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病不宜介入手術
凌晨3點鐘,急診室轉來一位心絞痛患者,這位老者看過一些關于濫用心臟支架的報道,堅決拒絕支架手術。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出來,老人心血管回旋處嚴重狹窄。醫生將造影的圖像放給老先生看,耐心地告訴他做的必要性,又將其老伴喊進手術室,再次不厭其煩地解釋。終于兩位老人都同意了。醫生很順利地植入一枚長支架,術后造影結果很好。
醫生聽診:嚴格來講開展心臟支架手術并沒有年齡限制,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做這項手術。如果患者肝、腎功能不能耐受搭橋手術,或不能承受植入支架時造影劑的損害,只能選擇非手術——藥物保守治療。手術費用和后期抗血小板藥物的價格比較高。醫生在給患者手術前必須綜合考慮,平衡利弊,將得失全部告訴患者及其家屬,讓他們做到心知肚明。
支架手術不能一勞永逸
凌晨1點多,一名58歲的患者被送到醫院急診室,他患有冠心病多年,3年前因心肌梗死接受了急診支架植入術,植入5枚支架。術后最初一年還能堅持吃藥,后來患者自覺服藥后不舒服,就放松了服藥,最近半年多干脆連阿司匹林都不吃了。不想突然出現胸悶、胸痛,服用速效救心丸也不管用,被家人送到醫院搶救。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發現有一段心血管病變。醫生考慮來考慮去,還是沒有再植入支架而是加用了溶栓藥物。
醫生聽診:患者常認為做完支架手術后可保一生平安。其實放入支架只能暫時解決這條血管的堵塞和狹窄的問題,普通支架植入術后再狹窄率在6個月時為30%左右,如果患者病變血管較長、血管較窄,或者身患糖尿病、放入了多個支架,那么發生再狹窄的幾率會大大增加。所以患者手術后必須長期吃抗血小板藥,還要控制好血糖、血壓,否則易形成血栓。一般來講,患者手術后6個月至9個月需要到醫院復查一次,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心絞痛引發腦缺血
早晨6點,急救車又送來一名在公園暈倒的老漢。這位老人平日身體健康,也很積極鍛煉,但突然在晨練時暈倒。他被查出右冠狀動脈開口處完全閉塞,心電圖提示還有陣發性房顫,且心動過緩。
醫生聽診:心動過緩導致大腦供血不足,他在晨練時才會暈厥、跌倒。醫生成功完成心臟搭橋手術,還安上了臨時心臟起搏器。
爬樓胸悶要小心
早晨9點,心內科迎來一名門診患者,她今年51歲,常胸悶、冒虛汗,心臟怦怦直跳,躺下休息一會兒癥狀就緩解了。
醫生聽診:心跳過快可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正常的心跳受自主神經影響,因此在交感神經興奮時心跳都將增快,比如運動、情緒緊張。胸悶則可分心因性(心臟引起)及非心因性(如胸壁神經肌肉組織,或肺臟等相關原因引起)。心臟痛通常是一整片,如果用手指壓就感到痛,通常是軟骨或肌肉發炎。這名患者的癥狀若只是暫時的應無大礙,若有持續性的不適,或走路爬樓梯就會痛,休息片刻就好,應做進一步檢查。
缺水招來心梗險情
下一名患者是來復診的,他在半年前就戴上了冠心病的帽子,但他堅持服用硝苯吡啶,一直未出現不適癥狀。可開春不久,胸悶憋氣甚至疼痛的感覺不時光臨。他考慮是不是硝苯吡啶不靈了,要求醫生換用新藥。上一次接診醫生頗有經驗,詳細地詢問了他的日常起居與用藥情況,建議他暫不換藥,可在后半夜起床小便后喝1杯白開水(約200毫升)。他采納了建議,以后清晨果然未再出現胸部不適的感覺。
醫生聽診:醫生了解到這名患者有害怕起夜而忍渴上床的習慣,因而體內血液因之濃縮,血液黏度升高,循環阻力增加,進而造成心肌缺血,心絞痛隨之發作。醫學研究顯示,水分的缺少與心絞痛發作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心絞痛與心肌梗死多在睡眠或早晨發生,除了夜晚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促使冠狀動脈痙攣等因素外,機體失水難辭其咎。特別是步入中年后,感受器功能逐漸下降,體內雖然缺水而無從感覺,以致招來險情卻渾然不知。因此,提倡冠心病者適當喝水(每晚睡前與清晨醒后各飲白開水1杯),保證體液充足,與抗心絞痛藥物有異曲同工之效。
飽食加重心肌缺血
午后來就診的患者是從酒席上直接進的醫院。這名患者飯量很大,當被告知得了冠心病后,依然我行我素,不飽不放碗。隨之而來的就是飯后胸前不適感加重,有時還有明顯的疼痛。開始他懷疑大夫開的藥量過小,甚至有幾天自作主張地加大了劑量,但效果仍然不好,迫使他再次走進醫院。大夫檢查后告訴他:飯后出現的心絞痛不是藥物量小造成的,而與吃得過飽有關,藥物劑量已經夠了,不可擅自加大,當心副作用;不妨減少飯量試試。
醫生聽診:人在進食后,血液加快向胃腸轉移,以幫助消化,供應心臟的血液量自然減少,加上冠心病患者血管狹窄,無異于雪上加霜而加重心肌缺血,同時餐后血脂暫時升高,亦不利于心肌的氧氣供應,心絞痛發作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故冠心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食量,每餐7分飽,而且飯后不要立即“百步走”,應稍事休息后(約半小時左右)再活動為宜。
春雨激出心絞痛
這名患者的心絞痛尤其令人匪夷所思。他有冠心病已好幾年了,由于用藥規范合理,心絞痛一直沒有發作過。前兩天春游突然天降雨夾雪,因未帶雨具而遭受雨淋,結果心絞痛發作。
醫生聽診:天氣與冠心病的關系很微妙。酷暑天,人體大量出汗,導致體液過多流失而引起血液濃縮,血黏度增高,加上心跳增快,心臟負擔加重,容易使有病的心臟“雪上加霜”而猝發絞痛。三九天由于冷空氣的刺激,心肌耗氧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末梢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負荷加重,而使心肌缺氧。實驗證明,當冠心病患者驟然吸入5℃~10℃的冷空氣時,心電圖就會出現類似心絞痛的改變。老年人由于抵抗力相對較差,體內應激反應緩慢,要特別關注氣象預報,采取有效的防暑或保暖措施,以保心臟一方平安。
霧霾天心梗患者多
晚上7點,急診又送來一位60歲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晨發病一直堅持不看急診,此時距發病已經過去19小時!病人雙肺濕羅音,身上冷汗有癥狀,心電圖提示廣泛前壁,心率125次/分鐘,還是竇律,遲早要心源性休克的,急需介入治療。
醫生聽診:室顫、呼吸驟停均源自心肌梗死,發病2小時內必須盡快開通梗死相關動脈。連續的霧霾天氣造成心絞痛患者增多,這是因為汽車廢氣中的絕大部分是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潛入人體后,供應心臟的血液攜氧量大幅度減低,而心肌又對缺氧特別敏感。應對策略主要在于盡量減少與一氧化碳的接觸,如不要在交通要道和隧道附近逗留,鍛煉場地遠離馬路,還要自覺戒煙,一旦出現胸悶、胸痛等癥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條件的可以吸氧。
(作者單位: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醫藥衛生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