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從河北省農科院農作物研究所管理崗位退下來。在任時,身為黨員、省勞模,咱最大的特點就是“搶著干”;退休后最大特點則是“閑不住”,總想著能幫襯一下別人,這也是老黨員共有的秉性吧。
一退休,單位新調來的主管老干部工作的小李就上門勸我“出山”,協助其做一段家屬區的老干部工作。小李說:“只是沒報酬。”我一口應承下來。女兒聞聽嗔我犯了官癮。我嘿嘿一樂:“這叫發揮專長,老有所為嘛。”
那年冬天一場罕見的大雪讓家屬區銀裝素裹。我一清早就抄起掃帚,刷刷地掃起積雪。掃雪聲“動員”了左鄰右舍們,好幾位跟我前后腳退下來的“老家伙”紛紛加入行列……看著一條條恢復“本色”的道路,大伙兒心里別提多舒坦啦,都夸我這頭帶得好。我也得意,看來我的感召力依然不減當年啊。
前年,家屬區門口設了27路公交車站。我發現早高峰還有不少老人也忙著擠車,就建議小李召開老同志座談會,我闡述利害關系:“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我們做長輩的最好實行錯時制。等年輕人上班了我們再出門。”與會的老同志們通情達理,立馬附議。小李沖我一豎大拇指。我也像喝了二兩一樣飄飄然。
俗話說:“人退、腦閑、心長草。”一些老同志退休后沉迷麻將桌,難免把身體搞糟。為豐富他們業余生活,社區騰出一間房作為老干部閱覽活動室。我主動請纓擔任管理員,每天早早開門擦桌抹凳,整理報夾。一趟干下來,額頭沁汗,心里卻別提多充實了。初始,來這兒活動的人不多。我就路中央一站,見著去“搓麻”的就往里面拉。久之,回頭客多起來。老人們嘗到甜頭了,活動室里不光有各類報刊,還有兵乓球、臺球供人鍛煉。不到一年,大伙兒個個都精神爽利。
我聽人說,年輕人辦喜事愛攀比,花光父母的老本,還讓老人操心遭罪。我萌生了在家屬區成立由老干部為主的紅白理事會,倡導節儉辦事的風氣。大伙兒一聽都舉手贊成,還推薦我為會長。接的第一單“生意”竟是我們“爭取”來的,小王家境較困難,娶親還要講排場。我就主動找到小王的父母,聞聽我的“毛遂自薦”,兩位老人樂得直作揖。我和小李又找到新郎倌小王,擺事實講道理,讓他最終摒棄了虛榮心,節儉辦婚禮。我在其婚禮上“客串”了一把老領導,即興講了話,號召在座的男女嘉賓支持簡樸為本的婚慶形式,贏得臺下一片喝彩。在以老同志為主的“紅白理事會”的倡導下,社區里興起了一股移風易俗的節儉之風。
有人說,老有所樂是人生的最美歸宿。但我認為“有所樂”只有建立在“有所為”基礎上,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快樂。“閑不住”的我被老伙伴們封為“編外老干部局局長”,頂著這個頭銜,我樂此不疲。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