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議課:比賽根據選手所報學段和學科為其播放15分鐘教學片段,選手進行(觀看視頻片段15分鐘,評課5分鐘)現場評課。限時20分鐘。
師:我們一起來朗誦這首詩。
師:是呀,這神秘的宇宙中藏著多少奧秘啊!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繼續(xù)走近那一個個星球,學習31課。
師:(出示詞語:正名,學生齊讀)怎么理解?
師:(出示詞語:輻射 強烈的輻射 太陽系 壓根兒,學生齊讀)“壓根兒”是一個兒化音,大家讀得很準確,再來一遍。
師: “彈”是一個多音字,誰能用它另外的一個音組一個詞呢?
師:(出示詞語:不妥,學生齊讀)和它意思相反的詞語是什么?
師:(出示詞語:指鹿為馬,學生齊讀)什么意思?誰能說說字面的意思?
生:就是牽了一頭鹿來卻非說是馬。
師:文中說的意思是把星星的名字搞錯了。誰還記得文中哪些星星的名字被“指鹿為馬”了?
師:那作者給這些星星更正成了什么名字?又是怎么更正的呢?大家打開書,請同學分節(jié)來讀課文。(師讓幾名學生分節(jié)讀課文,一名男生讀課文時聲音小而不夠清晰,教師鼓勵他再大聲讀一遍,效果較第一遍有較大改觀;一名女生讀課文時出錯,教師讓她再讀一遍以加深印象。)
師:這些星球中你最熟悉哪一個呀?
生:地球。
師:它的名字也被“指鹿為馬”了,作者把它更正成什么名字?
生:水星。
師:我們世世代代都叫它“地球”,怎么叫“水星”了呢?這是怎么回事呀?大家認真默讀第三節(jié),看看地球是什么樣的,邊讀邊圈畫出重點的詞句,并邊讀邊想。(生默讀課文,不時圈畫。)
生:因為地球叫“地球”應該是“地”多“水”少,可地球卻是“水”多“地”少。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讀出來。
生讀課文。
師:誰聽出來了,這是怎么回事?誰再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
師:好,有理有據。既然一句話就能告訴我們“地少,水卻很多”,那老師把這句話去掉(教師將“假如把陸地削平,海洋將把全球淹沒”刪掉),你和原文對比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加上這句,感到水多。
師:那你能讀出這句嗎?(生讀:假如把陸地削平,海洋將把全球淹沒。)
師:誰還有不同的理解?
生:如果把這句去掉的話,就沒有顯示出水特別多。
師:你讀出來好嗎?這地球上的水真是很多很多。假設把地球上的陸地都削平了,海洋里的水能給整個地球覆蓋上2 600米深的水。想象一下到那個時候,我們可都被淹沒到水里了。誰能讀這句話呀?再讓我們感受一番。
師:這只是作者大膽的假想,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感受一下,好嗎?
師:看書上地球的這幅圖,藍色的就是海洋,黃色的才是陸地,想想得有多少水呀!把地球叫做水星,絕對不會有錯。你也像老師這樣在書上標注地球“水多”兩個字,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這節(jié),行嗎?(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帶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地球的水是如此之多。大家要認真聽,一會兒對他的朗讀進行評價,看看誰會評價(教師指名朗讀課文)。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出把地球叫做“水星”真的不錯。誰能像老師這樣評價評價他?
生:聲音洪亮。
生:他讀得有語氣。
師:哪有語氣,你聽出來了嗎?
生:最后一句話。
師:你聽得真認真,也很會評價。還有嗎?
生:他讀得有感情,比如“假如把陸地削平,海洋將把全球淹沒”。
師:你會聽,也會評價。看來剛才這位同學讀得真的挺精彩的,讓我們感受到了地球的“水多”。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配合著讀一讀這一節(jié)。
師:(引讀)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黃土地上,可是事實證明我們的地球,讀——
師:(引讀)水多到什么程度,讀——
師:(引讀)把地球該叫做什么,讀——
評析:
我們審視、評析一節(jié)語文課可以有兩個維度:語文意識、兒童立場。
一、 從“語文意識”的維度值得肯定的方面
1.依據課標要求確定了恰切的學段言語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
這一教學片段注重了識字、詞語理解、朗讀訓練、課文內容初步理解等,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二學段對于閱讀教學的要求。
2.體現了夯實學生語言基礎的特點。
例如:(1)正音訓練(“壓根兒”兒化音的強調);(2)理解詞語 “指鹿為馬”從字面意思理解到聯系上下文理解,符合課程標準關于閱讀中“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的要求;(3)語感訓練(將原文與改文對比,讓學生深入體會地球“地少,水卻很多”的特點);(4)朗讀訓練(落實2011年版語文新課標關于朗讀的要求,即“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的感情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朗讀訓練有層次、形式多,讓學生理解讀、想象讀、結合感受讀并有師生評價讀,效果較好)。
如果說小學語文學科姓“語”是對學科“定性”的話,那么,小學語文學科還姓“小”則是對學科的“定位”。
二、 從“兒童立場”的維度值得肯定的方面
新課程改革的基礎理念是兒童立場,兒童立場也是現代教育的根本立場。
1.依據學情的特點,較好地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通過教師的指導、引領和點撥,給學生搭建必要的、合宜的“學習支架”。
2.體現了對每一名學生學習的關注。例如,一名男生開始讀課文因聲音小而不清楚,教師鼓勵他,并讓他重讀課文,體現了對學困生的真心關注和有效幫助。
三、改進建議
1.閱讀教學第一課時,重點在基礎層面,特點是教課文,識字、解詞、初步理解文意,讀準、讀通、讀順課文是重點。第二課時重點在理解層面,特點是教閱讀,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課文寫了什么,還要體現為什么這樣寫。這一教學片段在課時特點體現方面不夠明顯,有混淆、雜糅閱讀第一、二課時之嫌。
2.在讓學生想學、樂學方面稍有不足。應積極地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渲染等努力營造充滿情趣、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3.建議通過多媒體課件等,根據本學段學生思維認知特點,注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案例評析:選手根據提供的教育案例,依據一定的教育理論和經驗,或作出評析,或提出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意見等,重在考查選手的分析判斷能力。限時6分鐘(閱讀思考300字的文本案例3分鐘,評析3分鐘)。
案例:“講”還是“不講”?
?笤評析者 鶴崗市教師進修學院 周桂娟
在中學生物教學領域,王春易的“善講”是出了名的,“講”使她獲得了無數殊榮。
2010年,學校提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舞臺,課堂不是教師展示的地方”, 開展了課堂教與學關系轉型的學校行動。
她將變革的方案發(fā)給學生,“從下周開始,生物課要變了”。這位向來以講得精彩而著稱的“大師”突然不講了,“不講”的王春易到底怎么上課?
…………
這節(jié)看似平淡、無常的課,怎么會出現這樣熱烈的課堂氣氛?從來沒見過這樣師生互動的場面,學生怎么這么自信,這么有想法?更讓聽課者不解的是,一節(jié)課怎么會生成出這么多的問題?而且課堂上所討論的每一個問題,沒有一個是老師提出來的,全都來自學生。
試從“課堂教與學關系的轉型”視角對本案例作以評析。
評析: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的舞臺,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的主角,而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課堂更不是教師盡情展示的舞臺,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課堂變教師教為學生主動學。案例中的王老師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把自己一度習慣精彩講解的課堂還給了學生,把“精彩”還給了學生。
教育的本源意思是“引導”,那么教師本真意思就應該是“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問題,主動地探究知識,自覺地總結方法。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還要成為學生平等的對話者,合作者。教師要從象征權威的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創(chuàng)造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尊重他們的個性張揚,傾聽他們的心聲,只有建立起這種平等的話語權,我們才能感受到熱烈的課堂氣氛,才能看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場面,才能讓一個個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才能呈現一個真正充滿生命力的課堂。
當然,我們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是說教師作用可有可無,完全放任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更需要教師睿智的預設,適時地點撥。
總之,把教師“教”變?yōu)閷W生“學”,而且變?yōu)槲乙獙W,我會學,學得快樂,學得得法,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研培敘事:研培敘事是選手講述典型研培故事。研培故事應是能夠體現某一教育教學理念的研培事件,是研培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從內容到形式俱佳的典型案例。(限時6分鐘。)
為了每一個孩子
?笤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 王傳賢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率真自我,引領著一方教育的發(fā)展,守望著一批批青年教師從入門走向成熟,他們就是教研員。果乃玉老師就是其中我最敬愛的一位。
2002年,我有幸代表全省參加全國教學大賽。一次試講結束,老人家看到我疲憊的樣子,聲音不大,卻很清晰地說:“傳賢,我們上每一堂課都面對著幾十個孩子!你是給他們講課,可不能就為你的教案呀!”后來,比賽只得了二等獎,我們一行人心情都不好受,但果老師仍笑得很燦爛。有一張合影,我親昵地摟著老人家,她半開玩笑半是認真地說,她的兒子看到這張照片都嫉妒得很,因為從來沒有跟自己的媽媽這樣親密過。教研員之于教師,亦師、亦友、亦親人!
2009年秋,我參加全國首屆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一再邀請老人家到南京給我鼓勁兒出招,老人家婉言拒絕了。賽課要求只講30分鐘,我記得老人家講給我的話,我是給在場的30個學生上課,而不是展示自我。下課鈴響時,預設的內容還有近一半沒有完成。但是,我卻覺得這才是最真實的課堂,此時,我多希望老人家就在會場,能聽我這樣教學呀!得知獲得特等獎,我第一時間收到老人家的短信:祝賀。后來才知道,比賽的兩天半里,果老師竟然發(fā)了十余條短信給陪同我參賽的老師,不斷地詢問賽場的情況,關心著我的比賽……教師成長的背后,是教研員殷殷的牽掛呀!
教研員從事的是面向教師未來、面向教育未來的事業(yè)。3年前,臨近退休的果老師組織全市一批優(yōu)秀青年教師一起研究語文教學,把這個活動命名為“小學語文教研論壇”。老人家真心希望我們這些孩子能夠靜下心來研究學問,能夠帶動更多的年青人熱愛自己從事著的事業(yè),能夠推動哈爾濱市的小學語文不斷向前發(fā)展。
2010年3月的教研論壇,我臨時被通知要講一節(jié)課。會議期間,我挨著老人家坐。老人家忽然感慨:“傳賢呀,今天是你來收尾嘍。”我不禁一愣,繼而明白過來,還有兩個月,老人家就要退休了,這可能是她作為教研員參加的最后一次教研論壇了。臨上課前,老人家聽說我為那天的課準備了幾乎一夜,看著我疲憊的樣子,叮囑我精神一點。那一刻,我突然有些恍忽,仿佛又回到了當年……那天,我的精神頭兒格外足,仿佛根本沒有熬夜——我忘記了設計,忘記了聽課的老師們,眼中只有那些可愛的孩子。下課了,掌聲中,我瞥見了果老師欣慰的目光。果媽媽——我從心底里冒出這個稱呼,這不正是我在心里想了這么久的那個稱呼嗎?
作為教研員,不僅要有實踐的研究成果、學術的研究成果,更要有精神的研究成果!果媽媽從事教研工作幾十年,著述等身,桃李成蹊,“眼中滿是教師,心中唯有教研”,她的這種精神深深感染激勵著許多像我一樣的青年教師,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生動而深刻地詮釋了教研員的本質內涵——學高方為教師之師,身正允稱教師之范。
如今,我也如果媽媽一般成為了教研員,這種精神一定會伴隨我和更多的青年教師走向成熟、走向未來。
今天,我才是學生
?笤海林市教師進修學校 關錫昌
今天是新《課標》培訓的第五天,連日來奔波于各個鄉(xiāng)鎮(zhèn),我的“鐵嗓子”已經快支持不住了,含片成了每天必備品。在顛簸的路上我想:今天就別那么賣力氣了,內容刪減點兒,時間縮短點兒,語調放低點兒,這樣嗓子能好受點兒。
3個小時后,我?guī)е@樣的想法走進了培訓的會場,時間剛好8點。鄉(xiāng)鎮(zhèn)老教研員張老師面帶微笑,對參加培訓的老師說:“今天進修學校的關老師來給我們講課,平時我們都是老師,今天我們都是學生。文藝委員,起歌!”“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看著老師們臉上洋溢著發(fā)自內心的微笑,聽著那略帶深沉的《上學歌》,我分明感受到這些鄉(xiāng)村教師的質樸、熱情與敬業(yè)。在路上產生的那些想法,瞬間沒了蹤影。
可我剛慷慨激昂地講了10分鐘,就發(fā)現下面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教師舉手示意我,我只好停下來,他說:“關老師,我聽過你的課,講得真好!可講新課標,能不能別總是你說、我們記,換種講法行嗎?”我又是一驚!換種講法?幾天來一直是這樣講的呀!
“關老師,是這樣。”又是一位老教師站了起來,“你來之前我們討論過,我們農村老師理論水平低,年紀又都比較大,記憶力也不好了。這么難得的培訓機會,我們真想多學點東西。如果培訓方式能夠……” 話說到這,他停了下來。
盡管這位老師說得很委婉,但是我明白,這是在給我提要求。雖然感到突然,但想想他們說得也很有道理:幾天來的培訓,我忙著講,老師們忙著記,到底能有多少進入老師的頭腦中、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呢?我們常說“以人為本”,今天我就嘗試一下。于是我問:“那你們希望我怎么講呢?”
這一問,會場熱鬧開了。大家先是鼓掌,接著就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對要學的內容并不是一無所知。為了更好的學習和理解,老師們早就研讀了語文的新課標,他們是帶著問題,帶著需求來的。我循著這些問題和需要,及時修正了原來預設的培訓內容和形式,引導他們在討論、合作、探究等環(huán)節(jié)中,一次又一次產生共鳴……
夜幕降臨,我坐上了返程的客車,頭腦中卻不斷閃現出培訓的場景和那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睛。今天,在他們面前,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作為研培教師,不僅要有學識,有能力,更應該有愛心、耐心、恒心和全心全意為廣大教師服務的真心!我們組織的活動,不論培訓,還是教研,都應該時時處處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踏踏實實為教師服務。
其實,做好這項工作并不難:只要尊重教師,腳踏實地,以人為本,按需施訓!
今天,我才是真正的學生!
——我豁然開朗!
傾心奉獻教研 成就幸福人生
(片段)
?笤七臺河市茄子河區(qū)文教局 蔣少杰
那是2006年的春天,從事教研工作沒幾個月的我,到富強小學調研聽課。課后,學校的領導和英語教師都來到小會議室,準備聆聽我的評課。以前我的評課僅僅是與講課教師單獨交流,這次學校領導的參與,讓初當教研員的我有些緊張,當時我幼稚地認為,給老師的課多挑些毛病,就能更好地體現出我的教研水平。
于是一開場我就說:很高興今天來到咱們學校,就這節(jié)課而言問題確實很多,比如老師課堂游戲安排過多,教學過程簡直就是活動的堆砌……”我挖空心思地挑剔著這節(jié)課,不知道說了多長時間,也不知道談了多少問題,李老師的聲音突然打斷了我:“我的課真的有這么差嗎?您在我課上就沒發(fā)現任何優(yōu)點嗎?”這時我才注意到,她的臉色十分難看,眼睛發(fā)紅還有些濕潤。這場景著實讓我很尷尬,因為聽課時只關注了她存在的問題,沒有注意到優(yōu)點,面對她的質問,我無言以對。接著她說:“既然您認為我這節(jié)課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那請您按照您的思路為這節(jié)課重新設計,上一節(jié)示范課,讓我對您的指導有更深的體會。”給教研員提這樣的要求,其實并不過分,可我卻很緊張,因為給教師的課挑些問題對我來講并不難,要是讓我上節(jié)示范課,當時的我真不行。
我強裝鎮(zhèn)定地看著教材,不由得一股悔意涌上心頭,我后悔為了顯示水平,對教師的課過分糾錯;后悔平時沒把學習和教學研究真正放在心上;更后悔對老教研員說過的“多給教師一些工作上的鼓勵,少給一點壓力,這樣才能促進他們工作的積極性”這些話沒有真正入腦入心,用到實際工作中。現在后悔又能怎樣,會議室里安靜得讓我更加緊張,我一遍遍地問自己該怎么辦?可能是校長看出了端倪,他用溫和的語氣說道:“剛才蔣老師對課堂教學做了很好的指導,回去后大家要認真反思,今天的活動就到這吧。”我迫不及待地站起身,心里很感激校長為我解了圍,臨走時我瞅了一眼李老師,她也正看著我,眼神中充滿了失望與委屈,我忙躲開她的目光,急匆匆地離開了會議室。
這次經歷深深地觸動了我,既然選擇了教研這個職業(yè),我就要把它做好,做得有尊嚴、有水平。為了這個目標我必須要與時俱進,必須要篩慮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yǎng)。此后我利用一切時間學習,向書本學習、向教研前輩學習、向一線教師學習,抓住一切機會走出去向專家學習。同時我積極參與、組織一些能夠提升教師并歷練自我的活動,就這樣我學習著、改變著、進步著,因為我知道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會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