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世界各國教育發展改革的一個趨勢,己成為當今教育理論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通過分析中外合作辦學的典型模式和成功案例,在此基礎上結合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提出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模式和途徑。
關鍵詞:高職: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2-0221-03
20 世紀 80 年代末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發展,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已成為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越來越深入,高等教育國際化加快了步伐。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在2000年是3萬人,到了2009年己增加到23萬人。來華留學生人數更是從2000年的5萬多人,到2009年增到近24萬人。高等教育國際化帶來了世界上先進的教育理念,給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通過加強國際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樹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理念,引入世界先進的教育體制和理論,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對提高本國的高等教育水平,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如何利用教育國際化的機遇,通過與國外高等教育院校合作,利用國外的優秀教育資源,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對我國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高等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基本模式
我國高等院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主要培養模式可分為雙校園模式和單校園模式。雙校園模式是一種分段培養模式,被廣大地方院校普遍采用。我們可將它稱做“X+Y”模式。即國內本、專科學生在國內院校完成前“X”年的學習后,通過考核,將其選送到國外院校完成剩余“Y”年的學習,修完所有課程。兩校互認學分,順利畢業即獲得國內和國外兩所學校的畢業證和學位證。這種模式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了解文化差異,增強獨立自主意識。但是這種模式對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也有一定要求。畢竟,跨出國門學習,需要一筆不菲的開支,尤其是到歐美發達國家。目前,教育部對此種模式的中外合作辦學審批、控制較為嚴格。因為此種模式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淪為一種單純的送學生出國的留學途徑,而與教育部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初衷不相一致,對于地方院校的發展意義不大。
另一種國際合作辦學模式我們將之稱之為“X+0”模式。即國內院校本、專科學生只需在國內完成“X”年的學習,即可獲得國內外兩所學校的畢業證和學位證。此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學生幾乎可以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國外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接收國外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同時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但它對合作雙方的合作有著更高更嚴的要求。中方學校必須成套引進國外大學的教學體系和課程,并聘請外方教師參與主干課程教學,畢業時,必須同時接受雙方的嚴格考核,最后才能獲得雙方的畢業證和學位證。但這種模式的難處在于對合作辦學的監控。國外的教學資源是否真正被引進、學生能否真正接受到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教育等都很難掌握。并很容易流于形式,被一些院校借合作辦學之名,收取高額學費。
以上兩種模式互有千秋,是我國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的兩種主要模式。后一種模式是教育部門倡導的模式,目的是培養高素質人才。即以高等學歷教育為主,合作雙方共同制訂專業培養計劃,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和實踐環節制定統一的實施標準,雙方互相承認對方所承擔課程教學的學分,學生修完相應專業教學計劃規定課程成績合格后,由合作雙方共同頒發兩校學歷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例的頒發學位證書。
二、國內外合作辦學的典型案例
(一)新西蘭懷卡托大學
新西蘭懷卡托(Waikato)大學,建校于1964年,是新西蘭七所國立大學之一,同時也是一所得到國際認可的國立大學,為世界各國的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許多學科排名全新西蘭前列,管理學院被世界著名的英國《每日電訊報》稱為“南半球的哈佛大學”。在教育國際化的浪潮中,懷卡托大學也是積極地參與進去,并且在大力吸引外國留學生以及國際合作辦學的具體操作上很有成效。
懷卡托大學的國際合作辦學活動已漸趨成熟,僅在中國,就有與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共同創建“英聯邦(新西蘭)國際教育中心”、與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開展了多專業的合作辦學,并在原有“2+2”辦學模式的基礎上新增了“1+3”的辦學模式,以適應各種不同的需要。所謂“2+2”辦學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在國內完成兩年的課程學習且成績合格、符合一定的英語條件和經濟條件并獲得簽證的學生,可以進入新西蘭Waikato大學繼續后兩年的課程學習;而因各種原因不能出國學習的學生,則留在國內繼續其課程學習。在“2+2”辦學模式中,課程設置、骨干師資、教學管理都由新西蘭Waikato大學提供、協調,所有課程都與國外直接接軌,全部課程將采用雙語和英語教學。前兩年的課程主要以大學基礎核心課程為主,著重訓練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動手創新的能力,使學生不僅在知識獲取、語言能力、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上,能真正與國際教育接軌。可以進入新西蘭Waikato大學繼續后兩年的課程學習的學生,按有關規定,完成學業且成績合格者,可獲新西蘭Waikato大學的學士學位證書;而留在國內繼續學習的學生,按有關規定,完成學業及成績合格者,也可獲新西蘭Waikato大學的學士學位證書。
(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歐盟共同出資創辦的一所不以贏利為目的的中外合作教育機構,于1994年11月8日在上海宣告成立,由上海交通大學和歐洲發展基金會合作承辦。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著名高等院校。歐洲發展基金會成立于1971年,是歐洲管理教育與管理發展領域最大的專業協會。其400多個成員遍及40個國家,包括歐洲各個主要商學院與管理中心,以及許多領先的公司與咨詢機構。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要從事國際化高等管理教育,其宗旨是為中國工商界服務并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學院開設的課程有:工商管理碩士(MBA)、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管理文憑課程、高級經理短期課程。因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特殊背景,其在師資、生源、課程等方面與國內其他高校不同。
首先,其外籍師資比例達72%。在25位MBA教授中,有18位外籍教授,他們不僅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高深的學術造詣,并且其中許多教授有過為世界500強企業當顧問的經歷,部分教授還擔任國內大型跨國企業顧問,大多有國際知名商學院的教學經驗,其它7位中方教授,6位擁有國際著名大學的經濟、管理、金融方面博士學位,另一位是出國訪問學者,他們當中有擔任過大型企業的經理、顧問,有擔任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其次,招收海外留學生。中歐學院還注意招收國外的留學生,留學生的比率大概能達20%一30%。這樣做法的好處是外國的學生到中歐學院來,和中歐學院的學生交流在一起,互相參加對方的校友會,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帶來很多的機遇,對中國學生開拓外國市場也能帶來很多好處。
再次,教學課程設置國際化,課程的設計按照國際上最先進的標準。以MBA課程為例,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七個模塊及一門獨立的商務模擬課,在最后兩個模塊,學院將選派部分學生赴海外商學院參加為期2—3個月的交換學生項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一個實習項目,為期3個月。現在中歐學院和國際上的16所學校進行學生交換,交換學生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參加到國外的課堂中,能在那里接觸很多的外國學生和外國公司。在實習期間,學生將進入國內外的企業,感受國際化的商業環境,提供實習項目的公司包括合資企業、國有大企業和跨國公司。
(三)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由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學合作舉辦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為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學院先后和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新西蘭懷卡托大學開展合作辦學項目,合作辦學的專業有國際商務、國際財務與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等。為保證合作辦學的質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院非常重視管理,設二級管理制度,一級為外事總負責人,二級為項目負責人,每一個合作項目均設管理委員會。在這些專業課程設置上,專業課基本上是引進外方合作院校的課程,基礎課的設置比較重視英語,包含了外語的聽、說、寫三方面內容,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外語水平能進行后面階段引進課程的學習;在學院師資建設上,學院大量引進外籍教師以確保這些專業的教學質量,在教學管理上,學院課程的考試標準采用外方合作院校,使用外方院校試卷,批閱試卷亦為外方教師,除此之外,學院一些專業的“X+Y”模式及學生的短期交換也是一大特色。如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與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合作的“中澳雙聯班”。
“中澳雙聯班”經浙江省教育廳批準,從2001年開始招生,學制4年。學生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進行學業學習,中外合作雙方根據各自院校的教學要求共同制訂本科雙聯課程的教學計劃,所有教材均由南昆士蘭大學提供,由雙方各自負責一半的課程教學,采用雙語教學,部分課程則全部采用英文授課。同時,考試試卷和評價標準也由南昆士蘭大學提供,對全部采用英文授課的課程考試,學生需用英文完成作業及考卷。為了保證“中澳雙聯班”的英語授課質量,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很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及英語實際水平的提高,采用最新版的外語教材,在英語課程學習中,教學和考核接近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要求,并由外教從事英語口語和寫作的教學。
在學歷管理方面,“中澳雙聯班”可頒發雙方證書。具體如下:在學習期限內取得畢業最低學分的學生,可獲得中國教育部統一頒發的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畢業證書; 符合浙江大學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獲浙江大學學士學位證書; 完成南昆士蘭大學開設的各類課程,且TOEFL成績達530分或雅思達6.0或達到CET4以上者,可獲得與澳大利亞本土學生相同的南昆士蘭大學學士學位證書; 完成部分南昆士蘭大學課程者,可按南昆士蘭大學的有關規定獲得相應證書,各類文憑也可分別單獨獲取。對于少數成績優異的學生,南昆士蘭大學將為其提供攻讀碩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
(四)寧波諾丁漢大學
寧波諾丁漢大學是我國第一所中外合辦大學,這種形式的合作與以前的合作辦學項目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寧波諾丁漢大學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校區,開了我國整體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先河;而以前的合作辦學基本上是依附于國內其他高校的軟硬件設施。其次,寧波諾丁漢大學嚴格按照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教學體制管理,把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教學模式原汁原味移植過來。比如,在班組編制方面,寧波諾丁漢大學實行15人的小班教學,施行英國的導師制,學生每周都有單獨時間與導師進行交流,這是以前的合作辦學所做不到的。再次,倡導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教育理念。把諾丁漢大學的教學方法、管理體制完全移植到中國,是一所我國境內的實質意義的外國學校。
三、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實施路徑
目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主要在一些條件比較好的重點本科院校開展,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如何利用本身的教學資源,開展與國外教育單位的合作,合作的切入點,合作的模式和方法均是空白。沿海一些高職院校利用地域優勢,率先開展了一些中外辦學合作項目,積極探索合作的模式和路徑,取得一些成功的經驗。其核心是高職院校應從本校的特點出發,在借鑒國內外中外合作辦學成功模式基礎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本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對合作辦學的模式和途徑進行探索,摸索出適合于本校特點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項目。這對于高職院校進一步發展,提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目前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實踐看,主要有兩個層面的交流合作:一是教師層面的交流;二是學生層面的交流與合作。
(一)高職院校與國外院校教師層面的交流合作
國外的職業教育發展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在職業教育方面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體系,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像澳大利亞和德國的職業教育都很有特色。澳大利亞的TAFE學院(技術與繼續教育的簡稱)在職業技術教育的認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銜接方面在世界上是成功的典范。德國的“雙軌制”職業教育,為德國的制造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與國外的職業教育機構合作,通過互派教師到對方學校交流學習。一些國家也開設有介紹本國職業教育體系和方法的專門教育培訓機構。如在澳大利亞專門開設了針對國際交流的短訓班,介紹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體系和職業教育方法。高職院校完全有條件分批送教師到國外考察學習,既擴大了本校教師視野,增長了見識,學到了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了本校教師素質,也為與國外學校合作增進了了解。很多合作項目都是在國外考察學習過程中發現并談妥的。象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利用暑期已送教師到澳大利亞、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考察學習職業教育200多人次,費用并不多,但收獲卻蠻大。培訓回來的教師普遍感覺眼界大開,從國外學到的一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為學校進行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打開了思路,收到很好的成效。TAFE學院每學期也派專家和教師到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外教擔任部分課程的授課,通過與國外教師近距離接觸和交流,使我們的教師可以學習到國外先進的職教理念與教學方法,同時將國外的一些教學方法進行消化吸收,根據我國高職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逐漸總結和摸索出適應我國高職學生生源的實際情況的先進教學方法。
(二)高職院校與國外院校學生層面的交流合作
大部分高職院校與國內著名本科院校在教學硬件和師資力量方面均有較大差距,如果生搬本科院校的合作模式,項目往往難以取得成功。高職院校可根據本校資源的特點,根據本校師資和其他教學資源情況,理性地選擇合作伙伴,不一定非要與國外名校合作,關鍵是要能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充分利用好雙方的教學資源。從目前看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層面的交流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具體操作:
1.專升本項目(3+1)
即高職學院專科生在學校完成專科學業,順利畢業后,可申請到國外合作院校就讀1年,獲取其本科學位。
2.雙學位或雙證書項目(2+2)
即學在國內就讀2年后,如各方面條件滿足,可申請到國外合作院校續讀1年或2年本科,雙方學分互認,順利畢業可同時獲得國內學校與對方學校的畢業證和學位證,也可以完全在國內學習,通過國內學校和國外機構考試,取得國內學校的畢業證書和國外認可的職業證書。
3.本/專科申碩項目(3+1+2)
即高職學生在國內學校就讀3年后,如各方面條件滿足,可申請到國外合作院校續讀1年本科,再申請攻讀對方學校碩士學位。雙方學分互認,順利畢業可同時獲得國內學校與對方學校的畢業證、學位證以及對方學校的碩士學位。
從目前的實踐看,雙證書項目是高職院校與國外合作辦學最成功的模式。職業認證是職業教育的一大特點,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其培養目標都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其職業能力講究“崗位適用性”和“技能實用性”。其技能的高低往往通過職業認證來反映。像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藝術學院與澳大利亞進行的 “中澳班”合作辦學已成功進行幾屆,進展也很順利。該項目由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負責招生,由澳大利亞TAFE學院派教師擔任部分專業課的教學。按TAFE學院的課程進行教學,參加TAFE學院組織的項目考試,考試合格的發相應的職業證書。通過我校規定課程的學生,發我校的畢業證書。取得TAFE學院職業證書的既可到澳大利亞進行深造或就業,在國內的一些涉外企業就業時,該證書也很受歡迎。
此外,高職院校還可利用近幾年中國在國際上影響的擴大,以及國外也想了解中國歷史、學習中國文化的需求。像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烹飪旅游學院委托國外的培訓機構負責招生,已組織幾期專門針對外國學生的中國飲食文化和中國烹飪技巧的短訓班,既擴大了學校的影響,也增進了與國外學校的了解,與國外機構的合作方式和項目也更加豐富。
總之,高職院校雖然在師資和名氣上與一些著名本科院校有差距,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開展的時間不長,經驗也很欠缺,但是,只要清楚自己學校的長處和優勢,找好國外合作伙伴,雙方能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好現有各種資源,采用靈活的合作方式,也一樣能取得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王瑞武.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與本土化[J].當代教育論壇,2007,(3).
[2] 趙中建.全球教育發展的研究熱點一 ——90年代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 何鈞,吳伯剛,朱鴻飛.對中外合作辦學的初步調查及思考[J].中國計量學院學報,2003,(2).
[4] 席明.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探析[J].社科縱橫,2002,(8).
[5] 周曲.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辦學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6.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