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從天臺山歸來,給我一份禮品。古來有言:寶劍贈義士,紅粉贈佳人。對于我這樣的茶癡,還有什么禮物能比得上眼前這一盒新綠的“羅漢云蘗”呢。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裝,拈起三五枝,放到口里,用舌尖與牙齒細細地研磨,體會那淡淡的清香、若有若無的苦澀。
纖細的茶,深凝的碧綠,找來玻璃杯,放少許新茶進去,沖入熱熱的開水。一時間,透明的杯子里,那些新葉上下翻滾,浮沉,水定了,茶葉都站了起來,齊刷刷地,像養(yǎng)了一杯子的小樹苗。
水,讓這些擰團的葉子舒展了,如同重新回到低矮的山丘上,回到一叢叢的茶枝上,回到沾滿露水的清晨,回到若有若無的薄霧里。
茶是安靜的,杯子是安靜的。新綠香浸一杯春。我暫且放下手中的蓮友冬至送我的《茶與禪》一書,和朋友對飲新茶。蘇軾說,從來佳茗似佳人。對面坐的,不是佳人,卻是摯友,對知交如晤茶心。
他拿起我放下的書翻起來,忽然,他說:“茶禪一味。果然茶禪一味。你看明海禪師在序中所說的,茶‘遇水舍己,而成茶飲,是為布施;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行方便法,濟人無數(shù),是為智慧’,這樣的句子,真是發(fā)人深省。”
難怪禪師眼里的茶,會和佛教里的菩薩一樣,在世間做著“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事業(yè)。
世上的樹葉有千百種,唯有茶葉可做香茗。陽光下的新葉,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慷然允許采茶人折斷自己,然后默默地承受晾、曬、炒、揉、捻、烘、焙、烤、酵、擠、壓、燙、泡等,就像菩薩默默忍辱。
不預(yù)計開花,不奢談結(jié)果,即便成長、伸展,在枝頭上挺立,也從不放逸,從不倦怠。從在這世間探出頭的那一瞬,至被人采摘,它幾乎保持著同一個姿勢。除懶去惰,醒神益思,和敬清寂,茶味一如,好似修習(xí)禪定。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品飲者是好是壞,只要他有所需要,茶就有所奉獻;無論熱水泡茶即沖即飲,還是冷水泡茶慢慢變濃,茶香依然。
許多品茶人說茶中有人生三味——初飲苦澀,再飲回甘,飲后余香。我們一直在享用茶,誰又曾想到,新綠香浸一杯春的背后,是茶與菩薩一樣無私奉獻的精神?
編輯/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