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年度漢字”,就是把這一年里,深深震撼了你心靈的一些人,不斷縈繞在你腦海中的一些事,讓你不得不停下忙碌的腳步,對人生對社會有所思考,最后將最為真切的記憶凝固濃縮成一個漢字,來描繪這一年給你的整體印象與感受。
◎文字的力量
“年度漢字”,往往凝固著人們對過去一年的記憶,以年度漢字為切口,可以進行上下起承的反思與展望。“年度漢字”作為網絡時代的一種文化意象,在一定程度上關聯著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相關的內容。它應該被視為一種民意,來催發各級政府積極履行公共責任,使社會更加公平與公正,使公眾擁有更多的尊嚴與幸福。
“當然每年發生的事件太多,并不是說真的用一個字和詞就能夠代表中國和世界,但老百姓在遴選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這種對語言文字的思考和把玩是最有趣的,這個過程有特別的意義。”針對這種“年度漢字”現象,教育部語用司司長、國家語委副主任李宇明說,“就像北方過春節必須要吃餃子,中國人過新年,或許現在也可以把盤點漢字當成一個新的民俗。”
雖然“年度漢字”是由部分代表人群所選,但無疑,它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折射出生活在這個國家里的每個人的真實感受。從某種意義說,“年度漢字”的評選,是個人、社會與國家之間的一種價值博弈。如何使三者間達到社會和諧的“穩定狀態”,“年度漢字”的標本意義不可小覷。
◎一字一世界
“年度漢字”評選具有相當廣泛的概括性和高濃縮性,以一個漢字或詞語來反映一年來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走向,無疑為來年的政策變動、經濟調整、文化改革提供了一套“簡約而不簡單”的分析標本。“年度漢字”,成為民眾訴求最簡單的直接表達,蘊含著人們對自己生活的國家和世界的高度關切。從2008年至2012年“年度漢字”的評選結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字一世界的厚重。
2008年
和 / 爭(國內字 / 國際字)
這一年,國人共同經受了雪災和地震的嚴峻考驗,體現了“人心和”;北京奧運,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齊聲歌唱了一曲祥和的《我和你》,顯示了“宇內和”;金融海嘯,我國政府斥巨資與歐美等國攜手對抗這場危機,這是“和”的最佳演繹。天時地利人和,唯以“人和”,最為關鍵。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張藝謀用巨大的“和”字向全世界呈現了來自中國的世界觀。由之而起的漢語熱中,中國人所追求的“和諧” “和平”理念隨著世界對這個漢字的認識傳遍全球。與國內字“和”相對,年度國際詞是“爭”。爭端、爭議、斗爭、爭取,在2008年的國際社會上,此起彼伏。
2009年
被/ 浮(國內字/ 國際字)
對于“被”的解讀,主辦方做成如是描述——由“被自殺” “被就業”等新詞語在 2009年生發出大量“被××”結構的流行語,如“被捐款” “被漲薪” “被幸福”“被艾滋”。這個新興于2009年的網絡熱字,它們的流行表達了公眾對于公民權責名實相符的吁求。
“浮”字當選年度國際字,一個“浮”字表達出的是網友們對于世事多變的慨嘆。另外,在2009年的提名中,很多具有年度色彩的新字新詞也讓人眼前一亮,如“牛”“哥”等網絡新詞成了新一年活動的亮點。
2010年
漲 / 亂(國內字 / 國際字)
2010年海南島遭遇到60年一遇的暴雨,中國物價上漲的速度也超出了統計局的想象。“漲”,刺痛了大多數人的神經,讓民眾糾結于發展與生存。“漲”,拷問社會基本保障及社會福利,追問財富的均衡發展。
2011年
控 / 債(國內字 / 國際字)
此次入選的年度國內字“控”,一方面承接2010年度國內字“漲”而來,有漲就有控,有漲就需控,一個“控”字反映了政府的努力和百姓的期盼。另一方面,一系列的“××控”,更折射出“控”已成為一種生活狀態。“控”字廣為流行,具有更為輕盈的意義空間和更為斑斕的語言景觀。
2012年
夢 /衡(國內字 / 國際字)
2012年,奧運“夢”、飛天“夢”、航母“夢”、諾貝爾獎“夢”,都一一實現,融合國家與個人的中國之“夢”,成為了國人最關注的漢字。2012年,世界多個國家的大選扎堆,選舉本身以及之后如何“制衡”,都備受矚目。
相比年度十大、百大事件,“年度漢字”之選,更為艱難。一、一年之內,紛紜萬狀,僅僅一席,究竟誰能脫穎而出?二、一字一世界。即使一種社會普遍情緒或重大事件,眾目睽睽,識者共睹。但如何選出一字精準傳達,并非易事。正因如此,“年度漢字”之選,驚心而有趣。在歲末年終之際,大家假道于此,沉靜深思之余,而又不乏踴躍參與,不僅塑造了國民通識,亦由此將文字之力量與深思潛行之力度,激蕩迸發。正是這些充滿生命張力的漢字,成為本年度國家狀態、國民思考的有力詮釋。
在這個變動不居的全球化時代中,傳統文化如何更加老樹春花?文字,人人書寫,習以為常。但通過年度漢字之選,文字的力量,得以穿透時空,老而彌堅。在圖像一日千里且海量奔騰的讀圖時代,年度漢字之選,讓文字并沒有退居二線,而是果敢站出來,以其深廣綿厚的生命美感,詮釋時代,激發思考,成為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佳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