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閉幕的「兩會」(全國人大十二屆一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新一屆國家機構和政協領導人的産生,標志著大陸完成了10年來最大規模的高層人事更替。
一個場景定格在多家媒體的畫面上。3月15日,當李克強被宣佈獲任新一屆國務院總理時,坐在他鄰桌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起身向其表示祝賀,兩人雙手緊握,在交流幾句後,面向大會現場及媒體鏡頭,有意識地稍作停留。海內外媒體都將此視爲中國最高領導層已順利實現平穩、周密的有序交接,由「習李」領銜的中國政治和經濟周期正式開啓。
有媒體評論,大陸新一代領導集體不同於以往軍事強人出身或理工科教育背景的領導人,新高層接受過完整的經濟、法律及其它社會人文科學的高等教育,李克強更是被譽爲大陸第一位「博士總理」。因此,他們治理國家的思維模式、觀念及方式將更加務實,更加注重符合經濟規律的市場化手段。
「把錯裝在政府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3月17日的記者見面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擲地有聲。本屆政府所設定的2013年GDP7.5%的經濟增長目標和3.5%的通膨目標,也基於務實的宏觀經濟判斷: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産能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産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問題並存,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和政府剛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顯。
從經濟增速和通膨的目標組合看,鑒於以往巨額注資的「強心針」激進療法後患重重,新一屆政府有意忍受較低的經濟增速,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以換取更高的增長質量。由此可以預估,未來大陸基礎設施建設不會大幅加碼,而是傾向於加快推進「營改增」的結構性減稅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則有所收緊,把實現市場機制下的良性平衡擺在第一位。
「習李團隊」的務實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方略上,從基層逐漸晉升的經歷,讓新一代領導更加摒棄形式,願意傾聽。除了前不久反對鋪張浪費的「八項規定」、「六項禁令」,面對人大代表以詩詞來諷刺北京的霧霾天氣,習近平幽默回應;當自己的發言被打斷時,李克強輕鬆笑對,這些都讓人感到務實之風迎面吹來。
「習李時代」的換屆經濟畢竟有所不同,而由這些不同所引發的政經演進及走勢變化,才是臺商需要重點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