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日,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體育界在軍隊唯一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女軍人、中國排球協會顧問、前中國女排國手陳招娣,因癌癥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58歲。
招娣走了,帶著對排球事業的執著,帶著對26歲女兒的牽念,帶著永恒的微笑與眷戀,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拼命三郎
女排精神,是我們至今仍然經常聽到的一個熟悉的詞匯,緣自1976年袁偉民教練組建的中國女排。而其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陳招娣。
在艱苦的條件下,袁偉民稟承了日本大松博文教練的“魔鬼訓練”,男陪練站在高臺上把球朝下砸,隊員則在離墻3米處接球,陳招娣曾經說:“3米寬的地方沒處躲,起初我們不敢睜開眼睛,身上被砸得青一塊紫一塊的。有3個球打在我腿上,起了一塊比碗口還粗的淤痕。”
陳招娣特別能吃苦,有一段時間她經常尿血,醫生懷疑是腎炎,讓她停止訓練,但她自己到處翻書找原因,發現是過度興奮造成的,就對醫生說:“不礙事的,注意一點就是了。”仍然繼續堅持訓練。她的腰傷特別嚴重,每場比賽下來腰都像要斷了一樣,根本直不起來,醫生對她說:“你不能再打球了,再打球就要癱瘓!”她不聽,仍然繼續堅持訓練,同時配合治療,靠自己的毅力咬牙堅持,陳招娣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女排的“拼命三郎”。
女排姑娘也是血肉之軀,在高負荷的訓練中也有過怨言,也有忍受不了的時候。陳招娣作為隊里的骨干隊員,一直是袁指導重點訓練的對象。袁偉民在他的《我的執教之道》一書中寫道:我對陳招娣要求很嚴,總是想著法制造困難,她性格倔強,我就跟她斗智斗勇,經常毫不留情地當著全隊的面批評她,但招娣從來沒有計較過,第二天還是笑呵呵的。陳招娣就是這么一個開朗、大氣、直爽的人。
在獲得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錦賽冠軍之后,陳招娣光榮退役。退役后她一直沒有離開排球,胡進重組中國女排,她任領隊,繼續為中國女排貢獻自己的力量。1988年她因患直腸癌做了手術,但依然堅強樂觀,如果不是身體實在堅持不了,她是不會離開排球場的。
賢妻良母
除了事業非常成功外,陳招娣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
陳招娣跟丈夫是在部隊認識的,丈夫轉業后下海經商。1989年,陳招娣擔任中國女排領隊,當時她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到海南任文體廳廳長。雖然丈夫已經在海南發展,而海南溫暖潮濕的氣候也有利于她的身體康復,但陳招娣依然選擇了鐘愛的排球事業。陳招娣曾如此形容跟丈夫的感情:“我倆互不干預彼此的工作,遇到問題一起商量解決,家里的事一般還是會聽我的。”
在工作之余,陳招娣是一個很活潑的人。她說:“我也很喜歡玩,除了因為我的腰不好,不能滑雪、滑冰以外,其他的項目我都很喜歡。沒事在家時,我愿意看看文藝節目,畢竟自己是分管文體工作的。也愛看韓劇,像《看了又看》我就覺得很有意思。”
陳招娣的女兒曾經是八一女排、沙排的隊員,然而最終卻沒有選擇排球作為自己的事業。對此,陳招娣曾經解釋過原因:“她身體不太好,小時候得過心肌炎,不宜參與高強度訓練。”在女兒小的時候,一心撲在排球事業上的陳招娣曾經“冷落”了女兒:剛剛生下女兒一個月,陳招娣就帶排球隊去老區打比賽了。3個月后回來,她給女兒買了一個撥浪鼓,女兒喜歡玩撥浪鼓,但不愿意讓她抱。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能夠理解當時媽媽的不忍與無奈,和媽媽成為朋友式的母女。“我們經常在網上聊天,我從來不干涉她的事情,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愿。我感覺有些事情,她還是更喜歡和同學、朋友聊,那么我也就不強行追問她。這也難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都有自己信賴的談話對象。”
在女兒郭晨26歲生日前兩天,陳招娣離開人世。陳招娣病重期間,郭晨始終在醫院陪護,并通過微博記錄了母親最后的這段艱難歲月。2月中旬陳招娣病重住院,郭晨用“我不再堅持,只要你不難受。看你難受,我比誰都心疼”來形容。4月1日13時55分陳招娣病情惡化被推進手術室后,郭晨寫道:“看你被搶救我只有看著,等著,加油媽媽,加油。”4月1日15時郭晨寫道:“媽媽走好,那個地方沒有疼痛,沒有疾病,只有開心,還有兩天我就26了,你又一次騙我,我不恨你,我依然愛你,媽媽我愛你。”4月1日17時44分從醫院回家的路上,郭晨抱著媽媽的軍裝,感慨萬千:“如果有來生,下輩子我還要做您的女兒,永遠!”
女排之魂
2013年4月2日《人民日報》刊登的評論《你留下女排之魂》中寫道:陳招娣,你匆匆離去,只有58歲。在與癌癥病魔的奮力抗爭中,你沒能像在球場上一樣永遠不倒,但是,你將永遠不倒的女排之魂留給了人們。你是一代中國女排的英杰,你是中國體育的楷模,你是中國軍人的驕傲。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這樣評價陳招娣:作為老一代中國女排優秀運動員的代表,陳招娣為中國女排在世界上獲得“五連冠”的輝煌成就,為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精神的傳承,為中國女排“全面快速、靈活多變”的技戰術特點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貢獻。陳招娣同志是體育界在軍隊唯一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女軍人,她的英年早逝是全國排球界的一大損失。
袁偉民在接受采訪時說:“我知道她去世了,我昨天、前天都看她去了,她才58歲啊。不要再采訪我了,今天心情不好。”
陳忠和在微博中表示:“驚悉老戰友逝世,心情十分沉重。回憶一起奮斗的歲月,猶歷歷在目。將軍,一路走好!”
郎平在微博中說:我親愛的老隊友招娣走了……心里非常難過,一個月前的見面成了永別。招娣一路走好!親愛的招娣,上月去探望你時我們還在討論排球……非常想你!我們來世還做隊友!
張蓉芳在接受采訪時說:“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她已經離我們遠去了。這種痛苦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所以我希望她一路走好。我想如果有來生,我們還會再做好姐妹、好戰友、好朋友。”
“有些人的青春是在花前月下度過的,而我們卻是在流汗、流淚中度過的。”謝謝招娣,謝謝她和老女排一起譜寫的這首青春之歌。盡管病魔最終奪去了她的生命,但她和“女排精神”一起,都將成為每個人心中一段最珍貴的回憶。
永遠的招娣,永遠的女排精神,永遠的中國夢。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