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誕辰100周年展東莞舉行
“山月丹青·關山月誕辰100周年展”19日在嶺南畫派發祥地——東莞嶺南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關山月各個時期的50多件代表作,全面展示這位嶺南畫派藝術家的藝術魅力。
關山月是現代著名國畫家、嶺南畫派代表人物。其早年拜師于“嶺南畫派”奠基人高劍父,不僅熟悉高氏所提出的“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繪畫理念,而且在觀念上強調反映現實人生和為大眾服務的社會功能學說。
展覽以關山月的藝術探索歷程為主線,分三部分陳列關山月作品,輔以相關的手稿書信、書刊、剪報、相片等文獻,力圖通過實物、音樂、圖像等多種手段呈現關山月的藝術心路歷程。
■季羨林之子季承訴北大一案正式立案
近日,季羨林之子季承起訴北京大學一案正式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在訴狀中,季承要求北大立刻返還季羨林文物、字畫577件,其中207幅是古字畫。季承表示,自己和律師將這些物品做了初步估價,價值約在一億左右。“我已經堅持了4年,這次不論官司打多久,我都會一直等下去。”
季承的代理律師卞宜民透露,法院已通知其相關案件材料,已由立案庭轉到了審判庭。但是由于案件標的額較大,涉及的訴訟費數目也很大,季承方面已向法院申請了緩交訴訟費,法院已通知季承方面提交相關可以證明季承無力承擔訴訟費的材料。
■故宮周一將閉館半天
北京故宮博物院3月18日表示,從4月1日起,全年實行周一下午閉館的措施。
據悉,自2013年淡季試行周一閉館半天以來,故宮充分利用閉館時間,及時有效地對古建筑、原狀陳列、文物藏品、展覽設施、基礎設施、安防消防設備等進行檢查、保養與維護,以及對一線員工進行培訓,得到了社會公眾的普遍理解。實踐證明,周一下午閉館的措施行之有效。有鑒于此,故宮博物院將從4月1日起,除法定節假日和暑期(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外,全年實行周一下午閉館的措施。
■吳冠中等名家作品限制出境
近日國家文物局頒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鑒定標準(第二批)》明確將24位2001年以后逝世的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圍。其中,吳冠中作品一律不準出境,關山月、陳逸飛作品原則上不準出境,代表作不準出境者則有劉旦宅、啟功、張仃、程十發等21人。
■合肥漢墓群已發現160余處古墓
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位于合肥市方興大道附近的一處大型漢代墓葬群正在進行搶救性發掘,目前已發現160余處古墓,完成發掘130座,出土文物上千件。
“已挖掘的墓葬大部分是土坑墓,還有部分磚室墓。”現場負責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周崇文說,“清理出的隨葬品中包括大量完整的陶器、青銅器等,還有部分玉器。近日出土的一枚兩頭都刻有人名的玉印章,還有一把比較完整的銅劍都比較珍貴。”
■寶雞發現現存最早青銅護甲
日前,陜西考古學家通過對去年意外發現的寶雞石鼓山墓地出土文物的清理和研究,發現了現存時代最早的青銅護甲(距今約3000年)。
主持寶雞石鼓山墓地考古發掘的劉軍社說,經室內清理和保護后,發現一件殘長29厘米的銅甲,整體呈卷筒狀,猶如人的腿部形狀,應是包裹腿部的護甲。除了護腿甲衣保存較好外,另兩件弧形薄片狀的護甲保存情況較差。
■300多件古埃及文物亮相深圳
黃金面具、人形棺、鐫刻在象牙上的象形文字……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穿越時空·探秘古埃及”文明展日前在深圳舉辦,這是古埃及文物在中國內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展出。
此次文物展覽的最大特點是高、精、尖,參與展覽的300多件文物全部為英國博爾頓博物館的精品。觀眾不僅可以看到各類型的木乃伊,還可以看到古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的私人用品,例如項鏈、化妝品容器、鏡子、護身符、皮涼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