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謹慎使用需求管理政策,而要通過理順價格信號、國企改革等供給管理措施,提高增長潛力,不能過度強調產業政策的作用。
解析:
中國的需求管理政策通常會在企業層面很快得到回應,這與體制有很大關係,因爲國企掌握大量資源,而同樣的需求管理力度,在美國效果則會差很多。而且中國需求管理的長期成本,如銀行的壞賬風險,並未完全顯性化,因此,「中國要特別謹慎,不能過度使用刺激性的需求管理政策,提高增長潛力。從目前來看,抑制中國增長潛力的原因包括價格體制、國企過度掌握資源、使用效率過低等。
價格信號錯誤是中國供給潛力下降不可忽視的原因。價格信號要理順,有些直接放開,由供求決定即可,有些則要充分考慮到外部性。
而產業政策要成功需要三個條件:首先,市場機制不工作,如資本市場不發達時,私人部門無法集中資本做有規模經濟的產業,政府可以集中引導資源、配置資源;其次,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差距懸殊,但又要面對全球競爭,政府可以扶持大企業發展;第三,政府的資訊、人才比私營部門要好。現在這些條件已經不具備了,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過度強調產業政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