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美 “逆襲”式維新
編輯來源:成功營銷雜志 記者吳曉燕
日前,國美電器發布了未來企業發展戰略及新品牌形象,推出新品牌口號“被信任是一種快樂”。在將Logo中“電器”二字悄然拿掉的同時,國美也將“B2C+實體店”模式視為未來三年的核心發展戰略。據悉,國美在線2013年將引入家居、家紡、母嬰等非電器產品。國美還將加速在二級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和布局。
國美總裁王俊洲:“B2C+實體店”代表了未來5年甚至10年的盈利模式方向,未來最有價值的零售業,一定是線上線下都強的企業。而供應鏈將是零售商競爭的焦點,誰能打造更快、成本更低的供應鏈,誰將是贏家。
中國商報超市周刊:總的來看,電器和百貨走的是合-分-合的路子。現在家電企業向百貨業進軍,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需要。因此,國美、蘇寧要從傳統的單一的家電連鎖企業,向綜合性連鎖企業轉型。不可否認,蘇寧、國美發力電商,是受實體零售整體大環境不佳的影響。而品類擴張對電商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為了搶份額,蘇寧易購完全是進攻性,不斷地擴品類和打價格戰。但是國美電商至今都沒有整合完畢,戰略路徑還不是很清晰。我認為國美的策略還是防守,只是要將線上線下聯系起來。但能不能防守住還是一個未知數。
《成功營銷》:在縱向上,國美主攻二級市場,同時重點發展電商;在橫向上,國美開始品類擴張。一系列舉措,彰顯去年業績黯淡國美亟待盈利的欲望。
爆炸力:★★★☆☆
影響力:★★★☆☆
傳播力:★★★★☆
總 評:★★★☆☆
雅芳 主攻零售爭議多
編輯來源:成功營銷雜志 記者吳曉燕
美國百年化妝品牌、首個拿到中國直銷牌照的企業雅芳(中國)近日表示:將進一步擴張專賣店門店,大力拓展零售業務。在搖擺不定的混合模式下,雅芳中國市場的業績一直疲軟。2013年新年伊始,雅芳中國區的林展宏提出“專注零售”戰略而開始第四次渠道調整。至于直銷渠道模式,雅芳公關部負責人堅稱不會放棄。
雅芳中國公關部負責人:經過反復觀察,雅芳中國專賣店經銷商更擅長做零售業務。可以說,公司大部分業務貢獻的來源都是來自于此。也正因如此,我們才選擇從這個角度去支持他們。
《南方都市報》:其實,最早進入中國的雅芳,一開始與安利在業務模式上本質并沒有多少區別。雅芳的問題在于,在價格管控和渠道管控方面敗給了安利。雅芳要成功專注零售,就要專注到位,加強對專賣店和百貨專柜的支持力度,同時做好價格和渠道維護,壓制網上低價銷售和跨區域銷售。
中國市場學會直銷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龍贊:這樣的決定不明智。雅芳轉變為店鋪為主導的模式已不算是直銷了,而偏傳統零售的渠道模式其實早就遭遇了很多瓶頸,其革新成功率實在讓人擔憂。
睿信致成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王丹青:雅芳在全球的銷售情況并不理想,預計對中國市場的支持有限,這要求雅芳中國“要在盈利中轉型”;安利、完美、如新及其他進商場的化妝品品牌,都是雅芳的潛在對手,而雅芳要在競爭本已激烈的市場中搶回份額,并非易事。
爆炸力:★★☆☆☆
影響力:★★★☆☆
傳播力:★★★★☆
總 評:★★★☆☆
傳統零售PK電商 “上下”之爭結果初現?
編輯來源:成功營銷雜志 記者康迪
美國有超過200個商場正淪為鬼城。這是Paypal前總裁Jeff Jordan分析了美國零售聯合會名單中2012年前100位的零售商的發展狀況,得出的結論。超過200個商場占地超過25萬平方英尺,但空置率有35%甚至更高,這是購物中心陷入窘境的明確信號。他認為這個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電子商務對零售市場份額的搶占。
在2012年底,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云和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曾就電商在零售市場份額能否過半設下億元天價賭局,看來這個賭局輸贏之爭不用等十年就能見分曉?
Paypal前總裁Jeff Jordan:電子商務的革命正嚴重影響著商業地產;在線零售商正無情地獲取許多零售類別的份額,而線下玩家卻在拼命爭取日趨縮小的零售份額。
《華爾街日報》:據一家跟蹤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分析公司預測,美國大約1000家大商場中,有10%將會在未來10年失敗。這只是一個保守的估計:很多商場CEO預測流失率會更高。
麥肯錫《2013年中國十大預測》:電商令一家大型實體零售商破產。阿里巴巴已然成為龐然大物,2012年銷售額超越1500億美元大關,增長率高達60%以上。今年服裝和電子類產品網購的增長可能又將刷新紀錄。所幸不少實體零售商坐擁地產,所屬集團規模巨大,可以暫時應付過去。但退出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可能會增多(重蹈家得寶(Home Depot)、美泰(Mattel)和歐倍德(OBI)的覆轍)。
爆炸力:★★★★☆
影響力:★★★★★
傳播力:★★★☆☆
總 評:★★★★☆
中石化 電商的想象與現實
編輯來源:成功營銷雜志 記者劉曉云
自去年1月1日推出B2C網購平臺易捷網以來,中石化正在不斷加速電商平臺的建設。12月12日,中石化廣東石油公司推出專門針對用油客戶的購油綜合服務平臺,以及針對車主的綜合B2C網購平臺,將廣東石油下轄的2000多個加油卡網點、1900多個易捷便利店和100多個直銷批發營業廳的產品和服務搬到了網上。除滿足車主網上購油的需求,易捷網還推出了上千種包括汽服產品、特產、百貨等在內的單品。據悉,目前中石化已經先后有北京、上海、廣東、河北等11家公司的電子商務平臺成功上線,銷售收入達4300萬元。
《21世紀經濟報道》:對于旗下資產正進行專業化重組的中石化而言,非油品業務未來的空間充滿想象,而其依托現有加油站布點,推行的線上線下結合模式也將成為其另一個業績增長點,并或將獨立登陸資本市場。
《中國經營報》:中石化所謂的“電商”更像是個偽概念,炒作成分居多,其目的應該是推廣企業品牌,特別是推動其非油品業務的快速增長。
IT評論人、前雅虎中國總經理謝文:雖然中石化有的是錢,但想做出什么動靜來不大可能。關鍵問題是,中石化做電子商務并沒有核心競爭力,拼服務、拼價格都沒有前途。
《證券日報》:中石化在全國擁有數量巨大的加油站點,并深入二三線城市乃至鄉鎮,能否做好線上和線下資源的整合,將是易捷網未來能否成功的關鍵。
爆炸力:★★★☆☆
影響力:★★★☆☆
傳播力:★★☆☆☆
總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