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發生,源于創作者的欲望,但是文學行業的存在,則是根基于社會需求,向創作者支付報償的需求者,會表達自己的意志,并影響著創作的形態、發展脈絡。
網絡文學,特別是標舉“讀者主權”的付費閱讀小說,是如何契合、滿足讀者(報償支付者)需求的,讀者反饋又如何影響作者寫作的,這是探討讀者接受反應的重要課題。網絡文學一直面臨“過度迎合讀者”的指責,但這不是真正的問題,深入探討讀者接受反應的心理機制,才能回答網絡文學的功能、社會角色,以及何種文藝作品會受到讀者歡迎等等問題。
在網絡文學實踐中,作者與讀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是讀者能否對作品主人公產生“代入感”,亦即讀者能否認同、融入主人公,經歷、感受主人公的情感與行為,一起迎接故事情節的高潮,這種讀者與主人公的融合感是作品成敗的關鍵之一,也是讀者選擇閱讀、追捧作品的主因,因而“代入感”已經是網絡文學活動中的關鍵詞和常用詞。對主人公產生代入感,這樣的接受反應現象,也并非網絡文學實踐所獨有,《紅樓夢》的讀者,對于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王熙鳳等人物,因為高度認同而代入其中,成為紅迷一族,張愛玲、杜拉等作品人物,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迷戀和代入,小說《哈利·波特》的人物對于青少年讀者的吸附,好萊塢眾多電影如《泰坦尼克號》主人公引起的女性觀眾的代入感,現有的讀者接受反應文論,未必能夠予以貼切、恰當的闡釋。而很多網絡文學作品為何受到讀者強烈迷戀,讀者如何對主人公產生代入感,并接受作者的價值觀、審美傾向,等等,需要得到貼身貼心式闡釋。
歐美接受反應文論,為我們探討網絡文學的接受反應問題提供了系列路標。闡釋學開路人堯斯從文學閱讀闡釋活動中,總結出讀者與作品主人公之間,相互交流認同的五種形態① ,這些形態所描述的讀者與人物之間顯然有著清晰的距離,人心隔著皮肉,與“讀者代入主人公”這一重要接受反應現象仍然隔膜。但是它們指向了讀者與主人公的關系,這個接受反應迷宮中最宏闊的房屋,因此仍然是可靠的路標。
諾曼·N.霍蘭德所著《文學反應動力學》致力于揭示文學的接受反應是如何發生的,他從精神分析學出發,把兒童口唇期的攝入需求當做問題的起點。② 兒童口唇期常常通過幻想把外界攝入自身,與自身融為一體,以此被動地實現自身需求,這樣的能力在人的潛意識中隱伏下來,或者幻想作為本能,無論何時被喚醒,原本就在人類的身心中潛藏著,這是作者創作與讀者閱讀體驗的心理基礎,它使我們能夠對文藝作品進行攝入、同化、融合,伴隨文藝作品的情感游行而移情,得到心醉神迷的高峰體驗。
雖然霍蘭德的“攝入”論是指向文藝作品整體的,但仍然是很靠近“讀者代入主人公”這一現象了,而他關于“檢查者”的論述,又一次敲擊在網絡文學的鑼心 。③讀者將作品攝入自身,并進行個性色彩的幻想,但醒著的“自我”中,有一個“檢查者”(來自弗洛伊德早期概念)自定的檢查線,如果面對的是娛樂性作品,則寬宏地抬高此線,任由無意識展開攝入與幻想,而面對“杰作”,讀者反應更多的是在意義和意味層面上,而較少融匯和攝入原始的幻想層面上的活動。
這就能夠解釋面向大眾的網絡文學,為何其幻想性品質得到大眾讀者鼓勵與期待,而習慣于嚴肅文學批評話語的“職業讀者”,卻指責它們對現實關照太少。因為兩種“讀者”的期待與心理朝向不同,各自的“檢查者”的工作態度很不相同。而網絡文學的讀者代入主人公,在幻想中馳騁的心理態勢,與他們腦中的“檢查者”自我放任有著很大的關系。恰恰網絡文學的成績主要來自飛奔的想象力,來自瑰麗的幻想——那正是對讀者需求的回應。
“讀者需求”一詞中的讀者,是很日常的人們,而非“職業化讀者”,一個文學教授在日常而非職業狀態下,同樣可以融入武俠、玄幻、言情小說的情境——只要“檢查者”不在崗,把自己代入孫悟空,代入賈寶玉林黛玉,都是無需他人同意也無損體面的事情。人們需要幻想性文藝作品,源于日常生活平庸重復,人生苦短,成功缺失,高潮體驗缺失,人類特別渴望而現實生活中又無法實現的欲求,天然需要在幻想中得到撫慰,得到心理補償,高潮替代,而文藝作品比之于生活,是更適宜的攝入對象,更完滿、更貼近情感起伏曲線,文藝作品中高潮涌動的節奏,能夠契合、調諧人的生命節奏。提供幻想的文藝作品是人生必需的副本,是一種自我證明。
當攝入者遇合文藝作品中的主人公,當彼此因為擁有同樣的愿望與動機,或情感與倫理傾向,攝入者把自己代入主人公,一起行動,一起經受挫折考驗,一起實現人生愿望,把主人公的成功體驗融合為自身體驗,特別是混合著快感與審美沖動的高峰體驗,帶來震撼感、透亮感、痛快感,此時,幻想界專業人士(作者)、主人公、攝入者(讀者),因為融合、同一行為的發生,就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愿望—情感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因為擁有相通的體驗、相似的心事而與其他人群不同。
網絡文學顯著強調“故事性”,而故事是主人公的故事,脫離主人公而發展故事情節是不受歡迎的。這是閱讀快感之所必須。經過讀者對主人公的移情、代入與融合,行動性沖突性的故事情節,令人腎上腺素增加,緊張焦慮,隨著主人公的勝利,欲望得逞,主導人的快樂水平的多巴胺分泌顯著上升,令人迷醉于喜樂之中。這是無數生化實驗證明了的生理現象,也是無數閱讀體驗能夠證明的藝術心理現象。藝術作品的故事情節比之于生活更加“體貼”,是低成本的自我實現,自主的隨時可達的體驗。比如愛情,能夠提升多巴胺水平,給人以快樂、幸福感,那是偉大的生命構造對于生育繁衍后代的獎賞,如果沒有愛情在每一個環節給人以快樂,人們也就沒有動力去承擔繁衍后代的責任,這樣的快樂—獎賞機制,遍布人類行為之中……而文藝作品中的愛情故事,由于讀者對主人公的代入與融合,讀者從中得到富足的、比生活中更完滿、排場的跌宕起伏的愛情體驗,卻無須因此而承擔代價。人類擁有幻想能力,擁有文藝作品,是偉大的造物主對人類的整體的獎賞。
文藝作品為讀者提供“逼真性”體驗,與讀者的人生經驗、生活情理認知相和諧,可以增強故事情境的真實感,幫助讀者代入主人公,享受夢境,而明顯挑戰讀者人生經驗的情節,容易使讀者腦中的“檢查者”清醒過來,令讀者因為被迫出戲而惱怒。但是如美國批評家喬納森·卡勒所說,“逼真性”只是讀者的主觀感受④ ,與“真實性”標準似是而非,事實上,符合讀者逼真性需求的作品,其故事構造卻常常經不住“真實性”的邏輯推敲,如賈寶玉銜玉而生,在溫柔富貴中廝混一遭,哈利·波特學會了魔法,并大展神威,其真實性是懸置的,他讓你感到是“真”的,但并不是真的,由于這些作品滿足了人們的夢想與快樂需求,人們善意地為作者、主人公化解了真實性追問,人們對文藝作品的程式性“虛假”,對各種設定,欣然接受。
在網絡文學實踐中,即時寫作即時連載的小說創作形態,現在進行時的故事進展,令作者—主人公—讀者共同體陷入命運未定感、緊迫感,主人公愿望得逞后帶來的快感就更為強烈。讀者對這種愿望得逞的快感獎賞機制,產生了上癮——身心依賴的情形,如同煙癮、酒癮,因為期待而焦急,因為滿足而快樂,主人公身上浸泡的各種藥劑:倫理、觀念、情感傾向,在不知不覺中,讀者就被濡化融合了,它比嚴肅的居高臨下的教育,要內在化得多,有效持久得多。很多網絡小說與它們的前輩一樣,擁有上癮機制,確實具有精神控制的可能,正因如此,在某些時代,不惜工本地控制人類靈魂工程師——作家,才非常具有誘惑力。
上癮——滿足機制是網絡作家吸引粉絲,娛樂行業吸引控制接受者的秘密之一。這是行業存在的心理基礎。上癮——滿足進程要直接有效,圍繞讀者身心愿望下功夫,作品必須足夠長(數百萬字小說,幾十集、幾百集電視劇,角色、故事不斷以舊翻新的類型化電影),以給予接受者重復可控的快感獎賞,令接受者甘心付出金錢、時間、精力,換取身心滿足。精彩的能夠不斷提供快感體驗的作品,讀者希望它永不停止,而愿望—情感共同體永不褪色。對于這樣能夠提供快感體驗的作者,讀者是感激和崇敬的。一個成功的網絡小說家,意味著有一個不斷擴張的情感共同體風雨同行,他事實上主宰著共同體的行進方向,喜悅與哀傷,人們叫這樣的小說家為“大神”。
在成功的網絡文學作品中,主人公的“愿望得逞”勾引讀者代入,進行逼真性體驗,是快感實現的主要通道。愿望得逞是愿望—情感共同體的內核,故事情節是圍繞主人公愿望得逞的主線來展開的,愿望的類型決定著小說的類型,小說的類型化是對人類愿望體貼的分門別類的安置。這里分析網絡文學的幾種常見愿望得逞模式,它們并不是小說類型本身,但應該是小說類型形成與命名的內在依據。
韋爵爺的大功告成
人的日常愿望是獲得權力、財富、情愛,我們從世界各地的民間故事中可以發現,尋寶,獲得美人垂青,獲得父母或者國王的信任重用,是人物常見的行動目標;明清小說、歐美大眾小說、這些自發產生的,用于滿足“讀者需求”的“市場化”小說中,人物追逐權力、財富、情愛老三樣目標,是最常見的顯性的愿望——動機主題。
被稱作販夫走卒與教授作家都喜歡的金庸作品,也許經常籠罩著家國理想、民族大義的碧紗籠,都有武俠故事脈絡,但是,主人公總是能夠在這老三樣方面大獲成功(不管是有意追求還是“被迫”接受的),尤以《鹿鼎記》的主人公韋小寶,開創了迅速獲得權力、財富、美人的典范,對于網絡文學中的歷史類小說具有顯著影響,“韋小寶韋爵爺”左擁右抱、大權在握、腰纏萬貫是一種愿望得逞的顯性模式。韋小寶出生揚州妓院,不知其父,是無錢無地位無尊嚴無前途的人員(吸引華人底層男性的身份認同),因為被反黨茅十八擄入皇城,冒充太監(命運改變的契機),和康熙帝成為伙伴,并為之建立功勛(與最高統治者建立密切關系,燦爛人生的開始),從此,周旋于各種政治勢力、江湖幫派之中,特別是在朝廷與各路“反賊”之間,腳踏幾條船,每條船都爭搶他,委以重任,同時經過勾搭、追逐,得到各色美人七名(含公主、郡主、幫主夫人,艷色各別,性格有異),兒女多多,為了自由,脫離政治漩渦,攜美人財寶逃隱江湖,最終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種愿望得逞的路徑,最令華人青年迷醉,人生主要愿望都得到妥善安置,這是男性愿望自我實現的典范。
網絡小說中,人氣最高的歷史類小說《回到明朝當王爺》《極品家丁》等等作品⑤ ,時代背景各異,故事情節都有自己的精彩,但是愿望得逞的模式卻是“韋爵爺大功告成”的翻版。《回到明朝當王爺》的主人公楊凌,穿越到明朝北疆雞鳴驛附近,附體于一個垂死的窮秀才身上,家無余財(起點很低),在抵抗“北虜”侵略的過程中,獲得功勛,被薦入皇城,成為未來皇帝的伴讀(與最高統治者成為伙伴——碰巧這些皇帝都珍視友情),從此建言獻策,奔馳在平叛、抵御外敵的戰場上,整合體制內外力量,建立工商企業,鼓動政治改良,主持對外擴張,功勛卓著,加官晉爵,財富車載船裝不可測量,最后,主人公帶著部下、妻兒老小,遠征西伯利亞,受封西伯利亞王(在沒有自由選擇的緊張的皇權社會安全著落)。《極品家丁》在這個模式基礎上有較大進化,主人公的美女隊伍數量、功能有很大擴展,各種身份、性格、種族的美女紛至沓來,泡妞也更賣命——拿命換來許多可歌可泣萬分辛苦的愛情。但是欲望得逞的路徑不變,主人公林晚榮穿越到一個架空的朝代大華朝,投身商人家庭做家丁(起點低,上升空間大,普通讀者更有身份認同感),大展商業才能,同時與皇家產生了密切關系,得到皇帝好感與信任,有機會繼承皇位卻堅決拒絕,所以更得皇帝信賴,——只是為了能夠娶公主和更多美女(后來娶了兩個公主及其美女師傅),才答應皇帝效勞朝廷,練兵,改良朝政,打垮北方游牧民族,功成身退后,退隱西湖,但不時奔波遠方去探望情人(比如某處女王),自己與公主的兒子繼承大華朝的皇位,其他兒子在天下處處開枝散葉,代代榮華。
許多男人的白日夢是相似的,韋小寶、楊凌、林晚榮,在追逐權力財富美女目標道路上,從勝利走向勝利,年紀輕輕就已經榮華富貴,安享尊榮,不管如何在政治、社會、文化、民族主題上進行包裝整合,當網絡文學的男性讀者瞇起眼睛,識別出韋小寶大功告成夢境的基本元素,他的快感預期就會升騰,眼前這個世界,是按照主人公愿望得逞的需要而運轉的,從不讓深入其境的男性失望。在這個男性快感模式中,女性被對象化,哪怕是擁有強悍個性的女王,也是為了男性欲望得逞的快感更為強烈而存在的。“公主”與“女王”是權利、財富、美色的融合體,是功能性很強的身份符號。
宮斗
在女性愿望自我實現的一種類型化景觀——宮斗戲中,扮演欲望對象化角色的當然是男性,他真俊美,真酷,他心胸真寬闊,真溫文爾雅,真神秘,真粗狂,女性讀者需要他是什么,就有一個“他”出現,而且“他”真心愛你,為你瘋狂。這些圍繞女性欲望繁衍的作品中,女性的基本愿望是在榮華富貴的環境中,在各種陰謀陽謀明槍暗箭中取得勝利,得到各種尊榮、各種愛情、各種羨慕嫉妒恨的眼神,因此得到各種快樂,這是經常被展現的女欲。
被普遍看作是宮斗戲的創世祖的,是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出品的清裝劇集《金枝欲孽》,在大清嘉慶皇帝后宮中,女主人公們(后妃們)為了爭寵,爭奪權力、尊榮,拼命討好皇帝,并且還能夠保留自己情感的后花園——與其他帥哥曖昧。對后來的小說與影視劇《大清后宮》《宮心計》《美人心計》《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甄嬛傳》等等都有著深遠、直接的影響。在宮斗戲中,最高統治者皇帝是女主人公的男人,與韋小寶模式中,男主人公與最高統治者具有密切的姻親關系一樣,彰顯出一種中國特色的權力夢想。
《后宮甄嬛傳》與《步步驚心》這兩部網絡小說⑥ ,因改編電視劇的熱播而廣為人知。它們對女性欲望照顧疼愛,比之于前輩更為淋漓極致,女性讀者與觀眾癡迷的深度廣度,為人傳誦。
小說甄嬛傳中,主人公甄嬛因選秀入宮,憑借美貌聰慧,逐漸奪得一個架空朝代皇帝玄凌的恩寵(同名電視劇中,坐實為大清雍正皇帝),開始影響皇帝治理天下,甄嬛家族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步步驚心》欲望得逞的規模更為宏大。現代社會的白領女性張曉,因為意外事件靈魂跨越時空,在康熙年間重生于一個叫馬爾泰·若曦的十六歲女孩的體內,卷入了“九龍奪嫡”狂潮,若曦的命運無可避免地與眾位親王阿哥們交織在一起……不,是康熙爺各種能干英俊的兒子們,為了若曦,為了代入若曦的女性讀者展現了各種魅力。概而言之,女主與最溫文爾雅風流倜儻的八王爺,談了很透徹的戀愛,其他阿哥們紛紛向女主表達了愛意、情義、友誼,女主進宮,成了最有權力的那個男人雍正皇帝的女人,然后宮斗了,然后女主要得到自由,她就在八王爺、十三王爺等人的幫助下,迫使雍正同意她出宮(可憐的雍正),女主就在紅顏知己十三王爺的護送下,去往另一個雄性魅力十足、而且巨愛女主的十四王爺那里,風花雪月一番,(與此同時,他們并未停止對女主的爭奪),在一個美麗的日子里,死在愛人的懷抱里……她要愛人把她的骨灰迎風拋撒,因為這樣就可以得到靈魂的解脫,回到現代社會(小說情節到此終結,在同名電視劇中,夢想得以繼續),是的,女主在現代社會醒過來了,她想追尋這“過去二十年”,究竟是大夢一場還是確有其事?她在博物館里得到了證明:一張照片或畫像上,她與王爺帥哥們站在一起,她抬起淚眼,看見了穿著皮夾克的“雍正”,穿過博物館的展柜,迎面走來……愛戀著的人,所有的分別,都是為了重逢。在女欲的網絡小說里,在電影電視里,世界為了女主愿望而運轉不停,大干快上。
升級
人類的日常欲望,除了取得權利、財富、情愛之外,長生、擁有超能、成神成仙也是強烈的與生俱來的欲望,只是隨著人生的深化,大部分人不知不覺地屏蔽了這些夢想,比較而言,身心都還新鮮的青少年讀者,更靠近那些玄幻世界。在玄幻、修真、武俠類作品中,主人公經過努力修煉、不斷晉級、擁有超能、成就神仙事業就是欲念得逞的主要線索了,特別是“小白文”,不斷戰斗不斷“升級”就是主要情節構成。⑦ 集中于特定讀者群的特定愿望,展開不間斷快感獎賞模式,因為單純,所以愿望得逞的快感更為強烈,這其實是類型文學特別是東方西方的玄幻小說的一個重要特征。
小白文的典范,超高人氣小說《盤龍》⑧ 中,主人公林雷,一個被人小瞧的男童,為了尊嚴,為了家族復興,刻苦錘煉自己,在魔法師與戰士兩個系列的臺階上,不斷前進,而最好的錘煉是與敵人戰斗——適合的敵人總是及時出現,重大戰斗之后,就會升級,這樣的獎賞激勵機制,令主人公總是斗志昂揚,令讀者不斷在腎上腺素、多巴胺的輪番刺激下,渴望“經歷”戰斗,渴望出現恰當的敵人,如同孫悟空師徒面前不斷出現妖怪,讀者會自覺為不合邏輯的戰斗情節辯護,捍衛自己的快樂獎賞機制,也捍衛這些戰斗背后的世界觀、價值觀。《盤龍》主人公在人、魔、地獄、光明等等不同“位面”⑨ 的戰斗中,給家族親友帶來尊榮與安全,救贖了自己的祖先,得到多種“神格”,融合了幾大分身之后,成為超越天地的存在,打破了宇宙壁壘,與宇宙創造者“鴻蒙”稱兄道弟,并開始創造他自己的宇宙。
在這些作品中,主人公因為不斷晉級的神通,取得了對人類社會的特權和影響力,享受人類的信仰,并最終主宰世界。也許階級社會的秘密根基就在于此,當你在童年的時候,就已經因為各種原因,信奉等級觀念,并把能力升級當成是獲取權利、尊嚴、財富的通道,然后開始爬升,并捍衛其中的快樂獎賞機制,而你可以通過玄幻小說、影視劇作品,強化、復習這些快樂,補償成功渴求,緩解身陷低等級處境的焦慮。
另一部仙作《神墓》從另一個角度突出了升級模式的力量⑩ ,開始階段主人公辰南(他是一個沉睡的大神之子)從“神墓”中蘇醒,游歷天下,找尋伙伴,陸續出現的許多人物都很有辨識度,主人公性格傾向于綿軟、幽默,情節也很精彩瑰麗,但是受到許多讀者鼓噪,認為情節太松弛,緊張感不夠,升級脈絡不明顯,作者無奈轉型,增加了搏殺情節,主人公因為搏殺而升級,而搏殺總是需要價值觀、心理與性格依據的——主人公的心性忽然變得冷酷嗜殺,卻缺少足夠轉彎半徑。當然作者還是在尋找各種戰斗的理由,強調天地道義,強調為人類的尊嚴、自由而戰。在讀者期待與作者個人的文學理想之間,找到一條可以左顧右盼的中間路線,這可能是許多作者的夢魘,但那也確實是文學的生長點,《神墓》運用行動性、沖突性情節來表現各色人物心理、性格的深邃與雄奇,愛與恨的情感張力,令人驚艷,所謂“文學性”,本身就是一些快感模式的美學指代。
其他玄幻小說名著如《惡魔法則》11 ,展現人在不可回避的命運支配下,走向搏斗升級的人生,命運之所以被人接受,因為它在磨礪你的同時,向你展示隱秘的快樂。《傭兵天下》展現戰爭中的友情與愛情12 ,戰斗與升級,鏈接了人性之溫暖與快感獎賞機制,剖白了不同人物欲望之間的關聯,這些都拓展了玄幻小說的邊界,——升級是必須的,但是升級之路可以延伸到很多隱秘深邃之處。
民族主義裸奔狂飆
在當代中國,最能夠得到認同的公共情感,是民族主義情緒,其中的群體愿望滿足模式仍然以個人快感為基礎,以群體情緒相互激蕩反饋,為主要通道和增強器,它具有強悍的情感與行為的同化能力,能夠迅速肉身落地,裹挾現實中的人群。一個人裸奔,容易暴露他的各種弱點,一群人裸奔,既安全又有攝人心魄的氣勢,民族主義狂潮就是這樣的集體裸奔。
在影視劇與網絡文學的民族主義敘事中,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合流的跡象很明顯。這里有著世界最大的民族主義愿望—情感共同體,也有著相應的市場行銷模式。而這一波次的抗戰題材電視劇,最具價值觀主導性,影響也最大,它們有著相通的氣息。《亮劍》中李云龍妻子被俘為人質,在他淳樸的妻子的“要求下”,李云龍下令開炮,把妻子與鬼子同時炸死,李云龍后來得到年輕漂亮的女學生為妻;《狼毒花》的主人公常發,經常犯錯甚至犯罪,他對淳樸美麗的梅子始亂終棄(為他生了孩子),后來在戰場上,為免梅子被鬼子侮辱,用刺刀捅死了梅子,梅子“含笑而死”,后來得到了梅子的孿生妹妹夏雨的愛情,而夏雨得到了死去的(一直未同房)的丈夫家的財產經營權;大刀中的人物強奸了民女,將要被槍斃的時候,被強奸的民女高喊:別殺他,讓他去打鬼子!
正是好人有好報!這些創作者用隱秘的欲望得逞的快樂獎賞,用民族主義蜜糖包裹犯罪快感,利用民族感情,把殺人強奸悍匪習性包裝為激情燃燒的質樸浪漫,以此強化他們的“民族至上”的理念。
網絡文學中,這類荒謬的民族主義的裸奔更為汪洋恣肆,肆無忌憚。在男欲的小說里,世界圍繞男性愿望而運轉,在女欲的小說里,世界圍繞女性愿望而運轉,而在民族主義敘事里,世界是圍繞中國特色的“民族情感”而運轉的。
《全球三國》13 中 ,主人公李亦奇(未來人)架著飛船(科技工業作弊器),降臨東漢末年,收攏三國英雄,建立工業體系,統一國家之后,去征服全球,讓人民信奉“一個種族一個文明一個皇帝一個國家”,因此純潔而幸福,世界最大的種馬就是主人公,那些礙事的敵人劉備與周瑜就去做漢奸好了,對他們的懲罰是正義的,他們的女人與世界各地敵酋的女人,都成為主人公溫順忠誠的女寵。在《鐵血帝國》14 中,一群對現實不滿的軍人、知識分子,利用時空機器實驗室的管理漏洞,攜帶大量武器與科技資料、設備,集體穿越到了晚清,建立了一個軍國主義國家。主人公劉云與女兒劉千樺是軍人集團的兩代領袖,兩代皇帝,帶領軍事集團進行著壓榨人民征服世界的旅程。戰爭可以增大軍事集團的利益,所以他們熱烈地高喊著民族至上的口號,因為極端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是他們的根本利益的最強勁表達。
這兩部作品是統治世界的經典游戲格局,建立在身心快感機制上的一種帝國夢境,讀者代入主人公,化身為統治者,享受著操縱一切的快感,他們不再是生活中的屌絲,路人甲乙丙丁,而是世界的中心,被崇拜被追隨。
民族主義敘事快感——滿足是豐潤的,為讀者提供“正義”的復仇與殺戮體驗,令人腎上腺、多巴胺狂增,得到無負罪感的生理快樂熱潮,英雄角色扮演與主宰世界的榮耀快感,天天激情,夜夜高潮。使得接受者成為一群擁有共同體驗、情感傾向的巨大的共同體,隨著累積效應,民族——想象的共同體,變為心身體驗相通的情感共同體,“民族同胞”的同一性幻象,強化了民眾從眾、服從頭領的心理傾向,使民眾對民族主義快感模式產生依賴,并期待不斷得到滿足,這也是“民族感情”成為重要娛樂市場的原因。同時,在一定條件下,這種同一性的“民族情感”,迅速轉換為現實生活中的同一性行動,以至于看起來他們擁有龐大而嚴密的組織,而其實是同一性的行為模式使然。
世界20世紀前期,民族主義包括敵我認知意識,在一些弱小國家抵抗外來侵略,構建民族國家的過程中,是有正面意義的,起到了凝聚民眾組織民眾的作用,然而在世界各地,皇權社會向公民社會過渡的歷史窗口期,一個重要的普遍現象,就是民族主義的合法性被不斷加固,以延長服役期,對沖民主主義潮流,轉移國內矛盾,主要方法就是塑造強大的外部敵人和各種內奸。敵人、內奸的存在對這一模式非常重要,依據各種歷史仇恨、現實利益沖突,乃至想象中的敵方陰謀,創新文藝作品與制造戰略研究“新發現”,是重要而有效的,用以強化被害感與仇恨感,維系“敵、我、內奸”的人類群體結構認知,清除異見,加強內部控制。
在民族主義熱潮中,能夠對它的欺騙性具有清醒意識的文藝作品很稀少。網絡小說《1911新中華》展現了民族主義的雙刃劍威力15 ,具有特殊的品質。主人公雨辰穿越到辛亥年間,率領一幫熱血青年軍人不斷取得軍事上的勝利,統一了國家,與日本、歐洲列強正面對峙,始終風姿卓絕,成功地把自己塑造成革命元勛、民族英雄的形象,是新中華的民族精神象征。帶領民族國家,不斷取得成功是很有快感的,做一個民族革命的圣人,萬民景仰的主人公,更有快感。端立舞臺中央,獨享聚光燈是對英雄的獎賞。
作品的可貴之處,是寫出了中國民族國家構建過程中,不同社會道路之爭的實際境況,一個民族富強的夢想,孕育在逼真性歷史環境中,使這種快感體驗比較結實而且端莊。作品中,知識分子主張實行憲政民主,中國成為文明世界的一部分,才是民族與人類的福祉,而民族主義的軍人團體及其附庸則認為民主派是漢奸,中國應該走德國式道路,以鐵血精神“淬煉”民族意志,在一個領袖、一個黨團、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理念下,強調對核心力量和領袖的崇拜與服從,以達到國家“超常規”發展、軍人團體擁有更多權益的目標。
長期的軍國主義思想宣傳,軍隊不受法律約束輿論監督等因素,使“新中華”軍隊暗流涌動,國內矛盾惡化,導致青年軍人斷然進行軍事暴亂,以清除漢奸為口號實行奪權,但是雨辰才是睿智無敵的主人公,——在雨辰事先洞察、暗中布置、突然回師首都的勝利進軍下,暴亂立即瓦解,追隨他共同締造軍隊與國家的何燧(傾向憲政民主),李睿(軍國主義團體代表),這兩種極端對立的理想主義者,都自殺了,但是他們不屈的靈魂,依然在看著這個國家究竟走向何方?
利用民族主義卻能夠不受民族主義反噬,這種想象中的快感不斷的好事只存在于文藝作品中,根據歷史實踐來看,民族主義狂飆的國家,會受到多重傷害,其一,敵視外界導致對外關系緊張,“清楚內奸”導致社會分裂,因此民族主義“自我實現”為民族內外的敵對關系,助漲暴力傾向,社會長期處于準戰爭狀態。其二,由于長期的封閉性、排他性愚民化教育,精神控制,使得國民認知能力、心理整合能力、創造能力,整體落后于世界趨勢,接受外來文明會產生扭曲感,妨礙現代化進程,社會走入歧途。其三,民族主義狂潮,很容易推動一個國家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發動對外戰爭,并為此付出無窮盡的成本,由于它必然的孤立而必然導致戰敗,害人害己。其四,在多民族國家內部,民族主義會加劇族群對立和分離傾向,并且難以化解,如果舊有社會秩序崩潰,國家分裂也隨之而來。
公民社會的建立過程,也是對民族主義精神操控進行祛魅的過程。在人民共識的基礎上,制定公平的社會規則,信息公開,價值多元,擁有眾多符合倫理的精神快感模式,特別是群體愿望實現模式,由人民自主選擇,是破解精神控制的良方。比如表現人性的光輝,靈魂的救贖主題,以寬恕與理性精神,構成超越對手的心理優勢,那同樣是一種快感模式,弘揚超越民族主義的人道理念,最終得益的是整個社會。
創作的倫理并非空話,創作者不可避免地要為接受者提供快感,乃至讓接受者對某種快感模式形成上癮與依賴,但是一個作者或一群作者,作為愿望—情感共同體中的主動軸心,不能濫用讀者信任,用精神控制損害接受者的智慧與倫理水準,以達到個人私欲,那是邪惡的騙術。創作是一種精神領域里的權利,它也要受到公共監督,——任何使接受者上癮依賴的事物,公眾都應該給以足夠警醒。
【注釋】
①[德]漢斯·羅伯特·堯斯:《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轉引自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143—145頁,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②③[美]諾曼·N.霍蘭德:《文學反應動力學》,潘國慶譯,84—86、102—103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參見美國批評家喬納森·卡勒對于閱讀期待和閱讀體驗中的逼真性論述。見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302—306頁,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⑤月關:《回到明朝當王爺》,起點中文網連載,http://www.qidian.com/Book/84024.aspx.禹巖:《極品家丁》,起點中文網連載,http://www.qidian.com/Book/105199.aspx.
⑥兩部小說與同名電視劇的情節有很大的不同。流瀲紫:《后宮甄嬛傳》,17k小說網連載,http://www.17k.com/list/8849.html.桐華:《步步驚心》,晉江文學城連載,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38029.
⑦網絡文學江湖上,人們把主人公不斷追求升級、不停打斗、情節單純、一條線平推的網文,稱作小白文。主要讀者群為人生經驗與知識準備較為空白的青少年。
⑧我吃西紅柿:《盤龍》,起點中文網連載,http://www.qidian.com/Book/1017141.aspx.
⑨“位面”:游戲、玄幻小說中經常出現的時空概念設定,通常是擁有獨立法則的宇宙空間。
⑩辰東:《神墓》,起點中文網連載,http://www.qidian.com/Book/63856.aspx.
11跳舞:《惡魔法則》,起點中文網連載,http://www.qidian.com/Book/163560.aspx.
12說不得大師:《傭兵天下》,起點中文網首發。
13比薩餅:《全球三國》,起點中文網首發。
14月蘭之劍:《鐵血帝國》,起點中文網連載,http://www.qidian.com/Book/1075.aspx.
15天使奧斯卡:《1911新中華》,起點中文網連載,http://www.qidian.com/Book/52712.aspx.
(康橋,供職于魯迅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