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歲的著名畫家巴山老人,現在仍然是“空中飛人”一族——主要利用自己固有的一些影響力,參與一些公益活動,如義賣捐助等。鄉音未改,只見平易,難怪當年他在韓國開畫展時,一個大學生說,巴山先生與我們過去看到的畫家不一樣,他不像畫家,像鄰家的爺爺。
踏入巴山老人的家門,一股濃厚的藝術氣息撲鼻而來:這些年來巴山父女的杰作琳瑯滿目,掛滿了客廳四面雪白的墻。說起巴山,不能不提一個人——他的女兒巴燕。談起女兒,巴山老人的眼睛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顯然,女兒就是他的驕傲。“我們是同學”,巴老開心地笑著說,眼睛瞇成了一條線。巴山戲稱自己在家中是巴燕的“老書童”,外出時是巴燕的“老馬童”,是巴燕的“同窗”云云,皆因巴山為了培養巴燕學畫,他和女兒一塊參加中國書畫研究社書畫班的學習,與女兒一同上課,一起完成作業,一同舉辦書畫展,慈父、嚴師、同窗,巴山一人力肩多重角色。
女兒是同學,亦是伙伴
“她5歲開始學畫,那時候我陪她去上學,就在一邊旁聽,不像別的家長在外面看書或做其他事。一段時間下來,老師發現了我,覺得我畫得不錯,還讓我為他代課。”其實,兒時的巴山就夢想自己有一天能成為一個畫家。上小學的時候,從印刷粗糙的美術課本中,他第一次“認識”了我國水墨畫大師齊白石,自此崇拜備至。在巴山當時幼小的心靈里,藝術的種子悄悄地發芽。
在女兒巴燕5歲多時,巴山一心想把她培養成一個畫家,便領著她走進中國書畫研究社的大門。從此,父女倆人并肩學畫,聯手撬開藝術的大門。
從工程師步入畫壇是巴山生活的新起點,那一年,他46歲。人一旦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投入其中,似乎就有永遠使不完的勁。不惑之年的巴山重新拿起久違的畫筆時,他心里重燃起兒時夢想當畫家的希望之火。巴山作起畫來幾近癡迷,有時睡夢朦朧的巴山腦子里突然跳出一只活蝦,他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拿起筆就畫,直到天亮,家人還以為他腦子出了毛病。心緒難平時,他關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書寫長篇《千字文》,為了更好地畫好蝦須,他在案前一畫就是3個月.對于一個沒有內心定力,沒有一股子韌勁兒的人,畫能心靜如水?
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里,名氣最大的畫蝦者莫過于畫壇巨匠齊白石。巴山崇拜白石老人,而他更欣賞老人“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名言。他在苦心研究白石老人畫蝦技藝的同時,對蝦的透明感、立體感和動態神韻方面作了大膽創新,自成一格。
1985年,香港獅龍洋行董事長攜帶一幅《百蝦圖》出境時,被海關人員視為“齊白石的傳世之作”而扣查長達40多分鐘,盡管國家有關部門饋贈的這幅畫上赫然寫著“巴山畫于北京”,且蓋有“巴山”印章,但還是讓海關人員幾度躊躇。此消息不脛而走,如一石擊水,隨即在香港及東南亞國家的書畫界和收藏家中廣為傳頌,巴山因筆意與白石同而聲名大噪。
巴山、巴燕作畫經常是父女合璧、中西合璧,有共性又各有個性,花鳥人物,山水書法都表現出他們父女倆心靈相通、相親、相依。由于巴山博大的愛,家庭充滿了溫馨,也使巴燕養成了明快開朗的性格,這對她形成放逸、大氣的畫風有很深的影響。近30年來,巴山父女在藝術世界不斷追求和創新,巴山擅長水墨和造型,硬朗清矍,而巴燕擅長色彩,清逸空靈,因此兩人的作品常常是合作而成的,在國內外畫壇極為罕見。
巴燕現為法國伊迪文化傳播公司副總經理。她師承傳統而又大膽融匯西方繪畫手法于中國畫之中,很有靈氣。其作品參加過聯合國新聞部和日中友好協會主辦的國際和平年畫展、炎黃子孫和各國友好大賽展等并獲獎。受韓國國會議長黃珞周親切接見時,黃珞周稱贊其“成長喜人,后生可畏”。“我覺得孩子就應該從小開始培養。他就像一張白紙,只要你耐心去引導,就會朝你想要的那個方向去發展;但前提是你要發現他在哪個方面有天賦。”巴山語重心長地說,依然笑瞇了他的雙眼。
父女同心系慈善
廣東省羅定市瀧水中學黃錦光校長含淚給巴山寫下一封感謝信,30多幅作品,幾百萬元的捐贈款,終于讓瀧水中學的校舍煥然一新。瀧水中學是我國著名愛國將領蔡廷鍇倡建的學校,校風好,辦學條件一直未能得到很好改善。2008年4月27日與7月21日,巴山先生將自己和女兒巴燕合作的書畫作品無償捐贈給學校,只想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好的學習條件。
“巴山夜雨漲秋池,擾擾紛紛蝦戲”,這是趙樸初老人對巴山先生的贈言,面對紛紛擾擾的物質世界,巴老絲毫不為名利所動。有人曾經出巨資要做他的經紀人,巴老不是與其談條件,而是先問:我的畫可以送給貧困地區的學生嗎?我的畫可以作為禮物贈予國外友人嗎?當他得知要經過經紀人的同意才可以做時,巴山老人斷言謝絕了。他激動地說:“我們要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促進和平友好事業盡自己的力量作出貢獻。”早在1999年,巴山一家應邀參加摩納哥、法國馬賽市和里昂市春節系列共慶友好活動,巴山巴燕為摩納哥君主、馬賽市、里昂市創作了國畫并當場贈送。摩納哥與法國官方和民間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被珍藏,成為中摩、中法友好的永久見證。
為減少國家外事費用開支,巴山巴燕作畫分文不取,連參加活動的出國費用都由自己承擔,中國駐法和駐摩使領館多次電話和致函,稱贊巴山巴燕的畫展使西方人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贊揚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和對使領館工作的支持作出了杰出貢獻,法國里昂市也寫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
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組委會準備書畫展,向全國書畫界發出150封信征集作品,回信者寥寥。巴山以個人名義與書畫界朋友聯系,征得30余幅精品,與女兒巴燕,一起捐贈好幾幅畫,題字更是獨樹一幟:“五洲群雄奪魁首,四海遨游傳友情。”布展時巴山8點鐘就已攜畫站在門口,人們被他的熱忱、謙遜和執著所深深感動。
談到近期的創作打算時,巴山說:“對于當前的美術創作,要強調的是藝術家的良知與責任感,要摒棄金錢的誘惑,要摒棄犬馬主義、市儈主義、拜金主義的沖擊,要在美術創作的題材、體裁、主體、語言及風格多樣化上下工夫,我不會辜負黨和人民的養育之恩,永遠堅信,人品純凈,畫品方能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