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也許不知道,剛剛開箱的雜志有著新生嬰兒般的味道,對我而言,這是一本雜志最美麗、最動人的時刻,也是電子時代所沒有的印刷業記憶,那些油墨味撲面而來的瞬間,美好得讓你忘記一路來制造雜志的艱辛。由此,開箱也是雜志傳統禮儀的一部分。”
《生活》月刊創意總監令狐磊對著他的一箱雜志深情告白,但那展露在眼前的精致封面不會有任何感應。
當全世界都試圖跟你互動的時候,唯有圖書固守著單向傳播的本質。而人的天性就喜歡給自己“找別扭”,偏偏愛他壓手的重量,紙墨噴香的味道,享受那不被打擾的時光。
但無論我們多么抗拒手機屏幕上血腥、挑逗的文字,翻書頁時冰涼的觸感,文字載體的替換都會像紙張取代竹簡般不可阻擋,數字出版的時代終會到來。
不過那些殷切期盼它的人們卻又常常遭遇失望:數字出版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狂潮般撲面而來,而是像那遲遲沒有砸到地板上的另一只鞋,因為期待,等待的過程讓各位苦痛煎熬。晚一步怕錯過先機,早一步怕死在沙灘。
當亞馬遜攜帶Kindle在中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時候,人們企盼這將是另一只鞋掉落的催化劑。
可是,一旦亞馬遜龐大的資源和生態系統為中國醞釀出一套完善的數字出版標準模式之時,亞馬遜是否會成為那只名為帕克的老虎?中國出版鏈條上的各個角色是否會猶如那少年Pi?當他們被風暴擠到同一條船上時,市場重塑的過程就是少年和老虎的對決,他們亦敵亦友,必須相互搶食,卻又難以分離。
亞馬遜也許是最好的同行者,他讓出版人恐懼,而恰恰是這份恐懼讓他們保持清醒,跟隨他的需求,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
這是一場奇幻的漂流,又是無法回避的弱肉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