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橫跨B2B和B2C兩大領域的龐然大物,飛利浦各個產品線在經營模式、傳播模式等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差異。而飛利浦中國堅持用一個系列廣告片、一個創意思路去涵蓋B2C和B2B業務并進行傳播。這被很多人看作不可能。
全球獨立品牌研究與評判機構Super-brands頒布的“2011中國消費者最喜愛品牌”榜單中,飛利浦位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品牌前十。
這對于飛利浦(中國)高級市場總監何非來說,是一件頗受鼓舞的事情。作為飛利浦品牌打造的主要操盤手,何非所在部門幾乎掌握著飛利浦在中國的所有品牌預算,而在2012年的品牌戰役中,何非也取得了讓人滿意的戰績。
也許個人消費者更熟悉飛利浦的小家電業務。其實作為橫跨B2B和B2C兩大領域的龐然大物,飛利浦擁有豐富的產品線,不同產品線在經營模式、傳播模式等方面也有著非常大的差異。
這種差異成為困擾飛利浦集團形象傳播的難題。如何將品牌形象統一,將所有繁瑣的傳播簡單化?飛利浦提出了“Sense and Simplicity”(中文翻譯為“精于心,簡于形”)的核心品牌戰略,并希望通過全新的品牌戰役踐行這一戰略的推廣。
2012年4月份,飛利浦中國發布了四支以“發現未見”為主題的電視廣告,飛利浦大中華區2012年度的品牌推廣戰役也同步打響。2012年9月,飛利浦又相繼推出了“發現未見”數字互動活動。
據飛利浦官方統計,4月份的系列廣告推出后三個月,片中所涉及產品分類的銷售額就增長了20%。國際知名市場研究服務公司華通明略(MillwardBrown)的調研也顯示,這一輪廣告投放后,飛利浦在品牌熱愛度等受訪領域取得了顯著增長。另外,在9月份整體數字活動推出后,截至11月底,飛利浦的品牌知名度和購買意愿在目標受眾中分別提升10%和7%,而整體活動參與度也達到了市場均值的3倍。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光鮮成績的背后,是飛利浦在品牌打造以及此次推廣戰役上所下的苦功。
如何化繁為簡?
“我們這次的品牌戰役,更多的是基于對‘精于心,簡于形’這一理念的落地升級”,何非向《成功營銷》記者強調。在他看來,“精于心”傳達的是與時俱進的概念,“簡于形”則歸結為簡約的概念。
飛利浦“精于心,簡于形”的理念踐行有三點。首先,要了解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用“投不同消費者所好”的方式進行傳播;其次,要不斷帶來新的理念和新的突破;第三,產品要有簡單易用的體驗,即提供簡單的解決方案給消費者。所有這些,都要求飛利浦在品牌塑造中遵循化繁為簡的原則。
2012年,飛利浦全球提出了“不斷帶來有意義的創新,提高消費者生活質量”的品牌愿景。基于此,飛利浦中國進行了大量的消費者調研,最終得出“創新來源于生活、創新的力量在于‘未見’”的結論。“如果我們能夠發現生活中別人未曾看見的一面,就能讓人體驗未曾體驗的美好。”
也正因此,結合全球品牌愿景與中國消費者洞察,飛利浦推出以“發現未見”為主體的品牌戰役,并充分結合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的特色對這一活動進行推廣。
“左膀”與“右臂”的結合
4月份,飛利浦全新的品牌電視廣告出街。在這一系列廣告中,飛利浦從“空氣、溫度、聲音、光”四個維度,向消費者詮釋了品牌如何在大自然最基本的元素中看到“未見”,并將其運用到科技產品中。
打鐵需趁熱。在電視廣告全面鋪開、制造了廣泛的影響后,9月份,飛利浦乘勝追擊,通過“發現未見”的數字互動活動,將品牌愿景進一步深化。這其中包括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展示產品特色的病毒視頻;還包括飛利浦在人人網的官方公共主頁上展開的圖文互動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消費者不但對飛利浦的產品特色有了直觀的認識,也在參與互動的同時,創造出各種關于“空氣、溫度、聲音和光”的創新概念。此外,飛利浦還借助搜索引擎,推出“V brand store”,為消費者直接推送滿足他們需求和解答他們疑問的產品信息。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飛利浦這場品牌戰役中,數字媒體這一新興平臺的營銷投入已經和傳統媒體畫等號。也就是說,二者成為品牌戰役中的“左膀右臂”,不可偏廢其一。
“廣告只是為了擴大品牌知名度,但是品牌的偏好度卻不能用簡單的廣告去換取,目標受眾對品牌理念的認同才是關鍵。”何非坦言。在他看來,從前的傳統媒體接觸,消費者是強制接受信息的;數字媒體時代,消費者則是自己去尋找感興趣的信息,他們的角色已經從被動變為主動。作為品牌,如何讓消費者更加容易地找到品牌和產品信息?這是重要的挑戰。
事實上,數字媒體平臺已經遠不止一個媒體的形式,我們甚至可以稱其為“介質”,其中,每一個消費者又都可以稱其為“介質源”,不再是簡單的受眾。換言之,每個人的聲音都是有價值的,這對于品牌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此外,信息大爆炸時代,品牌要想更好地贏得市場,必須對信息進行整合傳播,而這個整合跟傳統意義上的整合是不一樣的。“從前,我們是通過不同的媒介形式去增加接觸,現在的整合已經變成環繞消費者整個決策過程的整合。”何非說。
“一個飛利浦”
必須承認的是,在理念落地的過程中,飛利浦的整體品牌形象得到了統一。而內部管理與組織架構的調整,對于品牌形象的統一也極為重要。
2001年,“邁向一個飛利浦”的內部計劃開始實施時,通過這一行動,飛利浦旨在簡化公司的組織結構和流程,使其真正成為一個體系完整、形象統一的企業,而不是眾多分立的經營實體結合。2008年,飛利浦將內部劃分為醫療保健事業部、照明事業部以及優質生活事業部三大部門,其中醫療保健和照明事業部主營B2B業務,優質生活部門則主營B2C業務。
如何將“一個飛利浦”的概念貫穿到品牌傳播中,用“精于心,簡于形”的理念指導B2C和B2B業務模塊下價值鏈體系的整合?這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何非對此倒是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態。“飛利浦從來都不走尋常路,”他說:“目前,‘精于心,簡于形’的理念雖然還是主要應用于B2C業務中,但我們正在努力讓這一理念一步步擴展到B2B的業務中。”在他的規劃中,飛利浦不僅要混合產品進行傳播,而且還要傳達一種信息。也就是說,飛利浦走的是“雙線整合價值鏈”的路線。
策略的制定并非空穴來風。據飛利浦官方數據統計,在其中國的整體受眾中,B2C業務面向的目標人群占據15%,B2B則占據8%。“這兩個圈是相互融合而不是割裂的,一定是那個15%把8%包起來的。因此,在品牌信息和品牌價值的傳達上,我們不允許自己有一個B2B的概念,再有一個B2C的概念。因為最后這些東西在一個消費者的腦子里會‘打起來’。”何非坦言。
“我堅持用一個廣告思路去涵蓋B2C和B2B業務并進行傳播。盡管這被很多人看做不可能。”何非表示。
在“一個飛利浦”策略的指導下,不同業務體系的品牌理念和廣告概念都需要統一,但是,對于產品信息的傳達,B2C和B2B業務則有不同的表現。
“任何一個B2C的廣告,如果沒有任何產品信息,就不會引起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這樣的廣告投放即使做得再好,也只能帶來知名度,而無法對偏好度產生影響。”何非如是說。B2B業務則是一種技術實現方式和解決方案的傳達。
“另一個本土市場”的創新
作為飛利浦全球的另一個“本土市場”,2011年,飛利浦中國持續保持接近20%的業績增長,成為飛利浦全球重要的增長引擎。
近年來,伴隨著二三線城市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鎮化的迅速發展,低線市場也成為飛利浦與競爭對手爭奪、比拼的戰場。“在一線城市,飛利浦的品牌知名度很高,也占據了較高市場份額,這是我們相對于本土競爭對手的優勢,但在二三線城市則是犬牙交錯的競爭格局”,在何非看來,二三線城市的競爭態勢緊張,但也是飛利浦未來需要開拓的一片“藍海”。
市場的開拓離不開品牌的打造,這就需要首先在媒體投放上多費心思。單從媒介形式的選擇來看,二三線城市就與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完全不同。
其次是內容的選擇。于是,就有幾個問題產生:第一,人人都在講創新,飛利浦如何做到與眾不同,進而贏得市場?第二,如何用耳熟能詳的方式,將品牌希望傳達的信息講述給本地消費者?第三,信息在哪一個層級正好是全國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如何把握好“度”?
“解決如上問題,需要明晰的消費者洞察”,何非解釋道:“這就需要找到一個具有普適性的溝通概念。簡單講,就是在你說出來之前,沒有人知道;說出來以后大部分消費者都會相信的概念。”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找到那個具有“普適性”的溝通概念,飛利浦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涉及地域從北上廣到四線城市。以河北省承德市的調研為例,飛利浦的市場調研人員一共聽了32場調研報告,每一場有八個精挑細選的當地人,即所謂“意見領袖”。在與這些人大量接觸后,飛利浦從收集的信息中找出了“最大公約數”,總結出關于“創新”的兩個維度的理解:一是突破,二是相關性。
所謂突破,并不是指技術的突破,而是帶來新的消費者利益,真正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相關性,則要求任何創新建立在“跟消費者有關系”的基礎上。“如果單純從技術創新角度講,美國宇航局無疑是第一,但說到創新的時候,你不會想到它,因為它與你的生活太過遙遠,反倒是身邊一些看似簡單的東西讓你覺得頗具創新意義,如洗衣機、抽水馬桶的發明。這就是因為這些東西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何非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向記者解釋。
“創新就是在平凡中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這也正是飛利浦品牌戰役以“發現未見”為主題的初衷。
飛利浦全稱為“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在全球擁有大約120,000名員工,銷售和服務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2010年的銷售額達223億歐元,主要業務集中在心臟監護、緊急護理和家庭醫療保健、節能照明解決方案和新型照明應用、以及針對個人舒適優質生活的男性剃須和儀容產品、便攜式娛樂產品以及口腔護理產品等領域。
【品牌說】
《成功營銷》:與其他競品相比,飛利浦這一輪的品牌傳播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何非:我們的產品線覆蓋面廣,涉及醫療、照明、優質生活三個不同的領域,我們廣告創意中對于自然元素的利用是其他品牌難以復制的。你可能用到聲音或者用到光,但是卻很難用到所有的自然元素。
《成功營銷》:在飛利浦2012年的品牌打造中,整體市場投入有多少?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各占多少比例?
何非:2012年我們的整體市場投入在五千萬以上,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各占50%,而在2011年,我們在數字媒體上的投入還只占30%。
《成功營銷》:品牌做數字營銷最大的挑戰在哪里?
何非:首先是用戶體驗的打造。傳統媒體時代,品牌之間的競爭往往是這樣:你打吧,打得天翻地覆,讓競爭對手沒有地方買廣告,誰撐到最后誰就贏了。數字媒體時代,消費者體驗則變得格外重要,你想去控制接觸點,但是根本不由你控制。如何把握好“度”,并通過數據分析和建模去了解消費者,進而創造良好的用戶體驗,相當關鍵。
其次是讓品牌理念轉換成消費者行為。以飛利浦此次品牌活動為例,由于“創新”并不是一個普羅大眾的話題,甚至有一點“陽春白雪”,因此我們在做數字活動的時候,就要看如何來使目標受眾參與進來,這樣才能在參與的過程中將品牌理念轉換成消費者行為。
再次是社交媒體的利用。目前,大部分品牌對于社交媒體的利用,更多的是把它作為一個溝通接觸點,這是很不到位的。社交媒體是人和人、人和組織之間的對話平臺,因此必須實現互動。實際上,任何社交媒體活動都是把品牌具象化,因此,品牌在這一網站的行為要符合它的形象,并通過這一對話平臺了解并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當然,這是一個慢慢實現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