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色是天空的顏色,充滿幻想與希望;也是大海的顏色,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白色是白云的顏色,象征純潔和智慧;也是白雪的顏色,保護嚴冬中的幼苗。藍與白的結(jié)合,樸素大方,和諧生動,對比鮮明,透出一種清新而溫和的氣質(zhì)。藍白的悠遠意境既能見于高原的晴朗天空和大漠的浩瀚星空,也能見于云貴的蠟染和江南的夾纈花布。
藍與白是構(gòu)成蠟染的靈魂。藍色是染上的色,白色是本色布留白,可以說,只需一種簡單的染料——靛藍,與蜂蠟和巧手一起,便產(chǎn)生了藍白交融、變幻迷離的效果。
靛藍的顏色取自藍靛,這種植物仿佛天生是為了表現(xiàn)藍色的豐富性,它是藍色的精靈,能將藍色的變化——淺藍、藍綠、天藍、藍紫一一展現(xiàn)。
利用藍靛多次染色可逐漸加深的特點,許多蠟染作品采用二次染或多次染來達到色彩層次上的變化。如貴州麻江的繞家蠟染為二次染,其先將白布染成藍色,然后在藍色的布上點蠟畫花,再經(jīng)靛染,成品是深藍的底子上布滿藍色花紋、色彩含蓄而柔和的蠟染花布。繞家的圖案屬于比較抽象的類型,以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花草變形而成。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圖案為“葉子花”,這是流傳了很久的古老圖案。
黔西的蠟染也是二次或多次染。在白布上點蠟,然后浸染,得到淺藍色,不用退蠟,然后在淺藍色上再次點蠟,淺藍和白色部分封住的蠟形成圖案,再次浸染,獲得深藍色,煮去蠟后,就呈現(xiàn)出白、淺藍、深藍層次豐富的蠟染布,根據(jù)喜好,層次還可增加。黔西蠟染流暢抽象,線條如同大海翻卷的浪濤,圖案多為抽象的花葉魚鳥變形,飄逸如流云,酣暢似草書,充滿生命的激情。
點蠟技巧和工具的變化也能帶來不同的色彩感受,如貴州岜沙的蠟染極為樸素,工具也很原始,用楓樹的樹液——楓香來作防染劑,用削成一毫米粗細、二十余厘米長的竹條或者在鵝毛中間貫穿發(fā)絲作筆來點蠟,長線條用竹條,短線用鵝毛筆。岜沙蠟染用簡單的線條也能顯示出熱情奔放的活力,線條略有粗細變化,透出手工制作的印記,類似于彩陶時代留給人們的遐想。尤其是在密密的百褶裙上,褶裥使線條呈現(xiàn)光影的變化,透過斑駁的白點感受排列整齊的線條,仿佛點彩派繪畫的原理,有種迷幻的效果。
大多數(shù)地區(qū)蠟染是用蠟刀,蠟刀的大小決定了圖案的風(fēng)格,同樣影響了畫面的整體色彩。貴州榕江的蠟染的蠟刀較大,因此風(fēng)格較為粗獷,蠟染圖案比較具象,略顯程式化,塊面很少,多為粗細均勻的長線條,紋樣大膽變形夸張,極富有想象力。這些由長線勾勒的圖像映襯著深藍或藏藍的底色,如夜空繁星,古樸而神秘。
稍為細密一些的圖案必須使用較小的蠟刀,如貴州六枝蠟染,其圖案密集、富有韻律感。因為線條排布緊密均勻,顯得紋樣中藍白色比例差不多,線條飽滿流暢,曲線較多,粗一些的線形成塊面,細線和小點穿插其中,好像一些無形的紐帶,照應(yīng)了整體的布局。圖案多為蝴蝶花草和幾何紋,因其設(shè)計高妙,顯得既具象又抽象,以具象之外廓配抽象之內(nèi)容,密而不亂,多而不雜。這類蠟染所染藍色多為天藍或深藍,與白色相配,頓顯清新脫俗的魅力。
最精致的是貴州織金蠟染,圖案以纖細著稱,雖然紋樣元素簡單,但經(jīng)過苗族婦女們的隨意組合,就變得意趣橫生,引起人的無限遐想,像石榴,像魚子,像繁花,像涌動著的生命的浪潮。纖密繁雜的細曲線外圍配以均勻厚重的粗直線,形成鮮明對比,動靜結(jié)合。織金蠟染有時還加以刺繡點綴,以鮮艷的紅、黃絲線繡出放射狀花紋,只需寥寥幾針,便表現(xiàn)出無窮的韻味,與藍色旋渦狀的曲線相襯,像瑰麗而神奇的宇宙。織金蠟染的底色為藏藍,令纖細的白色線條清晰可見,于簡單的圖案之中透著深邃的意境。
蠟染工藝生長于民間,與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連。盡管工序復(fù)雜,耗時耗力,但它具有顯著的優(yōu)點——工具簡單、制作方便、就地取材,足以使它在云貴州山村落地生根,綿延千年。樸實的苗家女子利用零星時間持續(xù)制作,誕生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蠟染技藝也因此世代相傳。蠟染給深山中的苗族婦女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表達方式,揮灑她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展示她們的靈感才藝,在藍與白之間,感受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
編輯/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