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建立地區會計是服務地區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選擇長株潭等六座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為對象進行了研究,對其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比較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湖南省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問題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湖南省;會計服務;固定資產投資效益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2-0130-03
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在全世界范圍廣范存在。所謂不平衡,一方面是指與外部其他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另一方面是指內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協劃的建議》中提出,要劃分主體功能區,調整經濟布局。“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協調地區經濟發展,就需要建設一個服務的平臺,即地區會計學。建立地區會計是服務地區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積極利用地區會計的服務功能,可以更好地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條件。
地區會計的服務形式多種多樣,其中重要的一種就是專題研究。會計專題具有單一性、具體性、針對性、現實性、直接性、方向性、典型性、偶然性、及時性、相對性和有用性等特征。在本文進行的地區會計研究中,將選擇與會計服務內容相關的專題進行分析評價,并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地區經濟的建設。
湖南省是一個典型的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的省份,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大小對湖南省GDP的增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要關注固定資產投資的數量規模,更應該關注固定資產的投資效益,這應當成為當前控制新一輪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重中之中。另一方面,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則是地區經濟效益的好壞。因此,本文選擇地區會計工作系統中這兩個重要方面進行分析,在湖南省選擇六個主要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例,運用數學方法比較分析不同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出這六個城市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好壞,分析效益好壞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對策建議。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表明怎樣通過地區會計專題研究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
本文選擇了湖南省的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邵陽、岳陽六市(以下簡稱六市)為例。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長株潭一體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甚至是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評價為“中國第一個自覺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驗的案例”。衡陽地處南岳衡山之南,歷來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中南重鎮,也是國家老工業基地。邵陽市是湖南省人口最多、面積第三大的城市。岳陽位于湖南省北部,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個富(資源豐富)、優(區位優越)、美(風景優美)的國家一類口岸城市,同時,也是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交通中心和國家旅游勝地。本文將選擇這六座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為對象進行研究。
一、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邵陽、岳陽六市固定資產投資效益
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分為建設效益和運行效益。建設效益是投資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效益,運行效益是項目建成后運行的效益。經過調查和訪談,吸取專家、教授的意見和反饋的信息,本文采用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房屋建筑面積竣工率兩個指標來度量這六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建設效益,采用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來比較運行效益。
依據 2011年《湖南省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相關資料,分別計算出這六市的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見表1)、房屋建筑面積竣工率(見表2)和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見表 3)。
二、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邵陽、岳陽六市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比較
建立六市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層次分析結構,如圖1 所示。
設計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房屋建筑面積竣工率和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三個指標的問卷調查表格,從而得出三個指標的權重。共發出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84份。運用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進行意見集中度的檢驗。由于樣本量很大且難以組織重評,因此,依次刪除專家離差度最大的樣本,直至達到預期的意見集中度要求。對保留的樣本按照層次分析法來處理。問卷中有21份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通不過,予以舍棄。通過計算,最后得出三個指標的權重,如表4所示。
將表 1—3中各個地區指標的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個地區指標的權重,經過公式(1)計算,得到各個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總排序權值,如表5 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長沙市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總排序權值最高,為0.25;其次是岳陽市,為0.18;然后依次為湘潭市、株洲市、衡陽市和邵陽市,分別是0.16、0.15、0.14和0.12。
三、六市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比較分析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長沙市 2010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總排序權值高于其他五市,原因是長沙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是最高的,為 45.59%,即每百元的投資產生的 GDP 有 45 元左右。這說明,長沙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水平,但長沙市的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卻是六市中最低的,為 26.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7.9%)。筆者認為,造成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總排序權值高,但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目前市場缺乏引導社會各項資金向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聚集的自發機制,再加上這些項目大多有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有的項目雖然社會效益顯著,但項目本身經濟效益不高,所以,僅憑市場競爭的辦法難以順利建設。相反,一些投資大但效益高的項目,如房地產等,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加快了建設速度。總體來說,長沙市固定資產投資的運行效益處于較為理想的水平,建設效益中的房地產投資建設速度較快。
岳陽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總排序權值位于第二,原因是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雖然比長沙市低約4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約9個百分點,位于六市中的第二。原因是2011年岳陽市的房屋建筑面積竣工率是六市中最高,達到 75.0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4.46%)約40個百分點,說明該市房屋峻工面積占施工面積的比例較高,項目建設速度較快。但岳陽市的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和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卻低于長沙,僅為41.8%。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投資活動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點,當年的投資不一定能夠在當年就產生或完全產生效益,投資效益可能會滯后,所以投資效果系數只能從總體上近似地說明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的情況。另外,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具有投資總量大、投資回收期長、短期效益較低的特點,而2011年岳陽市的基礎設施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較高。另一方面是因為投資邊際效益遞減的原因。總體上來說,岳陽市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建設效率較高,運行效率較低,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湘潭市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總排序權值僅次于岳陽市,位于第三。從以上各表可以看出,湘潭市的各個指標相對較為均衡,各項指標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說明湘潭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達到了對全省而言較為平均的水平。
株洲、邵陽和衡陽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總排序權值均低于以上三個地區。這三個城市的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均為35%左右,相差無幾,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三市相比,衡陽市房屋建筑面積竣工率(48.9%)中最高,這直接導致三市中衡陽市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35.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66%)。但株洲和邵陽固定資產投資水平(31.38%和31.5%)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66%)。
四、提高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對策建議
1.改變現有的經濟增長方式,盡快實現從粗放型、投資驅動型向集約型、消費驅動型的增長方式轉變。從根源上來講,湖南省當前固定資產投資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還在于經濟增長方式未能實現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真正轉變。粗放型經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要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經濟增長,就必須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提高投資效益中的“主力軍”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從湖南省目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來看,投資的貢獻率大大超過消費的貢獻率,經濟增長依靠投資拉動的特征十分顯著。從國際經驗來看,由消費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要比由投資主導的模式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增長質量也更有保證。因此,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擴大消費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盡快實現由投資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的轉變,就顯得尤為迫切。這才是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途徑。
2.改變對各級政府的政績評價體系,樹立效益觀念,努力消除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投資饑渴癥”現象,這是提高投資效益的制度保證。在我國大多數省份現行的政績評價體系中,“唯數量論”依舊嚴重刺激著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有著強烈的投資沖動,這也造成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久壓不下。值得關注的是,這種現象有望得到有效的扭轉。如在 2004 年的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了規范政府投資行為、提高政府投資效益的具體要求;而最近有關部門決定將能耗指標納入干部政績考核當中去,這也是“效益優先”執政理念的具體落實。
3.必須解決好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構失衡問題。結構失衡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在所有制結構上,國有經濟的投資比重過高。因此,就應鼓勵非國有經濟擴大投資,這將是提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是指基礎設施、基礎產業與其他產業間的投資比例失調。這就需要進一步優化和調整投資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同時,應遏制房地產和制造業的過度投資。而對城鄉公共產品的投資則應該積極增加,支持產業升級型投資。通過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及置換降低居民和企業的負擔,從而在降低公共服務價格和增加居民收入兩方面促進居民消費的增長,改善投資與消費結構。繼續加強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推進符合國情的住房建設模式和消費模式,抑制房價過快增長,促進房地產合理調整。
4.充分利用省內各市的優勢和特點,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湖南省內各市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在加強合作的同時,必須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才能更好地推動湖南省經濟、社會、生態、人口、空間一體化發展的進程。長沙市利用省會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建設,提高項目建成投產率,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株洲、湘潭希望通過與長沙加強區域協作,進一步利用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大好機遇,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系數;衡陽、邵陽要積極振興老工業基地,要加強與長株潭地區產業對接,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岳陽市作為湖南省最大的口岸市,將為本省成員提供便利的對外開放通道,發展經濟,從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隨著新一輪投資開發熱潮的形成,湖南省要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加快建設國際化貿易港,發展倉儲物流業,提高建設效益。同時,應優化調整社會公共資源,加大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商貿旅游等大型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使用,增強城市載體功能,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參考文獻:
[1] 于玉林.會計持續發展的路徑:會計交叉學科研究[J].會計之友,2012,(1):12-13.
[2] 武濤,劉永祥.地方會計法規建設問題的思考(上)[J].會計之友,2003,(8):6-7.
[3] 武濤,劉永祥.地方會計法規建設問題的思考(下)[J].會計之友,2003,(9):6-7.
[4] 張志芳.關于我國區域經濟理論繼承與發展的思考[J].經濟問題探討,2008,(10):70-71.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