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一個周二即為世界哮喘日。自從2007年起,世界哮喘日的主題就是“哮喘是能夠控制的。”2012年第十四屆世界哮喘日,鐘南山院士提出:哮喘實施從控制到臨床治愈為目的的疾病評估、疾病治療和疾病監測的“三步驟”,哮喘是能夠控制的。今年,世界哮喘日將繼續深化“哮喘是能夠控制的”這一主題。
老年人應留心氣短
老年哮喘特指60歲或60歲以后新發生的哮喘(簡稱晚發老年哮喘),所以不包括60歲以前發生的哮喘病例。從廣義上定義,凡有哮喘癥狀,年齡超過60歲的病人也可稱為老年哮喘,但其中也包括了另一種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老年性哮喘患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氣短及陣發性夜間喘息發作:對老年性哮喘的研究發現70%的老年哮喘患者有氣短伴有喘息,而非哮喘的老年人只有11%的人存在氣短伴喘息。有63%的老年哮喘患者在發病前就有數年至數十年的咳嗽病史,但由于老年人對其不敏感而未能及時準確診斷和治療。
老年哮喘中雖然可能包含了一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但這兩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其實還是雷同的,都是以吸入藥物為主的治療方式。所以應重視治療方法和方式的教育。由于老年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除口服藥物外,需要長期吸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舒利迭、信必可等)治療,但老年人由于認知水平和精細動作的退化,常常不能正確有效地吸入全部藥量,這就需要醫務工作者對老年哮喘患者甚至包括其家屬進行反復訓練,確保規范用藥,必要時應用相關輔助產品,如“吸入儲霧罐”的使用也能方便老年患者用藥。
太干凈易得哮喘
哮喘是一種慢性支氣管疾病,患者的氣管由于炎癥而腫脹,呼吸管道變窄,導致呼吸困難。哮喘發病由多種因素共同促成。近20年來,中國的哮喘發病率迅猛增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的主任醫師鮑一笑說:“哮喘是一種高遺傳性的疾病,就是與基因有關。但近年發病率猛增,肯定不是因為中國人的基因發生了突變,誘因在環境,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肺科副主任萬歡英教授說:“過敏原有上千種,刺激因素又在增多,哮喘發病防不勝防。”近20年間,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變,更助長了哮喘發病。人們越來越愛吃,吃的食品種類越來越多,接觸各種過敏原的機會因此增加。城市里樹木花草越來越多,日用化學物質增多,過敏原隨之增多,還有汽車尾氣、生活壓力也誘發哮喘。
近年還有一種說法:“太愛干凈誘發哮喘。”鮑一笑解釋:因為愛干凈,人們感染病菌的機會減少,免疫系統對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隨之下降;與此同時,抗過敏的能力弱化。中山醫院呼吸科的金美玲教授同意這種說法:“盡管尚沒有看到正式的科研報告,但臨床上的確發現有這樣的現象。”
別人的經驗不一定適合你
對哮喘的規范治療,中國的專科醫生們早已有了共識:最科學的哮喘治療的原則是長期、規范和個體化。規范化是全世界治療哮喘的指南針,這種指南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不斷更新和完善。我國呼吸病專家也根據我國的實情制定了哮喘防治指南。個體化方案也是哮喘治療里很重要的一部分。盡管哮喘治療藥物無外乎長效和短效支氣管舒張劑、吸入激素、茶堿類、白三烯受體調節劑、抗過敏藥等幾類,但要讓每個患者都達到哮喘的控制,醫生必須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用藥組合、用藥劑量,并在患者的不同階段調整這些治療內容。特別提醒患者之間互相傳授用藥經驗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治療行為,其治療結果可能非常不理想。
在這些“共識”中,讓患者使用“吸入糖皮質激素”,即吸入噴霧治療,是哮喘的標準治療方法。但遺憾的是,很多患者對“激素”非常警惕,一旦聽說要長期使用,就想盡辦法逃避。萬歡英教授遇到一個女患者為了逃避“激素”,十多年來一直服用某種保健品。女患者不知道多數所謂保健品里添加了比噴霧劑量更多的激素。專科醫生反復強調,長期使用吸入糖皮質激素,是不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即使是對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也是安全的。
預防哮喘,切勿濫用抗生素,中老年哮喘病人在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情況下,常認為出現流涕、鼻塞等感冒癥狀以及咳嗽等一些支氣管炎癥狀時,就馬上應用抗生素治療,例如阿莫西林、頭孢等。但是,科學的統計顯示,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哮喘急性發作只占總量中很少的一部分。濫用抗生素會給細菌感染和哮喘發作的治療帶來一定的復雜性。
患糖尿病高血壓遇到哮喘
治療哮喘的霧化吸入激素用量小、吸收少,對糖代謝的影響小。一般情況下,低劑量霧化吸入不會引起糖尿病的發生。糖尿病患者切忌“因噎廢食”而放棄激素治療,但要對可能出現的血糖增高給予足夠重視,至少在用藥后的第3個月、6個月和1年時各測一次血糖,以利于對哮喘和血糖的雙重控制。
高血壓合并哮喘的患者可首選鈣拮抗劑進行治療。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合并哮喘的患者應禁用或慎用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降壓藥。這些藥物有干咳、脫水等副作用。
生活細節防控哮喘
過敏原因素:支氣管哮喘患者接觸過敏原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一般在接觸6~8小時后哮喘才開始發作。所以白天少接觸化學物質,可以減少哮喘夜間發作。改善居住環境是減少過敏原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如不鋪地毯,保持室內清潔,使用殺螨藥物等。
胃食管反流因素:治療措施主要包括少食多餐、餐間尤其是睡前免服藥物和飲料,睡眠時抬高頭位。藥物治療無效的重癥夜間哮喘患者,可行手術治療。
炎癥因素:大多數哮喘患者有鼻竇炎或氣管炎。使用抗菌藥物治療鼻竇炎和氣管炎是預防哮喘的重要措施之一。
臥室內環境因素:一般來說,夜間的空氣比白天干燥,而干燥的空氣會誘發支氣管痙攣,使哮喘發作。增加室內濕度,或睡眠之前喝一杯白開水,有預防哮喘夜間發作的作用。
生理節律因素:白天肺功能相對較強,夜間肺功能相對較弱,抗過敏能力明顯下降,導致哮喘容易在夜間發作。睡前服用長效抗過敏藥,可以預防哮喘夜間發作。
體溫變化因素:睡眠時體溫下降0.7℃即可引起支氣管收縮,從而誘發哮喘的發作,而在溫暖環境下睡眠,可以明顯減少夜間哮喘發作。
睡眠體位因素:睡眠仰臥位時氣管的呼吸阻力明顯增加,容易出現呼吸暫停現象,由于缺氧引起支氣管痙攣,導致哮喘發作。側臥位可以預防或減少哮喘發作。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