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干部監督管理的一項制度,在對領導干部教育、任用、監督和獎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領導干部實行經濟責任審計,是加強領導干部監督管理,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所推行的一項監督管理機制,也是懲防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不斷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而審計評價作為經濟責任審計的核心與關鍵,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整個審計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質保量實施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難點所在,又是廣大干部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防范、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運用。為此,如何全面、準確、公正地反映領導干部任期內的業績,推進懲防體系建設,筆者根據經濟責任審計實踐的經驗,認為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必須把握好幾個方面:
一、準確把握經濟責任評價的基本內容和依據
審計評價準確與否,往往取決于被評價的基本事實是否準確,企業經濟責任的評價涉及到的內容很多,作為企業集團,下屬企業單位較多,企業領導人任期屆滿或任期中工作調動情況時有發生,需要對其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企業領導人比較多,且往往時間緊、任務重,而審計力量有限,要對上述涉及經濟責任的諸多方面進行審計查證,并作出評價,難度很大。因此,在進行審計過程中應針對審計對象的具體情況,抓住重點進行。將重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資產、負債、損益的合規合法及其真實性,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遵守財經政策、法規等方面的情況列入重點查證項目。在這些重點項目查證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主要經濟指標的查證,應以企業主管上級規定的主要指標為準。如:成本指標、利潤指標、國有資產增值指標、資產負債率、總資產收益率等,以便對企業領導人任期內的業績進行正確評價。
2.資產、負債、損益的合法性、真實性、效益性方面,應重點查證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查證應收賬款的真實性,長期投資是否合規,投資收益處理是否及時正確;查證無形資產、遞延資產攤銷是否合規;查證企業與所辦的經濟實體產權關系是否清晰合規。對負債情況的查證,應重點關注應付賬款的核算與清理是否合規。對損益的查證,重點查實損益的真實性與合法性。
3.在遵守財經政策、法規制度方面,應重點關注企業是否有偷稅問題,是否有違規轉移、挪用國有資本的行為,企業財務收支有無重大違反財經紀律的問題。
二、提高審計評價質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提高對經濟責任審計的認識,明確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任期內領導干部是否端正黨風、嚴肅黨紀、維護經濟管理秩序,防止和遏制不正之風,保護國家財產安全。其準確與否關系到對企業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和管理考核。因此,企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各業務部門應積極配合,審計部門要主動做好與有關各方的聯系和協調。
2.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要緊緊圍繞經濟責任這一主題進行。經濟責任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領導人任期內對所承擔的經濟責任指標是否完成,履行承諾的責任是否落實;二是企業領導人對組織經濟活動過程所發生的重大問題應負什么責任。審計部門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和經濟責任評價時應緊緊圍繞上述兩個方面進行,對已經審計查證過,并取得充分審計證據的問題進行評價;對審計過程未涉及的問題不作評價,對審計證據不充分的審計事項不作評價;對不屬于經濟責任審計范圍的問題不評價。
3.評價經濟責任中對那些疑難審計事項,要經過充分論證后再評價。對重大問題實行專題報告制度,對那些暫時無法規政策可對照,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評價經濟責任時要慎之又慎。
4.對重大經濟事項查證評價時,要廣泛聽取被審計單位的意見,還要充分聽取被審計的企業職工和企業主管上級有關部門的意見。
5.審計評價用語要標準規范,不能為規避風險而含糊其辭,應采取全文寫實,通俗易懂表述??傊?,審計評價要以審計結果為依據,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對被審計的領導干部任期內經濟責任進行評價。
當然,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想充分發揮審計評價的作用,還需與干部管理和監督部門多方面加強溝通,共同努力,協同合作,切實把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作者單位:資溪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