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師:你好!
我最近遇見一樁發愁的事,不知怎么辦好,想聽聽您的意見。我在北京打工多年,好不容易熬到老大結了婚,又添了個孫子,應該是大喜事吧,可是我一點兒也開心不起來。本來,我想兒子在一個小區當保安,兒媳也一起到京城來,租一個房子,大家搭把手,把孩子拉扯大,不是挺好嗎?可是天不遂人愿,孩子太小,我們不能租住地下室,地下室太潮,但一般的房子租金上漲太快,我們難以招架。我想找一份白天的工,晚上幫助兒媳帶帶小孩兒,但這樣的工作并不好找,只能全日到人家做家政工,而這樣我就不能幫助照看孫子了。兒媳婦有孩子黏在手上,也沒辦法出來找工作。算一算只有把孩子送老家,才能維持收支平衡。
本來兒媳剛剛生完小孩兒不該跟著出來,可是,我經歷過這個階段,知道一個人在家守著,又弄孩子,又干農活,又做家務有多么不易。年輕夫妻常年分著也不好,這才決定抱著孩子大家一起進京。可這才幾個月的功夫,兒媳婦就不干了。她說如果我不把孩子帶回老家,讓她出去打工,她就離婚,把孩子撂給我們。兒子一個勁兒地求我,讓我成全他們。我現在在一戶人家,也是看孩子,一個月拿三千多,吃住全包。我若帶孫子回家,還得伸手向別人要錢。我才50歲,何時是個頭兒啊?再說還有一個小兒子尚未娶親,我不趁自己還干得動時掙點兒錢,花的時候向誰開口啊?!
我就是想不通,孩子姓我們家的姓,就得我給帶著?不然就說我不盡情理。可是我又不忍他們離婚。農村小伙子本來就不好找媳婦,我哪能看著兒子再打光棍。抱孩子回老家,我又那么不甘心,你說我該怎么辦?
石玉
石大姐:你好!
我非常理解你的難處。無論你,還是你兒子、兒媳都還是持有中國傳統的觀念,認為孩子生下來,是續你家的香火,因而要你來承擔扶養孩子的責任。其實這個責任不該由你承擔,這也是你心中不平的原因。
出來打工這十多年的經歷,使你不想再回到從前,這心情我十分理解。而你的兒媳婦進城之后看到了個人發展的空間,卻因為有孩子不能去抓住這些機會,懊惱之余,她希望把孩子扔給你,她的想法也可以理解。
我想你不妨以心換心,雖然兒媳為了爭取自己的機會用陳腐的觀念來要挾你,但她骨子里其實很善良,一切都可以商量。比如,現在兒媳不出來做事,在家奶孩子,你可不可以把自己每個月的工資拿一部分交給她,讓她收支平衡?孩子帶到兩三歲,找一找廉價些的幼兒園,讓兒媳脫出身來找份事做。你真把孫子帶回老家,父母也會想他。要是病了,有點兒什么事,他們不在身旁,鞭長莫及更不好。什么事情都可以協商。進城務工,本來不易,添人進口更是大不易,但是難關總可以克服,孩子會慢慢長大。多體諒兒媳的心情,不必責怪她,也不必太委屈自己。農村養老的政策興許不久就會出臺,一家一戶返哺式養老越來越靠不住了,不是靠你現在帶孩子回老家就能換得一份未來的保障。
你的不甘心態是有道理的。事情一定要將心比心,協商處理。度過難關,前面便是坦途。
丁寧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