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半年前的那場人事變動,從現在看來,很可能是在為下一場戰爭“選帥”。
2012年6月,之前主管三星核心零部件的副董事長權五鉉突然就被推到了公眾面前,成為三星的CEO。此前,與大部分韓企類似,三星慣常會在每年年底宣布高管調整,并使調整于第二年初生效。可半年前的這次調整卻不同于往常,甚至沒有半點征兆。
業界愕然之后迅速歸于平靜:如此“鐵腕”、“旋風”和出其不意,正是三星集團最高領導人、三星電子會長李健熙的風格。
李接任三星后辛勤耕耘25年,塑造了三星這一巨無霸經濟體,有著不可動搖的至高無上的權威,在韓國他甚至是被稱為“經濟總統”。他在內部實行集權制管理,享有最高權利,他果敢善謀,決策從來高效、迅速,咨詢后直接拍板即可。因此,三星此舉,必不尋常。
換帥不過是三星全球戰略調整的一部分,隨后引發的是三星內部產業結構和運營結構的變化。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公開指出:“5~8年后,消費者的‘拼湊式’消費將被‘方案式’消費替代,未來,三星將從面向消費者的電子消費公司更多轉向后臺架構公司,這將決定三星的長遠競爭力。”
三星通信、手機產業正從產業下游(硬件)向上游(軟件/系統)完善。在今天看來,Tizen正是三星大膽嘗試的一個方向,換帥也正是三星布局Tizen、擠入移動端OS市場的重要一步棋。“二戰”來臨的前夜,局勢已經有兇猛之意。
然而,權五鉉有足夠的把握嗎?眾所周知,此前三星的CEO無一不是李的執行者而已。已過古稀之年的李健熙已然“廉頗老矣”,三星也還尚沒有培養起真正到位的、成熟的接班人,它有能打贏戰爭的強人嗎?
李健熙鐵腕換帥
權五鉉的榮耀可能在未來
執掌帥印的那天,權五鉉收獲了一份來自集團的禮物:當天三星公布了一項價值19億美元的芯片產業投資計劃。
權五鉉現年60歲,于1985年作為一名芯片工程師加入三星電子。他于1992年成為三星電子存儲芯片業務高管,并于1998年成為新開展的邏輯芯片業務的第一批高管。
之前身為三星電子半導體事業部社長,權五鉉主導著集團的存儲業務、系統大規模集成電路業務和LED業務。盡管三星的明星人物永遠是李健熙,但權最被稱道的是,在其前任崔志成掌管的消費業務陷入了困境之后,權五鉉掌管的核心零部件業務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成效卓著。
在智能手機的成本構成中,芯片的貢獻巨大。正是憑借半導體芯片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三星成為蘋果公司iPhone和iPad芯片的生產商,進階成為蘋果“甩不掉”的合作伙伴。
與此同時,不斷借助產業鏈縱向垂直整合帶來的優勢,三星手機“機海戰術”也日趨風頭強勁。近年來,當蘋果iPhone風生水起之后,也只有三星可以匹敵。而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三星,放棄iPhone,三星在Galaxy系列手機上也爭取到了愈來愈多的用戶。
三星的財報中,運營利潤節節高,其中,移動通信部門已經占據了總營收的一半以上。三星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機銷售強勁。
但單單只是硬件上占據了有利地位還遠遠不夠,三星要向上游完善,要從根本上在手機生態的戰場上贏得一席之地。毫無疑問,權五鉉是對芯片業務、手機業務最熟悉的一個。在接任CEO后,作為集團副董事長,權五鉉繼續負責零部件業務。
權五鉉當時在就職演講中就表示,為維持三星電子在科技產業的領先優勢,他們必須加強軟件競爭力,他們會特別專注于提供新的用戶體驗,并透過加強、改善軟件、UI、設計和“解決方案”這幾方向來達成。
不可否認的是,盡管三星正處于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段,但權五鉉面臨的挑戰也最是嚴酷。在移動互聯時代,產業鏈延伸至上游,其實極復雜且多變,三星需要保持一個合理的節奏。
權五鉉并不掌管消費類產品業務。眾所周知在三星CEO并沒有多少實權。很多媒體都說權是最沒有權勢的一個CEO。但權五鉉卻有可能成為最有權勢的一個CEO,因為如果三星向全產業鏈的邁進成功,他將被賦予一切榮耀。
權五鉉繼續交出滿意的答卷。三星的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運營利潤為8.12萬億韓元(約74億美元),同比增幅達91%,創出了歷史新高。其中,第三季三星移動通信部門的營收為26.25萬億韓元(約239億美元),占到了三星本季總營收的一半以上 。
這給予了三星在通信市場繼續綜合縱深整合的更大動力。
不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李健熙驅趕三星兇猛轉型
權五鉉帶來的改變是三星轉型中的重要一環,是最近一年李健熙不斷大刀闊斧中的一步。
鐵腕換帥之后,李健熙一直持續不斷在調整。12月5日,三星又開始進行總經理級別的人事調整,其中包括任命副總裁等人事調整規模。據悉,三星高管的調整人數多達七八名。這意味著三星集團旗下的30多家主要公司中,約20%的掌門人被更替。這次退出經營一線的總經理年齡大部分在60歲以上。
盡管對于三星而言,變動已經是常態,但2012年三星的調整顯然超乎往常,三星中國也不例外。
2012年12月21日,超過800位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管理者聚集北京九龍湖山莊,在回顧展望中國區業務的同時,也發布了中國區最新的組織架構和人事調整。
事實上,在最新的調整中,李健熙謀局手機業務的決心和野心也愈發明顯。因為,讓三星中國的一位員工無不擔心的是2013年業績指標——2013年中國區的整體目標是240億美元,手機要拿下160億。
這意味著三星電子在中國區要實現超過40%的同比增長,如日中天的手機業務需要同比增長近60%。這位員工顯得忐忑,他對自己所在的三星手機業務能夠創造出過去那般的輝煌很懷疑——憑借Galaxy系列的明星產品效應和充足的市場推廣資源,三星電子一舉扭轉2009年手機業務虧損的狀態,自2010年起手機業務不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但任務就是這樣“強硬”地下來了。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上世紀90年代,正是李健熙喊出了著名的口號 “除了老婆孩子,其他都要換”,帶領企業進行“新經營”革命,為三星在新世紀取得巨大成功奠定了基礎。如今,盡管更多亞洲及全球各界人們知曉的是三星品牌,而非李健熙,但這毫不影響他連續數年穩居韓國第一富豪的寶座。
25年后,李健熙仍然要堅定不移地謀變。在權五鉉履新一個月后,三星集團向旗下三星電子、三星生命、三星物產等下達命令,要求全體員工提前上班時間至早上6點半。希望借此讓員工認識到三星正在處于危機中,增強危機意識。
1996年,李健熙親自點火燒毀了15萬件不合格的電子產品,在公司內引起巨大震動,從此,三星專注于產品質量至今。近年來,三星在李健熙的“驅趕”下,營造出了不亞于日本企業當年的“變態”文化:三星電子的價值創新中心設在位于韓國水原市的一幢五層樓的建筑里。其頂層有42個宿舍房間,每個房間有兩張床。只有受邀者才能進入這幢建筑物。研發人員在這個創新中心,每周7天,每天24小時晝夜不分地開展創意生成、創意實驗、創意轉化。對于許多產品研發團隊而言,只有解決問題才能回家。
這比當年華為備受爭議的“床墊文化”相比,幾乎更加令人難以接受。
而更加殘酷的是三星的“一票否決制”,去年5月Galaxy S III智能手機發布的前兩周,三星前任副董事長崔志成下令,丟棄50萬個藍色手機外殼,原因是他不滿意該外殼的銀條超薄設計。
2012年12月1日,三星集團隆重慶賀了李健熙執掌三星權杖25周年。可李健熙已忙碌到不太有精力抽出時間來回顧過去,他的心中仍然充滿著危機感。李健熙在2008年時曾因偷稅漏稅而辭去其在三星所擔任的職務,但他在兩年之后應韓國總統特赦,再度出山。他在復出時表示:“我們處于一個真正的危機當中。全球頂級企業紛紛受創,(我)不確定三星是否也將如此。三星如今推出的大多數產品和業務將在10年內消失。我們應該重新開始。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星高管稱,現在公司內部已經通過獎勵和獎金的方式鼓勵新想法的出現。李健熙本人就對新技術和設計非常感興趣。現在每年三星都要向國外派遣幾百名管理人員學習西方的管理藝術,同時也大量聘任海外的職業經理人進入本土工作。
李健熙在最近的致員工的講話中稱,“三星要保持警惕。應當尋找與三星集團未來息息相關的新業務,來維持集團業績的增長”。
如今的三星,李健熙打造的一股嗜血的狼性文化已經成型,對于未來的饑餓感,很可能讓它成為亞洲企業挑戰歐美科技巨頭的旗幟性力量,并贏得一批利益追隨者的好感。
“他一開口,沒人敢說不”
后威權時代如何搭建
作為三星的絕對權威,李健熙對于三星未來的走向是起決定作用的。
在三星內部,據說李健熙開口時,幾乎沒有一個人敢說“不”。正是由于他的果敢、決斷和完美主義,才有了如今的改變和布局。
不過,業績所關注到的是,在三星轉型的重要當口,變動對于三星這家亞洲最顯赫的財閥集團,還只不過是細枝末節的變化。事實上,對于三星而言,未來一段時間內,董事長李健熙的接班設計是影響三星競爭力的最敏感問題。三星也在這一關鍵當口把接班事宜提上了日程。
三星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更是一家典型的世襲制家族企業——成立于 1938 年,由李健熙的父親李秉喆創立,李在镕是第三代管理者。三星的家族成員在高管中比例超過10%,掌握著絕對控制權。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家族企業是三星崛起最大的優勢,也是三星轉型時期最大的絆腳石。李氏父子的交班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三星進軍產業上游的成敗。在2012年12月5日的人事調整中,最引人注目的人事動向是:三星電子正式宣布,任命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李在镕為董事會副主席。
李在镕是李健熙的獨子,畢業于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擁有MBA學位,并于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91年加盟三星電子。2009年,李在镕被任命為三星電子副社長,次年升為社長兼首席運營官。從種種跡象來看,三星顯然并不會打破世襲的制度,李健熙要為未來家族企業的繼承權鋪路。
不過,將李在镕晉為董事會副主席,距離2010年李在镕被晉升為社長兼首席運營官的時間很是短暫,“富三代”李在镕曾經的慘敗經歷仍然讓人記憶猶新。
2000年李在镕剛回到韓國,在三個月里創立了e三星等14家互聯網企業,并作為大股東開展互聯網業務。但一年以后,隨著風險投資泡沫破滅,這些互聯網企業迅速走向衰落。最后由三星旗下的第一企劃和三星SDI等8家公司購買了李在镕持有的互聯網公司股份,才挽回了他的經濟和聲譽的雙重損失。
不過在三星與作為蘋果硬件供應商的“蜜月期”時,李在镕每年都要去蘋果“取經”,在他“創業”失敗時,喬布斯還曾對他進行過鼓勵和指點。
業界眾所周知的是,高度集權的三星在決策機制上采取的是“鐵三角”模式。李健熙就是這個三角的頂端,擁有最權威最強大的權力。他依然牢牢控制著三星的一舉一動,李在镕一直還沒有充分的空間和機會去施展能力。
在三星轉型的重要當口,尚未有過打勝仗經驗的李在镕能順利完成重任,繼承三星的衣缽嗎?李在镕接班后,是繼承父親威權,還是按照年輕人的想法去改變三星文化的基因?
業界的質疑是,和李健熙相比,李在镕顯然缺乏父親那樣的領袖風范、商業眼光和企業家精神。而且,更重要的,李在镕升任董事會副主席之時也恰是三星要深入布局全產業鏈,要借力Tizen重塑之時。姑且不論三星與蘋果正在全球四個大洲展開法律訴訟大戰,面臨的巨大挑戰和考驗。
李在镕或許很難脫離掉父親的光環,李健熙個人影響力過大也影響了公司的治理結構、制度建設等。守業的難度遠遠超過創業,富三代李在镕未來表現如何還是未知數。
業界要等待多久才能知曉三星的新掌門能否在之后的市場競爭中勝出?起碼,就目前來看,在三星向產業鏈上下游完善、充實其軟實力的過程中,三星還要依靠李健熙這樣的強人。
智能手機戰場3大陣營
蘋果iPhone
App Store + 利潤分成
App Store里的軟件70%都是收費軟件,蘋果提出和開發者3:7分成。蘋果將手機從硬件時代帶向了軟件時代。App Store為手機軟件的開發者們提供一座金山,直接產生一個產值達數百億美元的產業鏈。
谷歌Android
開放手機聯盟 + 免費開源
Google和幾十個手機相關企業建立了開放手機聯盟。成員包括摩托羅拉、HTC、SAMSUNG、LG、Intel、NVIDIA、SiRF、Skype、KUPA Map 、MTK 以及中國移動在內的34家技術和無線應用的領軍企業。這34家企業中不包含Nokia、微軟。
諾基亞+微軟
硬件+軟件,開發者,運營商
“諾-微”聯盟的建立,有助于打破正在由蘋果和谷歌制定的游戲規則,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領域形成事實上的“第三極”,并給智能手機市場增添了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