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貞,丈人,吉,無咎。”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意思是“師卦,占問總指揮的軍情,沒有災禍。”《象辭》說:下卦為坎為水;上卦為坤為地,像“地中有水”,這是師卦的卦象。君子應當從這一卦象中得到啟示,廣容百姓以聚養兵眾。
前面的訟卦是講人們的爭訟,不服從裁決,便會引起械斗與戰爭。所以訟卦之后便是師卦。師,眾也,它是軍隊的一個編制,所以師的引申義也就代表戰爭了。戰爭必然會使人產生憂患,所以師卦也有憂患的含義。這就是雜卦中說的“比樂師憂”。古人極其重視師出有名,認為出師無名的戰爭是不會勝利的。比如武王在征討紂王時,先是由周公慷慨激昂地宣讀《牧誓》,在誓言中指出紂王昏庸無道,以證明自己是替天行道。這種策略在今天的軍事行動中,仍有著重要意義。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經文的意思是:軍隊出征要嚴格軍紀,否則便會有兇險。軍紀對部隊來說是最重要的。從古至今,只有紀律嚴明才能打勝仗。新四軍、八路軍的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都是強調軍紀的重要性。如果不嚴明軍紀,怎么能打勝仗呢?所謂“失律兇也”。“初六”,初出之象,須嚴明軍紀,否則即使取得暫時的勝利,也是兇險。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經文的意思是:身在軍營中,吉祥不會有災難,君王三次給予嘉獎。
象辭的意思是:身在軍營中吉祥,受君王寵信,君王三次進行嘉獎,是因為他安撫萬國有功。九二身為三軍主帥,重權在握,自然吉祥沒有災難。能夠受此重任,說明君王對他的信任與寵愛。九二與君位的六五爻相應,所以得到君王的賞賜。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可見這所賜三命是給予極大的權力。
六三:師或輿尸,兇。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經文的意思是:出兵可能會用車裝著尸體回來,兇。
象辭的意思是:出兵后,結果是用車拉著尸體回來,大敗而無功。出兵回來,結果車上拉的不是戰利品,全是陣亡將士的尸體,怎么能不兇險呢?一方面,肯定是戰敗而歸,剛經歷戰場上的兇險;另一方面,主帥肯定也饒不了這次出征的將領,這是回來后的兇險。
六四:師左次,無咎。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經文的意思是:眾兵向左撤退駐扎防守,沒有災難。
象辭的意思是:向左撤防守沒有災難,是說明六四用兵沒有違反用兵的常規法則。這里是告誡人們,打仗并不是一定要求勝,當不能取勝時,要懂得退避以保持實力。只有這樣,才不會有大的災難。毛澤東組織的游擊戰便體現了這一含義。敵進我退,敵退我擾的戰略方針,既保存自己的實力,又有效地消滅了敵人。古語云,勝敗乃兵家常事。敗仗中要懂得保持實力,減少損失。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與尸,貞兇。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與師,使不當也。
經文的意思是:打獵獲得了飛禽,有利于發表言論,不會有災難。長子帶兵出征,次子用車裝著尸體大敗而回,守正道也是兇。
象辭的意思是:長子為統帥,是行中正之道,次子戰敗歸來,是用人不當。通過一次打獵的成功,來進行演講激發戰士們的士氣,沒有什么過錯。但是長子率兵出征,次子卻打了敗仗,這肯定不是吉祥的事情。次子是怎么打了敗仗的呢?原來責任不在次子,而在于長子的用人不當。這里是告誡人們戰事中用人的重要性。對于紙上談兵的人,是不能予以重任的。
趙王便是信任紙上談兵的趙括而損失慘重。當時秦國的統帥白起為了打敗趙國,便散布流言說,白起并不怕老將廉頗,而是怕趙奢的兒子趙括當將軍,那樣秦軍就不敢侵犯趙國了。這位趙括只能紙上談兵,并沒有真才實學。了解自己兒子的趙奢在臨終前寫下遺言,叫趙國千萬別讓趙括當將軍。可是趙王卻聽信了流言,以趙括來替代廉頗的職務,這可正中白起的下懷。因為廉頗堅守不出戰,秦軍無法攻克趙軍。趙括當上將軍后,開始與秦軍開戰,結果經過46天的激戰,趙國40萬大軍全軍覆滅,趙括也丟了性命。這是血的教訓,以警示后人用人不當的可怕后果。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經文的意思是:天子頒布命令,卦諸侯,賞大夫,不能重用小人。
象辭的意思是:天子頒布命令,是為了獎賞有功的人,不重用小人,是因為小人會擾亂國家。這里講的便是武王滅紂后,武王登上天子之位,成為眾諸侯的盟主,所以稱為“大君”開國承家,之后便是分封有功的將領及謀士。武王封賞第一個謀士是姜子牙,姜子牙被稱為周師齊祖,建立了新政權,最應該注意的是什么呢?爻辭寫的極其明白,小人勿用,戰爭中講究用人之道,治理國家講究用人之道,其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不要起用小人,會禍國殃民。春秋時期齊桓公便是不聽管仲的建議而親信小人,最終落得個被這些小人活活餓死的下場。
■編輯/王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