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師:你好!
我是一位退休醫生,已經72歲了,還要照顧94歲的母親。尤其是去年母親不慎摔斷腿之后,連起床都困難了。現在我的身體也是每況愈下,自己也需要別人照顧了。
我唯一的女兒在國外,幫不上什么忙。我母親的住處離我家不近,去一趟深感吃力。我想在我家附近給我媽租間房子,把她的房子租出去,可是我媽堅決不同意。她說她的家誰也不能動,她不能拔了老窩。
我想和哥哥輪流照料老母親,可是嫂子說他們力不從心,他們想給母親找家敬老院。可送敬老院哪那么容易,母親不愿意去且不說,我們還怕別人說我們不孝,另外找一家可以收她入住的老年公寓十分困難,因為她行走不便,大小便都需要別人幫助。進城里的敬老院非常難,到遠郊入住敬老院,我們又跑不動,如果把母親全丟給保姆,人家也不干啊。真不知該怎么辦才好!
王玉
王大姐:你好!
的確,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的老人在自己年老時父母仍然健在,70歲的老人照顧90歲的老人已不稀奇。都這把年紀了,還要背負照料父母的重任,的確力不從心。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庭養老是最主要,也是最被文化所崇尚的養老方式。從孩子出生,父母就認定孩子對自己的老年生活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未必真就如此。返哺式的養老方式到獨生子女這一代將成為過高的期望,抱定這種打算很有可能造成極度失望。社會化養老勢必成為一種趨勢。而你所面臨的是社會化養老措施還不夠完善,而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的局面。
如果你能找到優質養老院就不要錯過機會。現在雖然部分老人的養老金在漲,但養老院的收費標準也在漲。老人不見得能找到適合的養老院,找到了也不見得付得起費用。以前辦養老院的困難是老人不愿住養老院;現在的困難是老人想住養老院,但又住不起。
送不進養老院,就要努力和你母親的保姆搞好關系,因為你和你哥嫂實在力所不及的時候,也只有請保姆多多費心了。不然你們病倒了,也得別人來照顧。盡你們所能給保姆付費,給不了太多,就多給一點心理補償。
老人的老觀念不好改,但是可以說服。不清醒的時候你和你哥做主,清醒的時候,請媽媽多多為兒女考慮,讓她設法住到你家附近,把她的住房出租。上了年紀擠公交實在是一件吃力的事,何況要長此以往。老人的觀念是歷史形成的,她現在已失去自理能力了,對她而言,在哪里住,實際重要的就是一張床、一個桌子、一個馬桶。她即使擁有她所在的家,也沒有能力打理。就不必太考慮她不讓出租的想法了,但是你們兄妹間要達成協議。
你自己的健康也很重要。當心理上的不適應轉變為生理上的不適應,還會誘發各種病癥。畢竟你母親還健在,腦子也還清楚,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算是一種福份。盡自己所能照顧,也就心安了。力不從心之處,不勉為其難。不然一旦你自己撐不住了,也給自己的兒女帶來麻煩。愁日子也是過,快樂的日子也是過,努力安排好每一天,也不失為一種嘗試。力爭盡自己所能安排好每一天的生活吧,希望社會化養老的步伐能夠快起來。 丁寧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