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中小企業的蓬勃健康發展對提高就業、促進安全穩定的大局具有重要意義。以中國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運用企業文化理論,通過分析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中小企業文化建設提出對策,如借鑒國外先進企業文化、吸收傳統文化精華、找準企業定位、重視戰略規劃等。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現代企業制度;戰略規劃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2-0028-02
目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于企業文化的定義尚未能形成統一的觀點和看法。當前被廣泛認可的企業文化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并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是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我國中小企業對企業文化建設普遍重視不夠,存在著一些誤區,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勢必會影響其健康持續發展,也將影響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合作競爭力。
一、企業文化及其功能
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管理過程產生影響并發揮作用,這種作用就是企業文化的效果。企業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向功能
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體現在企業的經營理念上。企業經營理念作為“無聲的命令”,對企業員工該做什么、怎么做發揮著無形的導向功能,使員工遵照企業經營理念與企業文化精神從事。這是“沒有管理的管理”,更具有持久性與富有成效的內在導向力。
(二)激勵功能
管理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不僅取決于個體心理的需求與動機,還取決于他所在的群體的文化因素。對于企業員工,企業文化都能夠使企業精神深入人心,激發工作熱情,調動積極性,充分發揮員工的潛能。
(三)約束功能
企業文化的約束功能體現在:一是通過企業的規章制度直接要求員工令行禁止;二是由職業道德、公共輿論、人際關系等形成的軟約束,使企業具有免疫力。
(四)凝聚功能
企業文化可以把企業的各方面、各層次的人都聚集在企業文化的周圍,從而產生凝聚力。企業在給予員工物質激勵的同時,還要讓員工對企業產生歸屬感。當企業員工的個人價值和企業的追求緊密相連時,他們就會產生濃厚的歸屬感與榮譽感。
二、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誕生于市場,在競爭中成長,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道路。它們的成長有著非常濃厚的文化印記,許多企業更是在其成長過程中形成了頗具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整體來看,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一)對企業文化建設缺乏重視
我國中小企業大多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只關注企業的贏利能力,更談不上具體的企業文化發展規劃。調查數據顯示,只有17.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企業文化上,80%以上的經營者都將此歸之于戰略決策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經營組織能力等。大多數企業經營者更關注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等硬管理,在企業經營者直接負責的各項主要工作中,企業文化建設的位次很低。
(二)重形式,缺乏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生存競爭日益激烈,迫使企業不得不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品牌、價值取向、經營戰略等無形資產資源的經營開發上與其他企業有所區別。在我國當前的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著過多的模仿,“拿來主義”比比皆是。有些中小企業家把企業文化建設當做一場運動,強調“短、平、快”,提煉幾個精神如“顧客是上帝”、“質量第一”,列出幾條宗旨,總結幾條經驗,然后在全公司范圍內宣講,結果只是形式上熱鬧,根本達不到實際效果。
3.定位模糊,重短期效益,輕長遠發展
中小企業的成長路程一般都比較曲折,有很多企業家是從小作坊式的生產發展到有規模的、專業或多元化的經營生產。因此,從一開始就沒有一定的戰略規劃,更加不用說長遠化的定位了。
三、加強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借鑒國外先進企業文化
中小企業要想建設好自身的文化,就必須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理論。美國蘭德公司、麥肯錫公司、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的專家通過對全球優秀企業的研究,得出的結論為:世界500強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公司善于給其企業文化注入活力。國外企業文化建設的先進經驗許多方面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如以人為本、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勇于創新、迅速行動的行為準則;積極合作的團隊精神。
以團隊精神為例。團隊文化提倡集體主義價值觀和協作精神,不僅僅在于自己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協同作戰。團隊成員的地位使平等的,充分發揮團隊每個成員的長處,大家共同受制于團隊規范、團隊精神、團隊文化,因此更具民主氛圍。在集體決策方面,充分聽取下屬的意見,避免盲目,所做的決策也更具合理性和科學性。只有把個人的目標納入到企業整體的目標之中才能夠使集體的力量更加強大,團隊成員產生強大的工作動力和奉獻精神,更能夠在關鍵時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二)吸收傳統文化精華
中國悠久歷史,凝聚了民族精神的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借鑒吸收。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如儒家學說、道家學說、易經、道德經、孫子兵法等,早己應用于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的企業管理。我們許多企業在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中常常忽略中國自己的優秀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應借鑒吸收傳統文化的以下幾個方面:樹立人本主義的管理思想;堅持自強不息,獻身報國的精神;誠信為本,以信取利。
以誠信為例。從古到今,中國優秀的傳統道德“以義治商”、“崇德重義”己成為企業的道德觀和經營之道,春秋戰國時代范鑫一向對所經營的貨物要求“務完物”,以最優質的貨品供給老百姓,樹立好的信譽,從而取得了最大的經濟效益。所以經營者應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以信為本,以義立足,以高質量產品、優質服務和實惠的價格來贏得顧客,方能得到穩固而長遠的經濟效益。
(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戰略規劃
市場經濟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競爭性,并以此優勝劣汰。我國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不但制度不健全,更缺乏競爭觀念,表現為對自身定位模糊不清,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加劇,職業經理人走入公眾視野,伴隨著職業經理人的出現,我國已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從家族式管理走向兩權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完善內部管理,培育適合企業發展的職業經理人隊伍成為大勢所趨,成為中小企業制度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企業應建立優勝劣汰的競爭觀念,以此來審視市場,制定對策。這種競爭觀念應具有相對性和正義性,而不是采取非法手段打敗對手。與此同時,它具有相對性,要改變以往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思想觀念,在必要的時候和實力相當的企業相互借鑒其優秀的核心成果,倡導“競爭合作”關系,確立雙贏理念。我國中小企業多以短期盈利為目標,缺乏長遠規劃和戰略眼光。這樣的企業如果抓住機遇往往可以迅猛成長,但是當面臨更大的市場和企業轉型時,又往往迅速消失在市場的洪流中。因此,中國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應該審時度勢,找準市場定位,培養戰略眼光,為自己的企業做出長遠的規劃,這樣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屹立不倒,打造中國的“百年老店”。
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生存并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而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深入研究和分析企業文化的基本理論是建立優秀企業文化的基礎,因此,厘清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通過借鑒國外先進企業文化、吸收傳統文化精華、找準企業定位、重視戰略規劃等措施,建設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才能把企業帶入良性循環軌道,使企業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胡亞非.淺談國內中小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J].市場論壇,2010,(6).
[2] 鄺水珍.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J].企業家天地,2008,(11).
[3] 劉宇.中國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09,(22).
[4] 方建.對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09,(11).
[5] 湯律.基于藍海戰略的網迅(中國)杭州分公司企業文化變革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08.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