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造“雙百億”出版傳媒集團是當下各省(自治區、市)文化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文章分析了打造廣西“雙百億”出版傳媒集團的可行性、優勢和困難,提出政府應統籌規劃積極支持打造廣西“雙百億”出版傳媒集團;接通出版發行產業鏈;將集團上市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規劃之中;以重大項目的培育與實施,支撐和推動大型文化企業的快速發展;在北京建立廣西出版中心;打造一支過硬出版傳媒隊伍;政府應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資金及政策扶持等建議。
關鍵詞:廣西;文化產業;出版傳媒企業;“雙百億”
中圖分類號:G23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3)04-0096-06
2009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在三到五年內,培育出六七家資產超過百億、銷售超過百億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型出版傳媒企業。”從此,“雙百億”成為了國內有實力的出版傳媒集團的發展戰略目標。目前鳳凰出版集團等6家出版集團已實現了“雙百億”(見表1)[1]。河北、山西、河南、上海世紀、湖北長江、讀者(甘肅)、新華文軒、云南等出版集團也將“雙百億”作為發展目標。
表1 6家已實現“雙百億”的出版傳媒集團近況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出版年鑒》及報刊資料整理。
廣西出版傳媒集團(下文簡稱集團)掛牌較晚(2009年12月),成立伊始就提出了“合作創新,跨越發展”的戰略。目前集團形成了新的產業格局,主要業務涉及出版、印刷、貿易、地產等多個領域。該“集團爆發出驚人的發展力,各項經濟指標每年以兩位數增長”[2]。2012年的總銷售收入30億元,總資產33.8億,凈資產21億,奠定了跨越式發展的基礎。
一、打造廣西“雙百億”出版傳媒集團的意義
(一)打造“雙百億”集團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迫切需要和實現“中國夢”的企業愿景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提高中華文化對世界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培育我國知名大型文化出版傳媒企業是必然選擇。要使中國成為文化強國,迫切需要“造大船”。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博物館時提出了“中國夢”[3],指出“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快實現“雙百億”是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的夢想和愿景,是集團發展的階段性目標,也是“中國夢”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二)打造“雙百億”集團有利于加快廣西實現民族文化強區的步伐
廣西自治區黨委提出,到2015年實現民族文化強區的目標。根據《中國經濟年鑒》統計資料,至2011年底,已有北京、上海、湖南、云南和廣東5省市的文化產業增加值超過了5%,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2010年廣西文化產業增加值(200億元)只占全自治區國民生產總值的1.9%。如果沒有強大的文化企業作為支撐,就難以實現文化強區的目標。打造廣西“雙百億”出版傳媒集團,對廣西文化企業發展具有示范作用和帶動作用,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有助于加快推進民族文化強區的步伐。
(三)實現“雙百億”目標有利于集團做大做強
已成為“雙百億”的集團,他們通過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延伸產業鏈、上市融資、多跨戰略、新體制機制等一系列手段,實現企業快速發展。根據“馬太效應”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規律,在新一輪改革發展競爭中,如果不抓住機遇,不制訂出有效規劃,廣西的出版傳媒企業就會喪失發展機會。打造“雙百億”集團,是廣西出版傳媒向產業化、規模化、立體化和數字化邁進的需要,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強。
二、打造廣西“雙百億”出版傳媒集團的可行性分析
(一)新形勢給實現“雙百億”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
1.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有力地推動著文化產業發展。一方面,我國的各項事業發展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廣西的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人們文化消費能力顯著提升。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體系中要求文化產業增加值要占全國總產值的5%以上,可見,我國文化出版傳媒業的地位作用比以往更為重要。為了建設文化強國,國務院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新聞出版總署下發了《關于出版集團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意見、扶持優惠政策,為加速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 政府文化管理機構合并,有助于促生文化“雙百億”集團。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國家廣電總局合并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各省(自治區、市)兩局正在合并中。通過整合,有利于克服分設時的業務重疊、監管交叉、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和職責不清的弊病,提高政府部門的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兩者合并,內容資源與傳播渠道更便于互利互用、取長補短,有利于產業做強做大,有利于跨行業、跨媒體、跨領域整合[4],有利于打通整個文化產業鏈,從而促生更大的出版傳媒集團。
(二)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為打造“雙百億”奠定了基礎
1. 集團組織構架與產業板塊趨于合理。集團現擁有子公司18家,其中有8家出版社,辦有16種雜志;擁有1家大型印包集團、5家貿易公司、2家文化地產公司和1家文化投資公司;另有30余個各類股份公司和參股公司。集團產業分四大板塊:出版傳媒、印刷包裝、物資貿易、文化地產。集團的組織構架和產業板塊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拓展和完善,為產業的專業化、集約化、多元化和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集團成立以來,在取得顯著社會效益基礎上,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度提升,顯示出其合理性和快速發展的潛質。
2. 出版主業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集團圖書出版能力排名全國前10位左右。旗下的6家圖書出版社均有不凡表現和閃亮業績。廣西人民出版社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頗佳地履行了“黨社”職責,展示出輝煌成就。漓江出版社以出版中外文學圖書而聞名書業,在全國41家文藝社中排名前5。廣西教育出版社近年來出版規模迅速擴張,銷售碼洋直線上升。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開創了女性生活時尚圖書、動漫雜志、網絡經營新局面。廣西美術出版社大力開拓民族化美術教材,開展國際化組稿,標志性圖書快速增長。接力出版社是廣西出版界的一面旗幟,在國內外享有盛名,該社實力雄厚,影響力大,“雙效”顯著,“接力現象”備受業界關注。2003年以來,集團出版圖書3萬余種,出版碼洋100余億元,年均10余億元;有40多種出版物獲得國家“三大獎”,獲省部級以上獎項的圖書約1000種;有200余種(套)圖書成為全國優秀暢銷書,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3. 印刷包裝為產業轉型升級儲備了較強力量。2012年集團對下屬的各印刷企業進行了全面有力的整合,把分散的、勢單力薄的印刷企業整合為大型印包集團——廣西民族印刷包裝集團。新成立的印包集團下設13家子公司及參股公司,它是廣西最大的書刊包裝印刷企業,經營范圍涉及書報刊印刷、包裝裝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以及印刷物資供應、印刷維修服務、物流、物業服務等領域,總資產4.5億元,在職員工約600人。印包集團規模擴大、技術力量雄厚、生產能力強大,居于廣西同行業之首。印包集團的成立對集團產業集約化經營和產業轉型升級將起到顯著的提升作用。
4. 物資貿易成為推動集團出版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集團下屬的廣西陽光紙業公司、廣西圣力商貿有限公司等5家貿易公司經過資源整合、利用民營力量和創新機制體制,努力開拓市場,實行多元化經營,大幅度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定價話語權,銷售規模翻倍增長。這是企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所致。一是大力擴建銷售網點,不但在國內而且在越南等國家建立銷售網。二是擴大產品種類,從文化用紙到造紙相關產品。三是拓展經營范圍,從文化產品到社會產品。四是開展項目合作,即以項目與其他企業合作。五是延伸產業鏈,尤其是拉長上下游產業鏈。六是積極吸納社會資本,引進靈活高效的民營機制,使企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活力。物質貿易板塊為集團延伸產業鏈、實施多元化經營、迅速擴大銷售規模起到顯著增效作用。
5. 文化地產對集團實現“雙百億”助益顯著。文化地產運作得力可大規模提高集團資產,各地集團將其作為集團資產重要的提升手段。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文化地產運作頗為顯效和有較好預期,如購置土地開發利用,為老印刷企業新建廠房,為產業調整和資源整合奠定基礎。再如,集團在南寧市運作城市綜合體項目,以文化商業增值20余億元。到2017年集團文化地產總資產力爭超過40億元。
6. 集團闖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出版發展道路。一是靠人才取勝,團結和吸引了一批知名作家,培養造就一批企業家、出版家,打造了一支較優秀的編輯隊伍,大膽引進了優秀人才。二是跨地域發展,大舉進軍全國大中城市,搶占出版制高點和重要出版資源,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建立了出版中心。三是以改革促創新,積極利用各種資源組建股份制公司,先后組建了各類股份公司和參股公司30余個,積極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創新合作方式。四是力挺品牌,收縮出版戰線,集中兵力實施重點圖書項目。五是注重塑造出版企業品牌、知名出版人品牌,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六是積極探索“走出去”發展,先后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版權貿易合作關系,大步挺進東盟,擴大“走出去”成果。七是大力開展多元化經營,積極整合印刷包裝資源,在北京等地建立印刷基地,不斷延伸出版產業鏈,推動出版產業向印刷復制、文化產業、文化地產等發展。
三、制約“雙百億”實現的因素分析
(一)集團總體規模偏小
造成集團規模偏小的根本原因,一是出版與發行產業鏈未接通,不能形成合力,還會產生內耗,相互競爭,各自為戰。已實現“雙百億”和把“雙百億”作為目標的集團,幾乎所有省新華書店都在集團內,出版發行連成一體。二是廣西經濟相對滯后,人們的文化購買力較弱。三是廣西圖書出版社少,圖書出版社的多少是衡量一個省(自治區、市)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廣西只有8家圖書出版社,與出版總量相近的省(廣東20家、湖南13家、湖北14家、遼寧18家、吉林14家、四川16家)相比較出版社數量少,而且有兩家在集團之外。四是廣西文化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布局分散,各自為戰,集約化程度低,市場贏利能力弱。
(二)上市工作有待努力
2011年5月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啟動整體股改上市工作,至今第一階段盡職調查工作、股改上市整體方案和財務審計報告已基本完成,盡職調查和改制上市整體方案、母公司設立和資產業務人員剝離及安置等相關子方案已初步設計。但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尚未成立,能否上市和何時上市沒有定期。沒有上市公司,就難以大規模融資、幫助企業整合資源,難以從產品經營到資本經營,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集團公司運營質量。
(三)出版資源稀缺,出版成本高
由于地理位置、經濟、文化等因素所限,廣西出版資源貧乏,表現有:一是作者資源少,尤其是大作家少,中科院院士廣西只有1人,國家級科研單位屈指可數,沒有知名學府。二是選題資源較少,出版資源分散。三是出版物質資源缺乏,紙張多從外省購進。四是渠道資源少而不暢。五是人才資源缺乏。出版成本高表現有:一是物流成本高,廣西地處祖國邊陲,出版物資運輸要花較多時間和費用。二是組稿成本高,許多書稿要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組織,耗費較多人力物力。三是廣西經濟落后,廣西出版的大眾出版物、課本教輔及農民用書定價較低,成本相對偏高。
(四)資金短缺
一是出版傳媒企業肩負社會責任,有的貼錢的產品必須出版。出版傳媒企業具有雙重職責,一方面,要成為黨的喉舌、政府的助手,始終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企業又要自我生存和發展,但是有的賺錢的產品不能生產,有的貼錢的產品必須出版,魚和熊掌要兼得,這種企業是難為的企業。二是傳統出版周期長,資金效率低,目前全國出版傳媒企業還停留在紙介質出版上,一種出版物從策劃經組稿、編輯、印刷到發行,即從投入到回款大約要1年時間,甚至更長。三是重大出版項目籌資難,數字出版、現代印刷、文化地產等發展資金不足。
(五)數字出版滯后
由于受到數字出版、網絡出版等新興業態的沖擊,紙質圖書及教材印刷業務將逐年減少,這將影響整個出版傳媒產業鏈。集團數字技術、辦公自動化、信息技術在出版、發行、印刷的應用與已實現“雙百億”的先進集團相比有明顯差距。盡管我們對出版數字化進行了嘗試和探索,但沒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編輯工作數字化程度低,精品高檔圖書常送到深圳、香港等地印制,離按需印刷的距離遙遠,運用信息技術開發網絡出版和多媒體出版的能力弱。面對數字出版的挑戰,傳統出版實現轉型升級有待努力。
(六)出版人才隊伍與形勢要求不相適應
在經濟全球化、出版數字化、集團規模化的新形勢下,出版傳媒業是一個頗新的課題,我們面臨著許多新問題、新矛盾,困難不少,挑戰嚴峻。我們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發展水平及體制和機制與新形勢要求不相適應,集團的出版人才集中表現三缺:一是現代經營管理人才缺;二是優秀領軍人才缺;三是復合型人才缺。出版隊伍集中表現三弱:一是管理隊伍弱;二是編輯隊伍弱;三是營銷隊伍弱。再有人才流失嚴重,社會普遍以為,出版業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一批編輯離開出版單位另謀他職。出版工作者的思想觀念也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七)企業包袱沉重
出版企業退休員工越來越多,包袱越來越重。過去出版社是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后退休員工的養老金雖然由社保負責,但單位還要予以補助,以享受改革成果。廣西民族印刷包裝集團的母公司廣西民族印刷廠是個老國企,離退休職工多,接近900人;在崗職工少,不到600人,設備陳舊老化,沉重的包袱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
四、實現“雙百億”出版傳媒集團的目標構成
集團“雙百億”目標分別由各年度目標(見表2)、各板塊目標(見表3)構成。從年度目標看,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成立后的第一年即2010年集團銷售總收入15.20億元,2012年為30.00億元,年均增長率為49%;2010年集團資產總額26.50億元,2012年為33.80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3%。集團規劃以2012年的銷售總收入和資產總額作為基數,用5年時間,到2017年實現“雙百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7%和25%(見表2)。銷售總收入已取得的增長率49%大于設定目標增長率27%,資產總額已取得增長率13%小于目標增長率25%。可見,資產增長任務更繁重,由于文化地產板塊潛力頗大,有望實現目標。
表2 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實現“雙百億”年度目標
從各板塊目標看,到2017年集團至少打造6個產業板塊,各板塊分別有銷售收入和資產額的目標值和增長率(見表3)。
表3 2017年廣西出版傳媒集團“雙百億”目標值及貢獻率
注:依據2012年集團有關數據,參考各單位2017年發展目標及設想估算而成。
五、實現“雙百億”目標的建議
(一)打造廣西“雙百億”出版傳媒集團應上升到政府統籌規劃的層面
由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制定“雙百億”發展規劃,報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經黨委、政府同意而聯合下文,形成政府紅頭文件,將“雙百億”發展規劃上升到政府規劃層面,有助于集團獲得更多政府支持,能整合更多資源有效實施。
(二)接通出版發行產業鏈
1. 出版發行強強合一。建議將廣西出版傳媒集團與廣西新華書店集團合并成大集團,這是快速實現廣西“雙百億”文化集團的有效手段,這樣做立竿見影,雙方的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額累加起來,就接近“雙百億”,在很短時間里就可以打造出廣西“雙百億”文化企業。文化企業的兼并重組,不乏成功的案例。如,2010年,遼寧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下發相關文件、召開專門會議,把全省市、縣新華書店整合進入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實施統一管理、統一運營。上海1999年成立了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又成立了上海文藝出版總社。為了適應全國出版傳媒業改革發展的新變化、新形勢,市委于2011年把文藝出版總社國有資產整體劃撥世紀出版集團,兩大出版集團整合一體,旨在打造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大型綜合性出版集團。
2. 出版發行強強合作。在廣西出版傳媒集團與廣西新華書店集團不能整合為一的情況下,建議政府推動兩集團的資源整合,尤其是桂版書和教材教輔發行資源的整合。以行政和市場的雙重手段,支持和推動兩集團組建股份制公司,以目標市場為重點,橫向一體化整合,將市場做大,共同維護拓展廣西圖書市場,擴大區內出版發行企業桂版書和教材教輔市場份額。出版產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才能接通產業鏈,集團成為健全的企業。
3. 支持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申報圖書總發行資質。廣西出版與發行兩集團分立,出版“一條腿”走路的狀況更為吃力,它嚴重制約了出版產業發展。為了生存,擴大本版圖書發行,各出版企業不得不建立自己的發行網絡,這種重復投資、分散經營的做法,造成了資源較大浪費。為了改變廣西出版發行分離給產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在北京設立了出版中心,目前已形成年產值超4億元的圖書發行格局,由于沒有總發資質,極不利于業務拓展和擴大規模,成為集團快速發展瓶頸。期望自治區政府對集團申報圖書總發行資質給予大力支持。
(三)自治區黨委、政府將集團上市工作列入工作規劃之中
依照中國證監會有關整體上市要求,盡快實現上市目標。現有集團公司將作為上市主體,需要設立一個國有獨資公司作為剝離的不能進入上市公司的資產、業務和人員的接受主體并作為現有集團公司的母公司。盡快批準設立新的母公司,是集團公司現階段推進上市工作的關鍵環節。建議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盡快提請自治區文改小組研究、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母公司設立的方案,明確現有集團公司和母公司之間的投資關系、資產劃轉方式,這是上市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程序和要求。
(四)以重大項目的培育與實施,支撐和推動大型文化企業的快速發展
培育和實施重大項目,往往對企業和產業具有支撐作用、帶動作用。為了實現“雙百億”目標,集團大力培育與發展重大項目:一是數字出版工程,如由接力出版社建立青少年多媒體閱讀平臺,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建立廣西網等,通過這些重點項目的實施,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對傳統內容資源進行立體化開發、傳播,逐步進入動漫、影視、培訓、物流等領域,加速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到2017年使出版傳媒板塊銷售收入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達18億、資產達30億。二是創建國家級綠色印刷基地,積極利用政府出臺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措施、政策、資金方面的扶持,打造一個西南地區最大、技術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集科工貿一體化,印刷、物流、科研和人才培訓服務一條龍的多功能綜合印刷產業園,使印刷包裝板塊銷售收入和資產同時翻一番。三是文化地產項目工程,如打造北部灣出版傳媒中心、城市綜合體等,使文化地產板塊銷售收入和資產翻兩番(見表3)。
(五)在北京建立廣西出版中心
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旗下有3家圖書出版社早在10多年前就進軍北京開辦出版中心,做得風生水起;廣西師大出版社也在北京扎了根;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在北京還建立了1家印刷企業。近年來,廣西人民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正積極籌劃北京出版中心。作為地方出版軍團較早地征戰北京,搶占優質高端出版資源,在業界造就了“廣西出版現象”,成為廣西閃亮的文化名片。但是目前廣西出版在京面臨很大的困難。一是北京的房租成本高漲,大家都分別租房辦公成本很高。二是各單位租賃辦公室小而少,大多數出版社租用宿舍樓辦公,十幾個人在一處,擁擠不堪。三是租地分散,不利管理。四是廣西的出版單位在京已發展達到一定規模,但編印發產業難以鏈合。建議由自治區出面,在北京通過購地自建或購買寫字樓的方式,組建“廣西出版中心”,樓房提供企業使用,資產為政府所有,以推動廣西文化產業跨地域快速發展。
(六)打造一支過硬出版傳媒隊伍
人才是事業興旺的決定因素,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根據集團的人才情況,應側重做好三類人才發掘、培養和造就。一是出版領軍人物。一個優秀領軍人物,可以帶動一個人才群體,振興一方事業。二是出版經營技術復合型人才。大力培養既懂出版又懂管理,既懂漢語又懂外語,既懂紙媒體出版又懂新媒體出版的人才。三是編輯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造就一大批新聞出版傳媒人才隊伍,才能盡快實現“雙百億”目標。
(七)政府應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資金及政策扶持
發達國家對文化產業采取多種優惠政策,如英國對圖書出版業采取零稅收政策。優惠政策為出版傳媒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我們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完善我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新政策。當下應落實好以下扶持政策。
1. 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一是繼續實行出版企業增值稅先征后返及改制文化企業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國家優惠政策。二是落實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財稅[2009]31號),給予印刷企業享受轉制文化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政策、對符合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條件的印刷業務收入落實增值稅優惠政策、進口設備減免關稅政策、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落實《關于繼續執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92號)對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物的印刷或制作業務執行增值稅100%先征后退的政策。給予廣西民族印刷包裝集團及控股子公司所得稅減免優惠政策,或參照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企業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
2. 財政專項資金扶持。一是自治區文化發展資金應重點向出版傳媒企業傾斜。二是建立廣西重大文化工程和重點出版項目發展基金。三是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等,采用項目補貼、貼息、獎勵等方式,對出版印刷企業的發展給予支持。
3. 土地保障優惠政策。把廣西國家級綠色印刷示范基地建設納入廣西工業用地及工業園區規劃當中,享受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
結語
黨的“十八大”之后,全國各地都在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提出“雙百億”目標,是形勢所迫、大勢所趨。彭清華書記在2013年自治區黨委務虛會上談到廣西能否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再一次講到“不容易,有可能,靠努力”。“雙百億”這個“桃子”不是伸手就能摘到的,必須跳起來才能夠得著。一靠企業全力拼搏,二靠黨委政府給力。用5年時間打造“雙百億”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對企業而言實屬不易,對一個省區來說,時間太長。因為再過5年,外省市現已成為“雙百億”的集團又上了更高臺階。所以,打造廣西“雙百億”出版傳媒集團宜早不宜遲,越快越好。
參考文獻:
[1]黃海寧.江蘇出版[J].中國出版年鑒,2012:526.
[2]于 瑮.建設新聞出版強區 再創“廣西出版現象”[N].廣西日報,2013-05-08.
[3]洪向華.民族復興中國夢[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3:3.
[4]藍有林,馬雪芬.局署合并,新媒體時代來臨[J].中國圖書商報,2013-03-16.
責任編輯 莫仲寧
Thinking of Promoting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Media Enterprise
——A Case of Building Guangxi Publishing Media Group with Double Billion Goals
Wu Mingsheng
(Guangxi Publishing Media Group, 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 This paper is written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on different big publishing media enterprises in a nation wide and Guangxi publishing media group and its affiliated enterprises. It point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publishing media group with double billion goals to fulfill cultural leapfrog development in each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and city. The paper states the possibility, advantage and difficulties of building Guangxi publishing media group, and points out Guangxi government has to do coordinated plan and give positive support to the goal, and connects publishing industry chain and takes the work of getting into stock market as part of government plan, to promote big cultural enterprises quick development with the support of important program. In addition, it is needed to create Beijing-Nanning publishing center and cultivate a 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s,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s more investment on cultural industry and makes supporting policy.
Keywords: Guangxi, cultural industry, publishing media enterprise, double billion go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