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他是香港黑幫動作片的一代宗師。從1980年《上海灘》里的柔情硬漢許文強,到1986年《英雄本色》里為友復仇的小馬哥,再到1991年《縱橫四海》里坐在輪椅上和鐘楚紅跳探戈的盜賊祖,擅長出演悲情英雄的周潤發用俠骨柔情征服了無數華語觀眾。
1995年,拍完《和平飯店》中的殺手阿平,周潤發的香港英雄片時代畫上了一個句號。此后,年過40的他遠赴好萊塢發展;2000年后,他開始在內地陸續拍攝了《臥虎藏龍》《讓子彈飛》《孔子》等華語片。直到2012年歲末,王晶、劉偉強、文雋合作推出賀歲片《大上海》,57歲的周潤發才重新回歸港片江湖。
回歸香港黑幫動作片
“我們多少年沒在一起合作了?”周潤發問王晶。
“18年。”王晶想了想。
“18年,都成就一條好漢了!”周潤發說。
周潤發和王晶同年出道,周潤發從TVB訓練班出來后做演員,王晶則在電視臺做編劇。讓周潤發走紅的《上海灘》,正是由王晶擔任總編劇。
在電視臺共事多年,兩人合作過4部長篇電視劇、一部中篇。后來,王晶從電視臺出來,自己拍電影,為討好市場,拍了不少搞笑喜劇,周潤發為此出演了《賭圣》《精裝追女仔》《賭圣2》等多部王晶電影。
18年后,王晶想再找周潤發拍戲,卻發現手頭連發哥的電話號碼都沒有。王晶跟所有找周潤發演戲的人一樣,先把劇本托人給了發嫂,結果一去就沒了消息。他以為,周潤發對這個片子沒興趣,事情就擱下了。
一天,在飛機上,王晶碰到了周潤發夫婦,說起《大上海》的劇本。周潤發說,我沒有看到你的劇本啊。于是兩人互留了聯系方式。3天后,周潤發打來電話,說自己有興趣。
《大上海》讓周潤發真正回歸到他自己最熟悉的香港片,角色也是他年輕時代所向無敵的經典派頭:持雙槍、耍流氓、做老大。但在王晶看來,周潤發已經和過去有所不同。“之前,周潤發在演狠角色的時候,才20歲出頭。雖然他已經有很多經歷,但我還是覺得他狠而不穩。現在過了這么多年,他變得更加成熟,那種不穩也拿走了,氣場就是又狠又穩。”
兩代許文強,后浪推前浪
拍《大上海》的時候,周潤發玩得很開心,劇組上下都是老熟人,尤其是監制劉偉強。周潤發認識劉偉強的時候,他還只是個小攝影師,而現在已經是混過好萊塢的大導演了。
周潤發照舊會叫劉偉強“牛屎強”,劉偉強也叫他“鄉下人”。多年前拍《龍虎風云》,周潤發當時已是大明星,收工后卻常常拉著小攝影師劉偉強搭順風車,因為他倆都住在西貢。
周潤發在《大上海》中出演晚年的成大器,而年輕時代的成大器則由黃曉明出演。巧的是,黃曉明也曾演過《新上海灘》里的許文強。
片場,兩人本來沒有任何對手戲,但周潤發會去看黃曉明演戲。黃曉明找他討教演技,他會很大方說:“我沒什么教你,就覺得你再輕松一點兒會更好——演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裝點兒傻,不要太耍酷!”
“應該讓一些年輕演員出來,把電影行業繼續往前推進。必要的時候,幫他們推一把,就像以前的前輩對我們一樣。”周潤發說。
周潤發提攜后輩,劉德華最有發言權。劉德華曾經在自傳中寫到接拍《投奔怒海》的經歷。1982年,成名的周潤發擔心失去臺灣市場,不肯接拍《投奔怒海》,于是向許鞍華導演推薦了劉德華。
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劉德華顧慮重重,也擔心自己失去臺灣市場,跑去片場找周潤發問個究竟。周潤發直接告訴他:“恕我直言,你連香港市場也沒有,更別談臺灣的!”然后,他如長者般拍拍劉德華的肩頭說:“拍了,起碼你會有香港和內地的市場;推了,你就什么市場都沒有。對你來說,這是個好機會,別白白放過!”
后來,周潤發和香港金牌經紀人李小麟開過一家公司,準備包裝有潛力的新人,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劉德華。
在此后多部周潤發的電影中,都能看到劉德華的影子。戲份最少的一部,劉德華是做周潤發身邊沒有名字的保鏢,到《賭神》中出演周潤發的徒弟“刀仔”時,劉德華儼然已是第二男主角了。
九龍城里的攝影皇帝
在片場,周潤發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他會提前到片場,但并不是一頭鉆進化妝間閉門思考,而是花30分鐘,跟所有人握手,從導演、攝影,到每一個小工,順便跟他們打個招呼,問個好。拍戲中途,他會把自己鐘愛的烤羊肉叫到片場,請所有人吃烤肉。
在《讓子彈飛》里是如此,在《大上海》里,亦是如此。“如果他們都害怕我,把我當天王巨星,這戲就沒辦法演了。”所以媒體上曝光的周潤發,永遠是平民巨星的形象。
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周潤發也意識到,演戲只是職業,而生活本身更有樂趣。他有兩大愛好,一是去九龍街市買菜,二是攝影。
周潤發曾跟記者說:“你若是想見我,就來九龍街市。”他是這里的常客,跟這里的攤販早已打成一片。每一家熟店,他都會拍照片送給人家。記性好的他,見到店主問長問短,連人家的祖母都記得。他有時候散步來,有時候騎腳踏車來,一點兒架子都沒有。
平民巨星是周潤發對外經營的形象,這是他作為演員必須的能力,活絡、熱鬧,沾染些市井氣。而攝影,才是真正深入他內在的愛好,可以讓他選擇孤獨。
在周潤發跨入演藝行業之前,打的最后一份工就是在半島酒店商場內的一間攝影器材公司。多年后,他成了一名攝影發燒友。
1997年,一次迎香港回歸的大型攝影展上,周潤發的姐姐周聰玲拿了他3張照片化名參賽,其中一幅拍攝西紅柿的照片,拿到了三等獎。
拍完《臥虎藏龍》后,周潤發找了攝影老師,正式拜師學藝。他去美國定制柯達黑白膠片,拍攝黑白照片,然后在暗房里用藥水沖洗,等著照片出來,可以一整天都不出門。
周潤發拍了大量展現香港風貌的照片,這是他的最愛。2007年,他舉辦了《香港印象》攝影展,其中包括20世紀六七十年代到21世紀的香江生活,純粹黑白二色,記錄著幾十年來世事變遷的縮影。這些照片里,有夕陽下的漁村,有香港皇后碼頭清拆在即的場景。
拍電影的時候,經紀人、助理前呼后擁,看起來很風光,而背著大畫幅相機去拍攝的時候,周潤發經常“累得像狗一樣”。為什么這么辛苦還要堅持?“這種樂趣是完全不同的。拍電影是為了養家糊口,拍照片才是真正開心、自己獨享的事。”周潤發說。(摘自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