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跟太陽有關,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簡筆畫引入,既激發了學生的識字寫字興趣,又能讓學生形象認識“陽”的字形,可謂一舉兩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2. 認讀帶音節的生字。
(1)指導讀準舌尖后音:熟、嘗。
(2)指導讀準前鼻音:伴、甜、臉、因。
3. 認讀帶音節的詞語:掛、街道、熟了、伙伴、嘗嘗、香甜、溫暖、凍僵、臉、該、因為、季節。
4. 認讀生字,交流識記方法。
(1)認“伙、伴”。
①出示古文字“?搖?搖?搖 ”,讓學生猜字,師相機講解:“兩個人手拉手一起走”就是“伴”,所以“伙伴”兩字都帶有“亻”。
②學生交流自己的識記方法,并說說哪些人是自己的小伙伴。
(2)認“凍、溫、熟”。
①學生認讀后,課件演示:
借助課件幫助學生復習偏旁“冫、氵、灬”的形義關系,引導學生結合偏旁的形義關系識字:“凍”是水凍成冰了;“溫”原來是一條河的名字;“熟”是食物用火燒煮后可以吃的樣子。
②練讀句子:陽光溫暖著小朋友凍僵的手和臉。
③認“臉”字,并交流課外積累的帶有“月字旁”的字、詞。
④師相機小結:這些帶有“月字旁”的字都和我們的身體有關。將這些表示身體部位的詞放進句子里進行說話訓練:陽光溫暖著小朋友凍僵的(?搖?搖?搖?搖)。
(3)認“掛、街”。
①學生認讀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兩字都有“圭”字,“掛”是手的動作,所以帶上了“扌”,“街”指的是寬闊的十字大道,所以“圭”放在“行”中。
②演示“行”字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了解“街”的形義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對比相同或形近偏旁,采用歸納類聯法,使學生以簡馭繁地識記帶有這些偏旁的合體字。】
5. 生再讀課文后指名分自然段接讀課文。交流:小男孩分別為四季畫了哪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
三、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 出示情境圖,小組合作想象說話:夏天,太陽火辣辣地照射著大地。高山?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田野?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街道?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校園?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2. 交流討論:這時,你的心愿是什么?文中小朋友的心愿呢?
3. 練讀第一自然段,讀出綠綠的太陽帶給大家清涼舒服的感覺。
4. 出示情境圖,拓展想象說話:我畫了個綠綠的太陽,掛在夏天的天空。?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到處一片清涼。
5. 嘗試背誦,同桌互背,指名展示。
【設計意圖:將觀察、想象說話與朗讀相結合,創設樂讀情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充分感受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自由地讀讀第二自然段。
2. 出示秋景圖,學生看圖說話:
(1)果園里,果子熟了,有?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有?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還有?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2)田野里,莊稼熟了,有?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有?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還有?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師小結:果園里,成熟的蘋果、柿子、橘子,田野里,成熟的高粱、稻子、小麥都像被火烤過了一樣,金黃金黃的,火紅火紅的。用帶有“火字旁”的“熟”來形容植物成熟的樣子,再恰當不過了。
【設計意圖:借助情景圖、說話練習,幫助學生再認“熟”,進一步理解“熟”的意思。】
3. 秋天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也讓小朋友們嘗到了水果的香甜。我們來看看,好客的落葉在做什么事情呢?
指導讀長句:金黃的落葉/忙著邀請/小伙伴,請他們嘗嘗/水果的香甜。
4. 假如你是落葉,你會邀請哪些小伙伴來品嘗水果?怎樣邀請?
小組成員分別扮演“落葉”“螞蟻”“小鳥”“小雞”等,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5. 小伙伴們,落葉這么好客,我們趕快用朗讀來回報他的這份盛情吧!
【設計意圖:創設落葉與小伙伴的情境對話,讓學生體會秋天的樂趣,激發熱愛秋天的情感,并學會用朗讀的方式表達這種情感。】
6. 用引導背誦法指導背誦一、二段。
師:我畫了個什么顏色的太陽?掛在哪里?(生接背——)我畫了怎樣的太陽送給秋天?果園里怎么樣?金黃的落葉在忙什么?(生接背——)。
(三)“摘果子”游戲,復習鞏固生字。
四、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 出示生字“園、因”,學生觀察兩字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 學生猜想偏旁“囗”所表示的意思,給“園”組詞。
出示“因”的甲骨文“■”,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像長方形席子上仰臥著一個人。所以“囗”在這兒表示席子,但后來“因”再也不表示席子了。
學生用“因”組詞。
3. 指導寫“囗”,提醒學生第二筆是“橫折鉤”,不是“橫折”;先把“囗”里面的字寫完,最后才寫一橫。
4. 學生寫字。
5. 展示評價學生寫的字。
【設計意圖:引入漢字學知識,先讓學生知道這個字為什么這么寫而不那么寫,再讓學生動筆寫,“園、因”就不再是一堆沒有意義的筆畫,而是一幅幅生動的畫。】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曾營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