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敦煌所出《陰陽書·葬事》是一件備受關注而又研究價值很高的文獻,因為這件文書是較早講述葬事擇日的文獻。我們發現其中有一些錯誤。為便于將來利用它來研究唐宋的葬日問題,本文將對這件文書進行一些補正。
關鍵詞:《陰陽書·葬事》;葬日;補正
中圖分類號:K87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3)02-0068-06
敦煌文書P.2534《陰陽書·葬事》殘卷主要記載喪葬擇日的理論,對后世喪葬禮俗有著重要影響,故而羅振玉、菅原信海、黃正建等學者對該書均有探討,金身佳先生在《敦煌寫本宅經葬書校注》中對之做了詳細的校注[1]。我相信,將之與傳世文獻和碑刻中所載的葬日進行對比研究,將極大地推進對中古葬日選擇問題的認識。然而,在進行這一對比研究之前,需要先對本件文書進行進一步的補正,這正是我們要做的工作。鄧文寬先生《敦煌古歷叢識》[2]、《敦煌天文歷法文獻輯校》及其中的《各星命月中建除十二客與紀日地支對應關系表》、《六十甲子納音表、干支五行對照表》①對本件文書的校正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文書的幾處錯誤
P.2534《陰陽書·葬事》九月中有云“庚寅日木定,地下庚寅。此日斬草、起土吉。”十月中又曰“辛卯日木定,地下辛丑月,金雞鳴、玉狗吠。”我們認為,這里的“地下庚寅”、“地下辛丑”均有錯誤。經觀察,文書中每個紀日干支都對應一個地下干支,具體情況如下:
在所有的月中對應關系均一樣的是:丙申—丙寅、丁酉—丁丑、壬寅—壬申、癸卯—癸未、丙午—丙辰、乙卯—乙未、庚申—庚寅、辛酉—辛丑、丙子—丙戌、庚子—庚戌、丙寅—丙申、甲寅—甲申、庚午—庚辰、癸酉—癸丑、乙酉—乙丑、己酉—己丑、丁卯—丁未、甲午—甲辰、壬申—壬寅、壬午—壬辰、甲申—甲寅。
各月有差別的是:九月中庚寅對地下庚寅,其他月中庚寅均對應庚申;十月中辛卯對應辛丑,其他月中辛卯均對應辛未。
這說明記日干支和地下干支的對應關系應該是固定的。庚寅、辛卯所對應的干支在各月有差別,一定是有錯誤,那么是那個錯了呢?這就首先要看這里的“地下”是什么意思?
唐代王冰注《黃帝內經素問》卷1引《陰陽書》曰:“人中甲子,從甲子起,以乙丑為次,順數之。地下甲子,從甲戌起,以癸酉為次,逆數之。此之謂逆從也”[3],《重校正地理新書》卷第11曰:
凡葬,年月既吉,然后須吉日、吉時。擇日之法有三甲子,天上甲子起于人中甲申,次乙酉,枝干俱須(筆者按,對照《黃帝內經素問》卷1注引《陰陽書》,此處“須”當為“順”,乃形近而誤)行(原注:一曰天上甲子起于人中甲辰,次癸卯,支干俱逆行者,葬也)。人中甲子,世所以歷日者,枝干俱順行。地下甲子起于人中甲戌,次乙酉,干順而枝逆。蕭氏云,祭天及章醮用天上甲子,小筮、推命壽用人中甲子,動土祭地用地下甲子及人中甲子通者吉。
天上甲子、人中甲子、地下甲子的對應中,支的對應關系固定,《重校正地理新書》列了一個天上、人中、地下六十甲子的對照表[4],這里沒有必要全部移錄,僅錄“鳴吠日”和“鳴吠對日”{1}天上、人中、地下甲子對應的情況:
可以看出,P.2534《陰陽書》中所謂“地下”云云即王冰及《重校正地理新書》中的地下甲子。只是王冰所引《陰陽書》云“地下甲子從甲戌起,以癸酉為次,逆數之”,與《重校正地理新書》從地下甲子從甲戌起,乙酉次,天干順行、地支逆行不同,而前引《重校正地理新書》原注云 “一曰天上甲子起于人中甲辰,次癸卯,支干俱逆行者,葬也”,又與王冰及《重校正地理新書》正文的表述不同,大概天上、人中、地下甲子的對應關系有多種說法,而《陰陽書·葬事》與《重校正地理新書》所載乃同一系統。故而,《陰陽書·葬事》九月中的“庚寅日木定,地下庚寅”有誤,應為“庚寅日木定,地下庚申”;十月中的“辛卯日木定,地下辛丑”亦誤,應為“辛卯日木定,地下辛未”。或難之曰,是不是文書中的人中甲子標錯了呢?應之曰,九月中已經出現與地下庚寅對應的庚申、十月中已出現與地下辛丑對應的辛酉,同一個日在同一個月中不會出現兩次,因此前述人中甲子不誤而地下甲子誤。
《陰陽書·葬事》中的建除標注也有錯誤。文書九月中有“丁酉日火除”、“辛酉日木開”,十二月有“□寅日水滿”。按,建除十二客與各“月”(星命家的月份)紀日地支間有固定的對應關系。據鄧文寬先生所制《各星命月中建除十二客與紀日地支對應關系表》,星命九月中“除”對應“亥”、 “閉”對應“酉”,星命十二月“寅”對應“除”。本件文書其他建除十二客標注均與鄧先生表相合,故而不存在本文書用另外規則標注的問題,所以文書中九月的“丁酉日火除”應為“丁酉日火閉”之誤,“辛酉日木開”應為“辛酉日木閉”之誤;十二月“□寅日水滿”應為“□寅日水除”之誤。
文書中干支對應的五行納音也有錯誤,九月乙卯標為“火”,據鄧文寬先生《六十甲子納音表、干支五行對照表》,應該是“水”。
《陰陽書·葬事》中的標注亦有錯誤。十一月中有云:“丙午日水破,地下丙辰金雞鳴、玉狗吠,上下不呼。陽破陰沖。”按:《欽定協紀辨方書》卷4“陽破陰沖”條云:
《堪輿經》曰:“六月陽建于未而破丑,陰建于巳而沖癸,故六月癸丑為陽破陰沖也。十二月陽建于丑而破未,陰建于亥而沖丁,故十二月丁未為陽破陰沖也。”[5]
據此,則十一月丙午并非“陽破陰沖”日。《欽定協紀辨方書》卷4《陰陽擊沖》條云:
《堪輿經》曰:“五月陰陽俱至午,陽建挾丙而擊壬,陰建居午而沖子,故五月以壬子為陰陽擊沖。十一月陰陽俱至子,陽建挾壬而擊丙,陰建居子而沖午,故十一月以丙午為陰陽擊沖”。[5]
據此,文書中十一月丙午當為“陰陽擊沖”。或云,清代《欽定協紀辨方書》所載此類概念的解釋與唐代的觀念是不是相合呢?按P.3900背《唐元和四年己丑歲(809)具注歷日》記載五月七日壬子,屬星命五月,標注“陰陽沖擊”。《欽定協紀辨方書》卷4“陰道沖陽”條云:
《堪輿經》曰:“二月陽建于卯而沖酉,陰建于酉而沖卯,故二月己卯月宿在卯,為陰道沖陽。八月陽建于酉而沖卯,陰建于卯而沖酉,故八月以己酉月宿在酉,為陰道沖陽。” [5]
檢P.2765《唐大和八年甲寅歲(834)具注歷日》,正月廿八日己卯土建,屬星命二月,標注了“陰道沖陽”。敦煌、吐魯番文書中還有其他例證,不煩一一列舉。這證明《欽定協紀辨方書》所載此類概念的含義與唐代無別,故而文書中此處的“陽破陰沖”確為“陰陽擊沖”之誤。
二 月 份
文書中有用建除十二客的紀日法,鄧文寬先生前揭文指出:其實,不僅建除十二客,敦煌歷書中大量的迷信歷注都是按星命家的“月”來排列的。并告誡我們,若按照通常所說的正、二、三月等去檢核,勢必大亂,也無法找出其對應關系并判斷正誤,鄧先生還指出星命家的各月起始與節的對應關系,其中十月始于立冬節,十一月始于大雪節、十二月始于小寒節。《陰陽書·葬事》殘卷中有“冬擇日第十一”,之下有“十月 立冬節”、“十一月 大雪節”、“十二月 小寒節”,可見這里的月份用的應該并非通常歷日的月份,而是星命家的月份。P.3647《葬經》在講到用日時說“凡用日,皆用月節為正,不得入月一日便用之”,可以進一步坐實在葬日選擇中所說的月都是星命月,而非歷日月。由此,我們可以推定,《陰陽書·葬事》殘卷“冬擇日第十一”前的殘文是“九月 寒露節”的部分內容。我們進而可以推斷出該文書佚失的一部分標目,即應有:“春擇日第八”,分“正月 立春節”、“二月 驚蟄節”、“三月 清明節”三部分;“夏擇日第九”,分“四月 立夏節”、“五月 芒種節”、“六月 小暑節”三部分;“秋擇日第十”,分“七月 立秋節”、“八月 白露節”、“九月 寒露節”三部分。
應該注意到,關于九月的擇日殘文中有4個“定”日,很顯然,并不是一個特定年份的九月,所以上文各月的吉日不屬于某一個特定的年份。
同時,雖然《陰陽書·葬事》中的葬事吉日均屬《重校正地理新書》中所云“鳴吠日”或“鳴吠對日”,但是從陰陽書各月份所載的吉日來看,并非只要是“鳴吠日”、“鳴吠對日”便是一定葬事的吉日。由于九、十二月有殘缺,暫不置論,十月和十一月完整,可以明確知道,屬于“鳴吠日”或“鳴吠對日”的壬申、壬午、甲申、丙申、丙午、庚申、丙子、壬子在星命十月并非吉日,屬于“鳴吠日”或“鳴吠對日”的癸酉、丙申、丁酉、辛酉、丙子、庚子、壬子、丁卯、癸卯在星命十一月并非特定葬事的吉日。《后唐同光二年甲申歲(924)具注歷日并序》云:“八魁日不開墓,復日不為兇事……大時日不安墓(葬?)……魁、罡日不舉百事……開日不送葬。”在《欽定協紀辨方書》卷5記載有復日的情況、《重校正地理新書》卷11也詳細記載各“鳴吠日”、“鳴吠對日”在各月可用的和不可用的情況,經過對比,三書并不完全相合,其間牽涉的問題過于復雜,需要另文探討,這里不贅。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吉日并非對所有的人都是吉日,還要考慮具體的姓氏屬于五姓中的哪一姓。當我們考察一個具體人的葬日是否是按照《陰陽書》的原則擇日時,既要考慮相關的年、星命月,還要考慮其姓氏、滅門大禍日等很多因素,才能做出判斷,不能僅據是不是落在“鳴吠日”或“鳴吠對日”中便下結論。
三 殘文試補
《陰陽書·葬事》卷首殘,文如下:
(前缺)殯埋宜子孫。斬
草起土吉。角、徵二姓用之兇。
按:觀文書影印本{1},“埋”字前依稀可辨是“殯字下半部分” ,且對照文書中其他處的內容,也確應是“殯”字,所以我們在上面直接錄出。這是九月的相關內容,本條該是那個日的情況呢?按:其中講到“角、徵二姓用之兇”,那么,有哪些日子符合這一特點呢?為了便于討論,現根據《陰陽書·葬事》的內容,將各月雖是葬事吉日,但五姓里面有些姓用之兇的情況列表如下,為便于觀察規律,我們根據鄧文寬先生所制《六十甲子納音表、干支五行對照表》標出了各日的五行納音。在表中,〇表示沒有哪些姓用之兇,×表示《陰陽書》中無該日。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于文書九月不全,×只能表示我們現在看不到,不等于原來沒有。而十月、十一月完整,×表示本月無該日,經我們后文的復原,十二月亦基本完整。為表示哪些是我們復原的內容,符號下面加?號:
從上表可知,在角、徵二姓用之兇的日子必定是金日,角、羽二姓用之兇的必定是土日,宮、商二姓用之兇的必定是木日,宮、徵二姓用之兇的必定是水日,商、羽二姓用之兇的必定是火日,但是反之未必然,例如,金日未必任何月份對角、徵二姓都是兇日,其他木、水、火、土日亦然。《陰陽書·葬事》中沒有同一個干支在一個月份中出現兩次的,所以本條只能從沒出現的干支中尋找。《陰陽書·葬事》九月中沒出現的金日的是壬申、癸酉、甲午,故而本條只能三者之一。那么最不可能是哪一個呢?這就需要再來觀看相關的特征。
首先,從整個寫本來看,“殯埋”二字前面的字只可能是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此日葬及”,第二種是“……此日”。觀本件文書的影印本,本條“殯埋”二字在本列的下部,之前的本列大約還有至多13個字的空間,故而,“此日”必定在本行出現,且不在列首。
其次,觀整件文書,“此日”之前文字的情況,又可以分五種:1,“××日××,地下××金雞鳴、玉犬吠,上下不呼”,然后另起一列,“此日……”;2,“××日××,地下××金雞鳴、玉犬吠”,另起一列,“此日……”;3,是“××日××,地下××金雞鳴、玉犬吠。此日……”;4,“××日××,地下××××。此日……”;5,是“××日××,地下××,此日……”。
因為“此日”不在列首,所以可以直接排除第1、2種情況,而本條“殯埋”前面只有至多13個字的空間,因此又可以排除第3種情況。而第5種情況的條目,都是短句,只要一行即可完成本條,而本條則用了至少兩行,因此不可能是第5種情況。只能是第4種情況。因此可以判斷,本條沒有“金雞鳴、玉犬吠”或“金雞鳴、玉犬吠,上下不呼”的標注。
最后,《陰陽書·葬事》中注有金雞鳴、玉犬吠的日,和《地理新書》所說的“鳴吠日”不完全一樣。例如丙申,《地理新書》中是“鳴吠日”,《陰陽書》九月中的丙申條并沒有標注“金雞鳴、玉犬吠”。又如辛卯日,《地理新書》中是“鳴吠對日”,金雞不鳴、玉犬不吠,《陰陽書·葬事》十月中的辛卯日標明“金雞鳴、玉犬吠”。十一月的丙寅日亦然。但是《陰陽書》中、《地理新書》所說的那些“鳴吠日”和“鳴吠對日”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地理新書》中“鳴吠對日”在《陰陽書·葬事》中的條目從未出現“宜子孫”,而本條有“宜子孫”,故本條不太可能是“鳴吠對日”,且《陰陽書》中標明了“金雞鳴、玉犬吠”的“鳴吠對日”,在“殯埋”前面又不止13個字,因此本條不可能是“鳴吠對日”,即不可能是甲午日。
有鑒于此,本條只可能是壬申、癸酉的內容,且沒有“金雞鳴、玉犬吠”或“金雞鳴、玉犬吠,上下不呼”的標注。P.4996+P.3476《唐景福二年癸丑歲(893)具注歷日》中記載九月六日壬申金開,葬吉;九月七日癸酉金閉,葬埋、塞穴吉,兩個日子均屬星命九月,可以進一步佐證我們的判斷。
《陰陽書·葬事》十二月末是一段殘文,為后文敘述方便,我們將殘文標上序號,這個序號并不是原文書的第幾列:
1, 辛酉日木成,地下辛丑月,金雞鳴、玉狗吠,上下不呼。
2, 此日(后缺)寧,宜子孫,福隆后嗣。
3,(前缺)吉。宮、商二姓用之兇。
4,(前缺)起土吉
5,(中缺約二行)
6,(前缺)此日斬(后缺)
7,(前缺)此日斬(后缺)
8, (前缺)滿,地下癸未。此日斬草(后缺)
9,□寅日水滿,地下甲申。此日斬草、起土吉。
由于整件文書中所有標注“金雞鳴、玉犬吠,上下不呼”的條目占3至4行,且宮、商二姓用之兇的日子中又有辛酉日,所以第1—3行是辛酉日的內容。第4行殘文前有大約13個字的空間,觀整個文書標注“金雞鳴、玉犬吠,上下不呼”的條目,占4行的條目第4行最多6個字。所以上述第1—3行不僅是辛酉日的內容,而且是辛酉日內容的全部。細審影印文書,第2行首依稀可辨是“此日”,“宜子孫”前一字依稀可辨是“寧”字的下半部分,所以我們在上面直接錄出。和第1行比較,第2行“日”和“寧”之間約7個字的空間,那么缺的應該是哪7個字呢?檢本件文書九月辛酉日條為:辛酉日木開,地下辛丑金雞鳴、玉狗吠,上下不呼。
此日葬及殯埋神靈安寧,宜子孫,福隆后嗣。啟殯、
發故、斬草、起土、除服吉。宮、商二姓用之兇。
十月辛酉日條為:
辛酉日木開,地下辛丑月,金雞鳴、玉狗吠、上下不呼。
此日葬及殯埋神靈安寧,宜子孫。啟殯,發故、斬
草、起土吉。宮商二姓用之兇。
兩條“此日”與“寧”字中間均是“葬及殯埋神靈安”7字,故而,復原之后的第2行應該是:“此日葬及殯埋神靈安寧,宜子孫,福隆后嗣。”
細審影印文書,第3行“宮”字前面依稀可辨是“吉”字的下半部分,對照第1行,“吉”字前當缺10至11個字。對照九月、十月辛酉條,所缺當為10個字,本行復原之后應該是:“啟殯、發故、斬草、起土、除服吉。宮、商二姓用之兇。”
細審影印文書,第8行,“地”字之前依稀可辨是“滿”下半部分,故我們在上述錄文直接標出。據前揭“鳴吠日”、“鳴吠對日”天上、人中和地下甲子的對應表可知,地下癸未對應的人中甲子是癸卯,因此第8行應是癸卯日的葬事情況,而且根據鄧文寬先生《各星命月中建除十二客與紀日地支對應關系表》,十二月的“滿”對應“卯”,亦可為證。癸卯的五行納音為“金”,故本行“滿”字前缺文為“癸卯日金”。再對照九月、十月、十一月的情況,最后列出條目的都是最簡單的,某干支和地下干支之后的內容均是“此日斬草、起土吉”,本條也不應例外。故而,復原之后應該是:“癸卯日金滿,地下癸未。此日斬草、起土吉。”
“鳴吠日”、“鳴吠對日”中未在十二月份出現的只剩下了己酉、丙子、庚子、壬子、辛卯五個日。觀影印文書第4行,“吉”后無闕文,則本條至“吉”字已結束。觀整個文書,每月后部僅一列就完成的條目,某干支和地下干支之后的事項均只是“此日斬草、起土吉”。十二月尾部依然,所以,第4行也應如此。加上完全缺失的2行,及殘甚的第6、7行,剛好是5行,也就是5條。雖然我們還沒研究明白《陰陽書》究竟按照什么順序來排列這些日子,但是既然這幾日的吉兇事項相同,就今天使用而言,無論何種順序,都已無關緊要,故而我們根據鄧文寬先生《六十甲子納音表、干支五行對照表》、《各星命月中建除十二客與紀日地支對應關系表》及我們前面所列天上、人中、地下甲子對應表,將此五行試復原如下:
4,己酉日土成,地下己丑。此日斬草、起土吉。
5,丙子日水閉,地下丙戌。此日斬草、起土吉。
庚子日土閉,地下庚戌。此日斬草、起土吉。
6,壬子日木閉,地下壬戌。此日斬草、起土吉。
7,辛卯日木滿,地下辛未。此日斬草、起土吉。
可見星命十二月的葬事吉日最多,涵蓋了所有的“鳴吠日”和“鳴吠對日”。
第9行,金身佳先生前揭書中據“鳴吠日”將“□”定為“甲”字,我們檢視地下甲子和人中甲子的對應關系,也可以確定為“□”為“甲”字,可以進一步佐證金先生的判斷。
以上,我們對敦煌文書P.2534《陰陽書·葬事》殘卷進行了一些補正。這將對進一步研究本件文書和唐宋葬日選擇理論的演變及中古喪葬擇日的實況準備了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金身佳.敦煌寫本宅經葬書校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301-318.
[2]鄧文寬.敦煌古歷叢識[J].敦煌學輯刊,1989(1).
[3]黃帝內經素問:卷1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8.
[4]王洙等,編,畢履道,張謙增,補.重校正地理新書:卷11[C]//續修四庫全書:第105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5-76.
[5]允祿,何國宗,等.欽定協紀辨方書[C]//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