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敦煌寫本P.3315所見古文考

2013-01-01 00:00:00馬楠
敦煌研究 2013年2期

內容摘要:敦煌寫本P.3315《尚書釋文(堯典—舜典)》系孫奭所謂“古文尚書音義”,所標“古文”體例有“甲,古乙字”、“乙,古作甲”、“乙,古文作甲”三種,甲乙的“古”“今”對應關系實際包含三種情況:正俗對應、篆隸對應、古文今文對應。P.3315所據作音義者為梅賾所獻《古文尚書傳》,從中可見梅本隸古文字的來源:梅本“古文”多與正始石經古文或《說文》正篆、古文相合,并存在根據《說文》古文偏旁更造隸古奇字的現象。除此之外,梅本“古文”顯然存在另外來源,且往往與戰國文字相合,密合程度甚至超過正始石經和《說文》古文,這部分古文很可能來源于《漢書》、鄭玄經注等文獻,即本自漢人對古文的基本認識。

關鍵詞:P.3315; 尚書; 古文

中圖分類號:H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3)02-0111-08

陸德明《經典釋文》始創于陳后主至德元年癸卯,即隋文開皇三年(583),其書唐時即已家弦戶誦,及后周、北宋,乃次第校勘梓行[1]。據今所見敦煌寫本《周易釋文》(泰卦—易略例)(S.5735+P.2617)、《禮記釋文·檀弓》(BD.9523)及日本奈良興福寺所藏日鈔《禮記釋文》(中庸—昏義),知所謂顯德、開寶校勘《釋文》多是訂正俗字、改易反切。較《周易》、《禮記》,《尚書音義》改竄猶甚,宋初即有“古文”、“新定”之別:

唐陸德明《釋文》用古文,后周顯德六年(959),郭忠恕定古文刻板①,太祖命判國子監周惟簡等重修。開寶五年(972)二月,詔翰林學士李昉校訂上之,詔名《開寶新定尚書釋文》。咸平二年(999)十月乙丑,孫奭請摹印《古文尚書音義》與《新定釋文》并行。從之。天圣八年(1030)九月十二日雕《新定釋文》。[2]

敦煌寫本《尚書釋文》(堯典—舜典P.3315)即孫奭所謂“古文尚書音義”。據寫本推想顯德、開寶刊刪之跡,其犖犖大者,一為陸氏《舜典》用王肅注,孔穎達《正義》則據姚方興偽傳,《新定釋文》刊王就姚,以合《正義》;一為■增《切韻》,下更征及徐本《說文》。以上數端,前人辨之已詳。然《古文尚書音義》與《新定釋文》絕異之處,為“新定”將前者之“古文”盡數刪去,諸家論述多有未及,今略議于下。

一 P.3315所謂古文分類

P.3315所標古文體例有“甲,古乙字”、“乙,古作甲”、“乙,古文作甲”三種,后周、北宋《新定釋文》將“古乙字”、“古作甲”、“古文作甲”盡數刪去。參照敦煌寫本《古文尚書傳》BD.14681②(下文省作北敦14681),可知甲乙之間所謂“古”、“今”對應關系實際包含三種情況:正俗對應、篆隸對應、古文今文對應。三種情況或可雜出并見,如正字、篆書、古文亦兼俗寫。略舉數例:

(一)正俗對應

甲為正字,乙為六朝俗字:

1.宅朔方{3}。P.3315:“朔,古■字”,謂當時■字古作朔。北敦14681字正作“■”,為當時俗字。

2.不格姦。P.3315:“姦,古姧字”。案:“姦”訓私,“奸”訓犯婬,姧蓋六朝俗字。

3.寇賊姦宄。P.3315:“宄,字又作宂,古文作■,皆音(軓)[軌]”。宂、■字皆宄字形訛,北敦14681字正作“宂”,系當時俗字。

(二)篆隸對應

甲為《說文》正篆,乙為隸變字形,窮舉P.3315所見篆隸對應:

1. 光被四表。P.3315:“■,古表字。”■字殘泐,當作■,為《說文》正篆■形小變。

2. 懷山襄陵。P.3315:“■,古襄字。”■為襄字正篆。下出孔傳“襄上,時掌反”,是陸所見經文作“■”,傳文作“襄”。又云“陵,古作■”,■系《說文》正篆■形小變。

3. 帝曰往。P.3315:“■,古往字,古文作■。”■為往字《說文》正篆。

4. 烈風雷雨弗迷。P.3315:“■,古列字”,“靁,古雷字”。皆《說文》正篆。

5. 肆類于上帝。P.3315:出“■■”,正始石經上字例作“■”,則“■”字所本當為《說文》正篆,段玉裁說“丄”字誤,當作“二”,段說是。然陸時已誤以“丄”為上。

6. 金作贖刑。P.3315:“■,古金字。”又“師錫帝曰”,字作“■”,金旁同。蓋本《說文》正篆“■”,許以為金從今聲。正始石經金字古文作“■”,似本《說文》金字古文“■”。

7. 禹拜稽首。P.3315:“■,古拜字,《說文》以為今字……今本止作拜。”案:拜字《周禮》、《說文》作“■”,■字從“■”形隸變,云“《說文》以為今字”者,謂《說文》以■(■)為正篆。又云“■,古首字”,亦《說文》正篆。

8. 垂哉。P.3315:“■,本又作■,皆古垂字。”字本《說文》垂字正篆■,下土形易作山形,北敦14681作■,下亦從山。

9. 夙夜惟寅。P.3315:“■,本又作■,古夙字,早也。”“■”、“■”皆本《說文》夙字正篆“■”,所謂“早敬也”。“■,本又作■,古夜字”,為夜字正篆“■”之形變。

10. 詩言志。P.3315:“■,古志字。”■為《說文》志字正篆。

(三)古文今文對應

1. 九族既睦。P.3315:“睦,古文作■。”本《說文》睦字古文“■”,正始石經正作“■”。

2. 黎民于變時雍。P.3315:“■,古變[字]。”案:變字正始石經作■,左旁為“■”字或其訛形,《汗簡》兼收■、■兩形,薛季宣《書古文訓》從前一形。

3. 閏月定四時成歲。P.3315:“■,古成字。”本《說文》成字古文。

上述三類《釋文》皆以“甲,古乙字”、“乙,古作甲”、“乙,古文作甲”出之,后周北宋刊定梓行時盡數刪去。其中唯有正俗對應為刻版刪削之勢所必然,而古文今文對應中則包含豐富的文字信息,可以略知陳隋唐之際《古文尚書傳》之隸古文字的基本面貌,甚至可以上溯推斷正始石經的用字特征。同時,由于不能排除篆隸對應中《說文》正篆與隸古字形相合的情況{1},因而下文將綜合篆隸對應、古文今文對應兩類,對梅本《古文尚書傳》之古文來源進行分析。

二 梅本《古文尚書傳》之古文分析

P.3315所據作音義者為梅賾所獻《古文尚書傳》,從中可見梅本隸古文字的來源:梅本古文多與正始石經古文或《說文》正篆、古文相合,并存在根據《說文》古文偏旁更造隸古奇字的現象。由于正始石經十不存一,其古文又與《說文》古文存在大量重合,所以僅當二者不合時,才能對梅本古文來源給出判定。

除上述兩種情況,梅本古文顯然存在另外來源,且往往與戰國文字相合,密合程度甚至超過石經、《說文》,本文認為這部分古文很可能來源于《漢書》、鄭玄經注等文獻,即本自漢人對古文的基本認識。

(一)正始石經

正始石經古文往往與《說文》相合,如以《春秋·僖公》“濟”作“■”(泲),正本《說文》分“濟”、“泲”為二水,以“泲”當《禹貢》兗州濟水,以“濟”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所出之濟水。《說文》全本《漢書·地理志》,之前《呂氏春秋·有始》、《史記·夏本紀》諸書絕無此說。是正始石經以“泲”為“濟”,本《說文》無疑。

正始石經尚有一些古文于《說文》無征,或與《說文》不合,卻合于戰國古文,是石經除《說文》外別有所本。石經淵源多不可考,而字形則往往見于《汗簡》、《古文四聲韻》、《集韻》、《書古文訓》諸書。據此可推,P.3315所謂“古文”于《說文》無征,而見于上述諸書者,很可能出自正始石經。

1. 以殷仲春。“■,古春字□,古又作旾。”■為旾之形訛,戰國文字春字或省艸,如■(《郭店·語叢一》【40】),正始石經作“■”,為寫本所據。

2. 汝羲暨和。P.3315:“■,其器反,與也。”字當從水自聲,《無逸》“爰暨小人”,鄭玄《詩譜》作“爰洎小人”,洎與■一字。正始石經《皋陶謨》“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之“暨”古文作“■”(■、洎)。洎,《說文》以為“灌釜也”,典籍中多用為“溉”。又此篇“暨皋陶”,《說文》“臮,眾詞與也。……《虞書》曰:‘臮咎■。’”《禹貢》“淮夷蠙珠暨魚”,《史記·夏本紀》、《漢書·地理志》作“蠙珠臮魚”。北敦14681字已作“■”(臮),疑臮{2}、 ■(洎)皆眔字形訛,金文多以“眔”表暨與字。

3. 疇咨若時登庸。P.3315:“庸,古作■。”為《說文》墉字古文■之形變,即正始石經《皋陶謨》“五刑五庸”之“庸”字古文“■”。

4. 靜言庸違。P.3315:“■,古靜字。”案:正始石經《康誥》“今惟民不靜”之“靜”古文作“■”,左旁當為《說文》“青”字古文“■”訛變,實已訛作“丹”形。

5. 湯湯洪水方割。P.3315:“■,古割字,害也。”案:《多士》“有命曰:‘割殷’”之“割”,正始石經古文作“■”,于省吾說即“創”字,訓為懲創。《湯誓》“率割夏邑”句諸日寫本亦皆作“創”。或梅賾據石經《多士》以創為古割字,改全書割字為創,或諸割字正始石經本全作創,皆未可知。

6. 鯀哉。P.3315:“才,古哉字作才。”案:正始石經哉字古文例作“■”{1}。

7. 師錫帝曰。P.3315:“師,或作■。師,眾也。古文作■。”案:正始石經師字古文作“■”,從帀、從倒■,《汗簡》訛作“■”,與“■”形近。又《說文》師字古文“■”為“■”之形訛,字亦當從帀、從倒■。

8. 曰虞舜。虞,P.3315作“■”。隱元年《左傳》孔疏“成季、唐叔亦有文在其手曰友、曰虞”,引石經(案:為正始石經)古文作“■”,《汗簡》、《集韻》同 [3]。

9. 帝曰俞予聞。P.3315:“■,古聞字。《說文》古作■,無此■字。”正始石經《君奭》“我聞在昔成湯既受命”,“聞”字古文作“■”,與■正合。《玉篇》以■為古文聞{2}。

10. 敷奏以言。P.3315:“旉,古敷字。”正始石經《禹貢》“禹敷土”、《君奭》“前人敷乃心”之“敷”字古文分別作“■”、“■”。

11. 寬而栗。P.3315:“■,古栗字。字又作■。戰栗也。”“■”字本《說文》栗字正篆■,“■”同正始石經《皋陶謨》“寬而栗”之古文“■”,與戰國古文相合,字從三■。《說文》栗字古文作“■”,謂從西從二■,非是。

(二)說文

《古文尚書傳》明顯參照了《說文解字》,其經文顯然參考了《說文》正字,其隸古字形或合于《說文》正篆(詳前)、或合于《說文》古文、籀文,甚至有據《說文》“或體”改換經文情況{3}。

1. 本《說文》“正字”者,如“舜讓于德”,P.3315出“攘”。案:《說文》“攘,推也”,“讓,相責讓”,許義推讓之本字從手作“攘”,責讓之本字從言作“讓”。上“允恭克讓”,《漢書·藝文志》“道家者流,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于堯之克攘。”顏注“攘,古讓字”。此《釋文》雖不以攘為古讓字,仍可見《古文尚書傳》從《說文》正字作“攘”。

(1)克明俊德。 P.3315:“悳,古德字。”《說文》分別“悳”、“德”二字,以“悳”為正字,而時皆以從彳之“德”表“悳”。

(2)曰暘谷。P.3315:“暘,古陽字。”《說文》以“陽”為“高明”,以“暘”為“日出”,陸義其時“陽”、“暘”字不別,“陽”亦可用表日出字。

(3)胤子朱啓明。P.3315:“啟,古文啓字。”《說文》“啟”訓開,從攴之“啟”為啟發開教字。

(4)懷山襄陵。P.3315:“褱,古懷字。”《說文》以從心之“懷”為念思字,以從衣之“褱”為包夾字。故《古文尚書傳》字從衣作褱。

(5)父頑母嚚象傲。P.3315:“奡,古敖字。”本《說文》“奡,嫚也……《虞書》曰:‘若丹朱奡。’讀若傲。”梅本以奡為傲嫚之正字,今文《尚書》傲嫚字多作“敖”{4},故陸云“奡,古敖字”。正始石經敖字古文皆作“■”,或亦本《說文》。

(6)五典克從。P.3315:“■,古從字。”《說文》以“從”為“從”本字,■即從字訛變。

(7)四罪而天下咸服。P.3315:“辠,古文罪字,從自辛,秦始皇以其似皇字,改從■(網)非之{5}也。”陸氏正本《說文》。《說文》“辠”下云“犯法也……秦以辠似皇字,改為罪”,“罪”下云“捕魚竹網。從網非。秦以罪為辠字”。

(8)蠻夷率服。P.3315:“■,古率字。”案:《說文》以率為捕鳥之畢,以■為訓將、帥之本字。正始石經率、帥字例作“■”(《君奭》“■惟茲有陳保乂有殷”),與戰國簡牘“■”(清華簡《系年》【47】)字形相合,中間部分從止從率省。則作“■”者當本《說文》無疑。

(9)禹拜稽首。P.3315:“■,古稽字。”■即■字,《說文》“稽,留止也”,“■,下首也”,以■為稽首之本字。

(10)草木鳥獸,P.3315:“艸,本又作屮,古草字。”案:《說文》“屮”,“古文或以為艸字”“艸”,《說文》以為草木百卉之本字,“草”則“草斗櫟實”字。

2. 本《說文》“古文”或“籀文”。

(1)九族既睦。P.3315:“睦,古文作■。”本《說文》“睦”字古文“■”。正始石經《堯典》作■,亦本《說文》。

(2)歷象日月星辰。P.3315:“■,古文辰。”■本《說文》辰字古文■,《說文》以辰字從二(上)。

(3)以正仲冬。P.3315:“冬,古作■,古文作■也。”陸所見冬字古文從冬從日,或從夂從日,后一形本《說文》冬字古文■。

(4)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P.3315:“■,本又作■,皆古■字,居其反。”■當即《說文》期字古文“■”之形訛。下“亓,古其字”,亓正作■。北敦14681即作■,同陸德明所見或本。又云“旬……古文作■”,■為《說文》旬字古文■之形變。

(5)閏月定四時成歲。P.3315:“■,古成字。”本《說文》成字古文。

(6)疇咨若時登庸。P.3315:“■,古疇字,誰也。”案:《說文》“(小徐本無此四字)。《虞書》(段玉裁說當作《唐書》):‘帝曰■咨’。”“■,誰也……■,古文疇”。許意謂此字本訓誰,字當從口、從言(如詶字),以從口之“■”為本字,■所從之■即古文疇(■下云■為■之省)。而許所見一本從白作■,許以為此■字本為語詞,借■表“■”。

(7)胤子朱啓明。P.3315:“■,古文■字。”疑■字本《說文》胤字古文■。“■,古文子”,本《說文》子字古文。

(8)慎徽五典。P.3315:“昚,古慎字。”“■,古文五字”,本《說文》慎、五字古文。

(9)納于大麓。P.3315:作“內”,又云“■,古文鹿字”,■為《說文》麓字古文。

(10)受終于文祖。P.3315:“■,本又作■,皆古終字。”■即《說文》終字古文■,■字與《集韻》“■”字相類,下當從仌。

(11)璇璣玉衡。P.3315:“■,古璇字,音旋。”“■,古衡字”。■、■本《說文》璇、衡字古文。

(12)肆類于上帝。P.3315出“■”,為《說文》帝字古文。

(13)至于岱宗。P.3315:“■,古至字。”本《說文》至字古文。

(14)修五禮。P.3315:“(■)■,古文禮。”■、■本《說文》五、禮字古文。

(15)歸格于藝祖。P.3315作“■,古歸字”,本《說文》歸字籀文。

(16)敷奏以言。P.3315:“奏,如字,字又做奉,古文作■。”奉、■疑為《說文》奉字篆書、古文■、■之形訛。

(17)肇十有二州。P.3315:“■,古文州字。”本《說文》州字古文。

(18)封十有二山。P.3315:“■,古封字。”本《說文》封字古文■。又《說文》封字古文又作■,為正始石經■(《康誥》“封女念哉”)字所本。

(19)鞭作官刑。P.3315:“■,古文鞭字。”本《說文》鞭字古文■。

(20)竄三苗于三危。P.3315:“弎,古文三字。”本《說文》三字古文。

(21)帝{1}乃殂落。P.3315:“殂,本又作■,古文作■,皆古俎字,才楛反,死也。馬鄭本同,方興本作帝乃徂落。”是馬鄭王本作“放勛乃殂”,姚本作“帝乃徂落”。■、■皆本《說文》殂字古文■。

(22)柔遠能邇。P.3315作“■,古文邇。”能、耐古通用,詳下。■本《說文》邇字古文。北敦14681作“■”,仍用古字。

(23)蠻夷率服。P.3315:“■,古文服字文{2}。”本《說文》服字古文“■”。

(24)亮采惠疇。P.3315:“■,古文惠字。順也。”本《說文》惠字古文“■”,今知“■”字義實為助[4][5],與惠非一字。

(25)伯禹作司空。P.3315:“■,古禹字。《說文》古文作■”,案:字即戰國文字“■”(《上博三·子羔》【10】)上半形訛。

(26)禹拜稽首。P.3315:“■,古拜字,《說文》以為今字,云古文作■,又作■。今本止作拜。”案:拜字《周禮》、《說文》作■,■字從■形隸變,與金文拜字合;■、■字本《說文》■字古文■,正始石經古文作■,《集韻》作■,字從二手,與戰國楚文字■(《郭店·性自命出》【21】)形相合。

(27)讓于稷、契暨皋陶。P.3315:“■,古稷字,官名。”本《說文》稷字古文■。

(28)熊羆。P.3315:“羆,彼皮反,古文作■。”■即《說文》羆字古文■,皮聲與罷聲音近可通。

(29)剛而無虐。P.3315:“■,古剛字,古文作■。”案:“古文作■”,謂《說文》剛字古文作■,陸所據隸古定本作■。今知戰國楚簡多以■表強;■則為冶,與■非一字。

(30)詩言志。P.3315:“■,古詩字。”本《說文》詩字古文。

(31)百獸率舞。P.3315:“■,古舞字。”■本《說文》舞字古文。

(32)讒說殄行。P.3315:“殄,古文作■。”本《說文》殄字古文。

3. 還有一部分可能是誤會《說文》或據《說文》所造古文。

(1)九族既睦。P.3315:“旡,古既字。”蓋以《說文》“■”之古文作“■”,故以“旡”當“既”。

(2)宅朔方。P.3315:“■,古方字。”龔道耕說為匚字行書,是。薛本方字皆作匚。蓋據《說文》匚字“讀若方”。

(3)嚚訟。P.3315:“■,古文嚚”字,案:《說文》嚚字古文作■,■字當為■字之省。■、■皆臣下增■形。

(4)靜言庸違。P.3315:“言,古作■。”案:《說文》誥字古文作■,從廾從言,■疑從■形。

(5)四岳。P.3315:“亖■,古岳字。”■上半為丘字所從北形之訛。

(6)嬪于虞。P.3315:“■,本又作姘,皆古嬪字。”先秦古文多以■表賓,《說文》賓從■聲,故梅賾書以■當嬪。

(7)受終于文祖。P.3315:“(■)■,古文祖字,古‘示’邊多作‘■’,后放此。”案:“■”蓋即彣之形訛,云“古‘示’邊多作‘■’”者,蓋本《說文》示字古文作■,禮字古文作■,遂以示旁皆作■,正始石經示部古文作■,亦本《說文》。下“修五禮”,P.3315“禮”作“■”可證。

又“徧于群神”,P.3315:“■,古神字。”左旁即■,右半從申字小篆。又云“又作■”,疑即《說文》神字正篆■之訛寫。

(8)讓于夔龍。P.3315:作“■,本又作■,古龍字。”■形蓋本《說文》“從肉飛之形,童省聲”。

(9)無相奪倫。P.3315:“奪,如字,或作古敓字。”北敦14681作“奪”。案:作“敓”者,《呂刑》“奪攘矯虔”,《說文》:“敓,強取也。《周書》曰:‘敓攘矯虔。’”《廣韻》亦云:“古《周書》曰‘敓攘矯虔’”,陸贄論裴延齡“《書》曰或遭寇賊敓■”,諸隸古寫本《呂刑》皆作敓■,元朗所見或本遂以敓為古奪字,而改《堯典》此句為“敓倫”。

(三)其它來源

敦煌寫本《尚書音義》與《古文尚書傳》之“古文”除《說文》古文與正始石經古文外,仍然存在其它來源。如“氒”字《說文》以為“讀若厥”,正始石經例作“■”,為“厥”形詰曲寫成;而《古文尚書傳》訓其之厥字例作“氒”,與商周金文、戰國文字用法相合。又如《說文》、正始石經“乃”字,《古文尚書傳》例作“廼”,與《漢書》“乃”字皆作“廼”用法相合{1}。

1. 最顯者為本《漢書》古字,上舉《古文尚書傳》本《漢書》“乃”字皆作“廼”即是。又如:

(1)懷山襄陵。P.3315:“褱,古懷字。”《說文》以從心之懷為念思字,以從衣之褱為包夾字,此同《說文》正字褱。而《漢書·地理志》此字“懷”正作“褱”,顏注“褱,古懷字”。

(2)明明揚側陋。P.3315:“仄,字又作庂,古側字。”《漢書·循吏傳》“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又班氏《北征頌》曰“拔所用于仄陋”{2}。蓋唐人誤以為仄側古今字,遂改字作“側”,北敦14681、唐石經皆作“側”。

(3)放■兜于崇山。崇,P.3315作■,為崇形上下互易。《漢書·地理志》以潁川郡崈高為中岳所在,顏注“崈,古崇字”。

(4)伯禹作司空。P.3315:“柏,古以此為伯仲字。”《西伯戡黎》“西伯”字,《釋文》云“亦作‘柏’”。案:《漢書·古今人表》多以“柏”為伯,《開母廟石闕銘》(安帝延光二年)有“柏鯀”,《穆天子傳》郭注云“古伯字多從‘木’”。

(5)惟時懋哉。P.3315作“(楙),古茂字”,《漢書·律歷志》“林鐘……助蕤賓,君主種物,使長大楙盛也。”顏注“楙,古茂字也。”又《開母廟石闕銘》“芬茲楙于圃疇”,皆以楙表茂。

(6)益哉。P.3315云“■,字又作■,古益字。咎■子名{1} 。”■、■即■字,為《說文》嗌字籀文。案:《漢書·百官公卿表》“■作朕虞”,顏注“■,古益字也。”段玉裁說《漢書》伯益字惟此一處作■,余不爾。《漢書》多古字,此其存者。段說是{2}。

(7)伯夷。P.3315作“柏■”,北敦14681同。《漢書·古今人表》作“柏夷”,作柏同。金文多以尸、■當夷狄字,《漢書》每用古字■表夷,見《高帝紀》、《樊噲傳》“司馬■”、《地理志》“■江在西北”。

(8)教冑子。冑,今文《尚書》作“育”,訓為幼稚、養育{3} 。《漢書·禮樂志》作“冑”,釋為國子。P.3315作“■■,王云‘冑子,國子也’,馬云‘冑,長也。教長天子之子弟’。”馬融義同今文,訓為長養{4}。鄭王同《漢書》,說冑子為國子 {5} ■為《說文》子字古文。

(9)簡而無傲。P.3315又云“■,古簡字”。■蓋即柬字,《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遴柬布章”,顏注引晉灼“柬,古簡字也”。戰國古文多以柬表簡。

(10)歌永言。P.3315:“哥,古歌字。”《漢書·藝文志》引作“哥”,《說文》“哥,聲也……古文以為謌字”,謌字《說文》所無,《玉篇》云同歌。是班、許所見古文以“哥”表“謌”、“歌”,故梅賾《尚書》同之。

2. 本其它漢人古文者:

(1)以閏月定四時成歲。P.3315:“定如字,古文作■,《說文》以■為古文正字也。”■即《說文》正字古文,陸所見本或假■(■)為定。案:《開母廟石闕銘》“百川是■”,亦以■為定。

(2)有能俾乂。P.3315:“■耐{6} ,古能字。”《禮記·禮運》“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鄭注“耐,古能字”。《樂記》“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鄭注“耐,古書能字也”。

(3)流宥五刑。P.3315作“■”,《玉篇》所謂古文流。“■”字漢碑習見,如《禮器碑》、《張壽碑》、《史晨前碑》等;又漢碑“不”往往做“■”形,而與“■”形相近,如《郙閣頌》“莫不創楚”、《韓仁銘》“不幸短命”之“不”。又疑本戰國流字作■(清華簡《金縢》【7】)之形。

3. 又有一部分古文雖無法考訂來源,卻往往與先秦古文字用法密合。如“下民其咨”,P.3315“■,古其字”,■即亓字,《說文》“丌,下基也”,以“其”為“箕”之籀文;正始石經分別“丌”、“其”字,以“丌”為“基”之古文(《君奭》“我弗敢智厥基永孚于休”),正本《說文》。《釋文》以“亓”為“古其字”,未詳所本,但與戰國簡牘用法相合。

(1)格于上下。P.3315:“格……古作■。”案:正始石經凡“格”字皆作“■”。(如《君奭》“伊陟臣扈■于上帝”、“天壽平■”、“矤曰其有能■”)。是陸德明所見古文本有假“■”表“格”者。

(2)以閏月定四時成歲。P.3315:“■,古歲字。”字與金文■(毛公鼎)形相合。

(3)放齊。P.3315:“■,古齊字。”案:正始石經齊字古文例作■,亝字或為齊之隸變,或本戰國■(《郭店·緇衣》【38】)字。

(4)績用弗成。P.3315:“■,古弗字。”正始石經弗字例作■,■字阮元、陳壽祺說象黻文所謂兩弓相背之形。案:黻文《考工記》、《說文》皆云黑青相次,孔傳云兩己相背,兩弓相背之說未聞。疑■為“弼”字省形,假“弼”為“弗”。《張壽碑》“弼紫微”之“弼”作“■”形(據《隸釋》卷7)。薛本“弗”字皆作“■”{7}。

(5)四門穆穆。P.3315:“■,古穆字,古文作■。”■字與金文■(克鼎)形相合,■當為■之訛變。

(6)詢事考言。P.3315:“丂,古文考”。丂字見正始石經《皋陶謨》古文,用作“巧”,正始石經以“丂”為“巧”,本《說文》“丂,古文……以為巧字”,《古文尚書傳》以“丂”為“考”。

(7)肆類于上帝。類,P.3315作“■,字又作■,古類字”,案■、■皆《說文》“■”字小訛,訓“血祭肉也”,帥聲、類聲音近可通,是梅本《尚書》假“■”表“類”。

(8)同律度量衡。P.3315:“■,古度字,丈尺也。《說文》以為古文宅字。”案:正始石經《堯典》“宅南交”之“宅”古文作■,《多方》、《立政》“宅”字古文作■,正本《說文》宅字古文“■”、“■”兩形。《說文》、石經皆以■為宅字古文;梅本以■為度古文,必別有所本。或古文《尚書》“宅”字今文《尚書》多作“度”,遂以■為度古文,亦未可知。

(9)眚災肆赦。P.3315:“■,本又作■,皆古災字。”■為災之形訛,■字未詳,疑從火乃聲,或古文借■表災。

(10)百姓如喪考妣。P.3315:“喪,古作■。”■與先秦古文“喪”字寫法相合。

(11)三載四海遏密八音。P.3315:“■,古海字”。金文、戰國文字水旁或在下。

(12)惇德允元。P.3315:“惇,本又作■,皆古敦字,厚也。”■為惇字正篆。《漢官儀》靈帝策書“司徒胡廣,惇德允元”,《孔彪碑》“惇懿允元”,至唐石經字皆從心作惇。陸云惇、■皆古敦字者,蓋因成十六年《左傳》“民生敦厖”,《國語·周語上》“敦庬純固于是乎成”,《衡方碑》“敦厖允元”,遂以惇敦為古今字。

(13)讓于稷契暨皋陶。P.3315:“■,古文作■,皆古偰字,息列反,臣名也。”案:《說文》分別偰、契,以偰為商祖名。■字即《廣韻》偰字古文。戰國文字作“■”(《上博三·子羔》【10】)。

(14)播時百谷。P.3315:“■,古文(橎)[播],波佐反,敷也。字又或作■,亦古(橎)[播]字。”■為《說文》播字古文,■為《說文》番字古文,陸所見本借■表播。

(15)予擊石拊石。P.3315:“石,古作■,磬。”石訓磬,鄭王同。《集韻》石字古文作“■”,與戰國■(《郭店·緇衣》【35】)字相合。■為■之省。

參考文獻:

[1]王利器.《經典釋文》考[C]//曉傳書齋集.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王應麟:玉海[M].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 1987:712.

[3]吳士鑑.唐寫本《經典釋文》校語[C]//涵芬樓秘笈:第4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54.

[4]李學勤.試論董家村青銅器群[C]//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03.

[5]黃天樹.禹鼎銘文補釋[C]//張光裕,黃德寬.古文字學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65-66.

[6]容庚.金文編[M].北京:中華書局,1998: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 3344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无线视频| 狠狠色综合网| 青青极品在线|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91在线|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在线|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在线免费a视频|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永久天堂网Av|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国产导航在线| 无码一区18禁|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91啦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欧美成人区|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九色最新网址|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欧美在线网| 成人在线第一页|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页|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色婷婷丁香|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另类综合视频|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 日韩a级片视频| 国产精品粉嫩|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香蕉精品在线| 成人一区在线| 69av在线|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四虎AV麻豆| 天天激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