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管理層都非常清楚一件事,“招聘”是他們每年的重點工作,而在總裁張晨看來,它更是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的頭等大事,“如果我們的人才贏了,雅虎肯定就贏了”。
5年前,張晨向總部請命來中國發展,他堅信這個由中國人創立的公司一樣可以由中國人實現它的復興。“北京要成為雅虎研發的引擎,未來的核心產品將從這里誕生。”張晨回到中國的目標很明確,總部也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盡管,在谷歌和Facebook時代,雅虎這支紫衣軍團的光環變得暗淡,但是這家公司在全球仍然保持每月超過7億的“觀眾”。更讓其他互聯網公司羨慕的是,雅虎的業務和投資能產生充裕的現金流,足以讓雅虎做任何想做的事。
張晨能夠回國發展也有賴于此,充足的現金流將幫助他建設一支“高質量”人才的隊伍,而這支隊伍挑起的將是雅虎技術、平臺、產品的未來。
重塑“金字”招牌
雅虎的“招才童子”
張晨用“打破腦袋都要擠進雅虎”形容自己剛剛加入雅虎時,這家公司雅虎在職場的熱度。如今,他希望在北京也能看到同樣的情形。
和許多跨國企業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的出發點如出一轍,雅虎全球在北京創建研發中心也是因為中國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和相對完備的教育基礎。“中國的人才優勢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以科學為驅動的核心產品研發體系。”這是張晨決意來中國發展的原因之一。
不過,現在在中國互聯網領域招徠優秀人才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個行業的競爭相當激烈。
位于北京市五道口王莊路1號的清華同方科技大廈是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的大本營,這里正在成為國內智慧密度最高的寫字樓。研發中心每個月的全員大會都設有專門的環節來解決員工提出的問題,哪怕是最細枝末節的建議。比如,晚餐是否能夠早一點提供,公共區域除了游戲機,能否為女性員工放幾個跳舞毯等。
“所有問題都能在當月得到反饋,我們就是要給他們最好的環境,希望他們在這里開心工作。”張晨表示。
“除了提供優越的辦公環境,雅虎北京研發中心還將靠創新文化、全球化核心項目吸引人,讓員工有機會參與全球化的產品項目,以獲得更好發展空間。”所以,張晨很清楚如何吸引人才。
“優秀的技術人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我們會通過雅虎全球最核心的項目在中國不斷地吸引資深的工程師、科學家、產品經理加盟,以此確保團隊始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張晨如是說。
短短三年的時間,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從幾個人發展成為近400人的團隊。北京團隊的創新成果曾在一年內為雅虎創造了逾3億美元的收入。“來到雅虎的每個人都充分地體現著他們的價值。”從某種意義看,張晨重塑了雅虎的“金字”招牌,優秀的人才從開始對雅虎的觀望變為追逐雅虎的offer。
“我們從事的是真正的核心技術與產品研發,我們的研發成果總是會以最快的速度遷移到雅虎面向全球億萬用戶的產品中。”在去年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成立三周年的時候,張晨回顧團隊取得的成就時顯得非常興奮,“未來雅虎還要繼續招人、招人、再招人。”
如今的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已擁有近400名頂級科學和工程人才。隨著機構的發展壯大,研發中心所承載的期許與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今后,研發中心將更主動地投身創新、加速創新、主導創新,同時,為強化團隊的戰斗力,培育更多的實用型人才,研發中心還將逐步建立起更加合理和完善的培訓體系,充分利用內部資源使初級研發人員能快速汲取經驗,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出色人才。”張晨表示。
從“零”到“核心”
做聰明人的“管家”
當北京研發中心聚集了越來越多“聰明人”的時候,爭執也沒有一刻停止過。不過,研發中心后來的核心產品的大多數,恰恰來自于“爭執”的成果。
“研發中心最大的優點是給員工發揮的空間,創造能夠激發他們創新的條件。”過去16年在雅虎的經歷,讓張晨積累了很多管理經驗,他懂得如何管理招來的這群聰明人。“我們不斷地強化研發人員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創新,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的角色也正在從被動接受任務向主導創新轉變。”
用頭腦風暴的方式激發員工的創想是張晨最擅長的,這一招在研發中心創立初期尤其奏效。張晨每周都會召集大家討論:基于雅虎的平臺,研發中心應該做哪些創新。
通過點滴的積累,整個團隊完成了由量變到質變的升級——從總部移植而來的項目相對減少,由北京主導的研發項目卻逐漸增多。“而且,前幾年我還會常去美國做一些介紹、強調北京研發中心的工作,現在已根本不需要,因為北京團隊已在雅虎內部贏得了可以信賴的美譽。”張晨表示。
2012年6月,雅虎的“個性化平臺”研發開始向北京遷移。這是一個關乎雅虎未來命運且十分艱巨的項目,北京研發中心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解決了個性化平臺存在的許多痼疾,實現了整個平臺的平穩轉移,也讓總部信服了這個團隊的戰斗力。未來雅虎眾多核心產品都將基于“個性化平臺”進行研發,而雅虎新任CEO梅耶爾親自主導的個性化主頁項目,就即將在這個平臺上運轉。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而今北京團隊在雅虎全球研發體系中的角色已經從“助手”升級為“主人”,就項目而言,研發中心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一些大型的核心項目甚至已被整體移至北京來實施。獲得更大的掌控權當然是好事,但對張晨來說,這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對雅虎的責任,對全球7億多用戶的責任。
用戶體驗為王
不在“象牙塔”里做研究
“雅虎正在贏得越來越多的廣告主和用戶的歡迎。”在張晨看來,實現廣告主和用戶這對矛盾體的雙贏得益于雅虎在技術上的創新。
“無論對用戶也好,對廣告主也好,個性化都非常重要。”張晨認為,當下搜索廣告是最有效的廣告,因為廣告主能夠明確知道用戶的意圖從而提供個性化服務,而傳統的廣告則不那么在乎受眾是誰。
今天,如果你用雅虎搜索一位體育明星,那么,相對應的會看到有關這位明星參加比賽的球票信息。“這已經不僅僅是個廣告,它對球迷來說就是有用的資訊。”張晨解釋。同樣,廣告主可以通過雅虎找到這群體育愛好者,無論他們在哪個城市。
研發中心的團隊并非是在“象牙塔”里做研究,比如,關于個性化的內容設計,他們會用1%的用戶來做測試。“體驗的好壞用戶說了算。”張晨表示。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樣本的測試,“我們每次拿出幾個樣本,然后根據結果看哪個樣本的用戶停留時間比較長。”
對于優質的樣本,研發團隊會在此基礎上繼續優化。“過去,如果一個軟件好用,可能會延續用好幾年,才會有下一個版本。現在,一旦發現好的應用就要及時更新和改良。”這也是張晨和他的團隊現在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QA
對喜歡的事會執著一輩子
數字商業時代:在雅虎快16年了,這個企業曾經很風光但是也經歷了黯淡的時候,為什么還不離不棄地留在這?
張晨:因為每天都有變化,每天都讓你感到驚喜。我看到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互聯網改變了億萬人的生活,讓他們的交流更順暢,獲取信息更便捷,我希望能夠繼續做這種有意義的工作。另外,雅虎文化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對雅虎有很深的感情,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記憶。此外我們的創始人也是中國人,要知道在硅谷,中國人創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所以我個人也非常驕傲。
數字商業時代:你講到有一段非常好的記憶,能舉個例子嗎?
張晨:在雅虎,同事之間關系很簡單,相處很融洽。早年,經常會看到我的同事被剃光頭和文身,我們會經常打賭。比如,預測股票市值,或是猜測主流的應用。輸了就會被剃光頭,或者被文身。那時候我們非常著迷的另一件事,就是看到我們修改了幾行代碼所帶來的改變,就能對幾千萬用戶的體驗產生影響,那種影響力和成就感都是非常大的。
數字商業時代:在美國待了20年,在雅虎待了10多年,毅然決定回國會覺得很冒險嗎?
張晨:我一直很想回國做一些事,后來做了一些調研,覺得中國人才濟濟,完全可以把雅虎的業務做得更好。我覺得現在是一個拼人才的時代,事在人為嘛,中國有最好的世界級人才,我們當然要到中國來。
數字商業時代:對雅虎新任不久的CEO梅耶爾,你的評價是什么?
張晨:她是個以人為本、極端重視員工感受的領袖。雅虎的組織結構很扁平,基層員工都可以和梅耶爾直接交流。舉個例子,雅虎內部有個叫PBJ的平臺,翻譯過來就是“簡化流程、去官僚化并消除阻礙”。大家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在上面提,其他可以員工投票表示支持。如果某個問題超過100票,梅耶爾本人就會重點關注它,并且馬上進行解決。
留住員工最好的方式之一,首先你要傾聽他們的聲音。北京研發中心也有類似的方式,比如每個月全員大會上專門解決員工問題的環節。
數字商業時代:現在,你認為雅虎給你帶來的最大興奮點是什么?
張晨:個性化。我們CEO不久前說過這么一句話,她說雅虎將致力于讓全球的用戶日常體驗更加精彩和愉悅。這個很重要的一點是基于在個性化的服務上面。Facebook的CEO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只在你家門前垂死的小松鼠也許比非洲死去的人更讓你關心。所以,個性化的體驗,就是把個人的意義帶進互聯網絡,這是我最興奮的。
數字商業時代:如何讓你和你的團隊保持持續高昂的戰斗力?
張晨:首先,我們會不斷地強化研發人員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更加主動地進行創新,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的角色也正在從被動接受任務向主導創新轉變;其次,我們會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培訓體系,充分利用內部資源使初級研發人員快速汲取經驗,快速成長;最后,優秀的技術人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我們會通過雅虎全球最核心的項目在中國不斷地吸引資深的工程師、科學家、產品經理加盟,以此確保團隊始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記者手記】
創收就是創新
“未來充滿了難以測知的挑戰。”在張晨看來,想讓雅虎保持最佳狀態,僅靠空談和許愿是萬萬不成的,必須得腳踏實地把每件事都做好。
“尤其是在北京,我們手里正緊握著對雅虎的明天而言至關重要的核心產品研發,能否將這些產品做到盡善盡美,并獲得產業及億萬用戶們的由衷肯定,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張晨表示。
對于創新,很多人看法都不同,而對張晨來說,創收也是一種創新。“假如雅虎收入增加1%,這一定是創新的結果,而且這樣的創新也很有吸引力。”張晨認為,團隊接手的是雅虎最核心的業務,而雅虎的營收將關乎每個人創新的成果。創新要講求務實,踏踏實實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