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傳媒產業的發展與經濟的平穩快速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并將在文化領域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科學發展。從分析傳媒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入手,指出當前中國傳媒產業發展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發展思路,必將對目前傳媒產業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傳媒產業;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1-0202-02
一、傳媒產業在中國的發展特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機遇下,中國傳媒產業的發展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生機勃勃的景象,特別是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形式及新的資本運作方式來推動傳媒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運用新技術手段推動傳媒產業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傳媒產業的表現形式,并且這樣的新型媒體也繼續占據著傳媒市場的半壁江山。傳媒產業市場化進程的日益完善,對于傳媒產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導向作用,市場機制對于傳媒產業的作用開始顯現。在“十二五”規劃中,文化傳媒產業的發展備受關注,一系列市場準入制度的完善及退出機制的建立,都將會使傳媒產業的市場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而另一方面,人民群眾對傳媒產業的更高要求和更大的消費需求,都將促使傳媒產業迎來新的春天。目前,中國傳媒產業的發展呈現出兩方面的特點。
(一)傳媒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趨勢明顯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2012年《傳媒藍皮書》發布會上探討了全媒體時代國際新聞傳播的熱點事件和面臨的挑戰,展望了全媒體時代下國際新聞傳播的最新動向。根據對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和推算,2011年中國傳媒產業總產值為6 379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崔保國指出,2011年是中國傳媒產業在平靜之中涌動著深刻變革的一年,報社、出版社等媒體的轉企改制進一步深化,傳媒企業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轉企改制;微博的盛行使傳統媒體相形見拙,網絡廣告正以近60%的增長速度趕超傳統報紙廣告,互聯網多媒體形態迅猛發展,深刻影響著整個傳媒產業的格局,傳媒經濟總量的巨大提升,進一步加速傳媒產業結構升級。
(二)市場環境的優化帶來傳媒產業的歷史機遇
從傳播學的控制分析角度來看,任何傳媒機構作為信息的傳播者,都不能隨心所欲地傳播信息,它的傳播行為總是受到由社會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規、文化規范、外部競爭規范構成的社會控制制約。因此,中國傳媒產業的發展也必將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政策規章等條件的制約,而目前市場環境的不斷優化為傳媒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場基礎,從而進一步促進傳媒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傳媒產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管理體系不健全。中國傳媒產業長期存在著“條塊分割”、“分頭管理”的弊端,部門之間并未形成良好的互動,多頭審批、互相掣肘的管理體制下制約著中國傳媒產業的發展。
第二,法律體系不健全。相關法律制度雖然已經建立,但傳媒產業中人治現象十分嚴重,“潛規則”仍舊遍布傳媒產業,這與運行法律制度中的成本是分不開的。
第三,社會效益并未顯現。傳媒產業在發展的同時,過分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這就使傳媒產業的發展局限在經濟利益的角度而與人民群眾脫節,眾多傳媒企業并未實現其社會義務。
第四,傳媒產業重復設置過多。為了適應國際形勢的發展,近年來,中國已經陸續成立了40多家報業集團、20多家廣電集團、40多家出版集團和10多家發行集團,但這些傳媒企業大多是重復設置,因而導致傳媒產業市場亂象叢生。
三、中國傳媒產業的創新發展方向
(一)創新傳媒產業政策
政府應當創新傳媒產業的政策,制定積極的傳媒產業政策,逐步建立與世界普世規則相適應,又符合中國根本國情的傳媒管理與傳媒產業政策系統。政府還應當(下轉230頁)(上接202頁)積極調整傳媒產業結構,推動傳媒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合理的產業結構,是保障產業間協調發展的基礎。政府也應積極創新傳媒產業政策,實現部門間溝通協調一體化。
(二)積極承擔社會公益責任
大力發展公益性傳媒產業,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傳媒事業的發展,為此中央和省級財政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加大了對農村地區的扶持力度。但中國城鄉之間、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還很明顯,傳媒產業更應加快公益性事業的建設,履行社會責任。
(三)制定創新戰略,提升傳媒產業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傳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傳媒產業需要創新,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傳媒的表現形式層出不窮,特別是新科技的介入,傳媒形式得到了創新,從而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傳媒形式。但另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鑒賞力的不斷增強,對傳媒產品的要求愈來愈高,這也從客觀上促使傳媒產業的創新,因此只有制定創新戰略,才能真正推動傳媒產業的蓬勃發展。
(四)創新品牌,形成民族傳媒品牌
品牌是一個傳媒產業的無形資產,而并非僅僅只是某種商品的標志,它代表著一種深層次的內涵和廣闊的外延。實施品牌戰略,對傳媒產業品牌進行合理的定位,明確打造的品牌是國際性品牌還是區域性品牌,是創新性品牌還是延展性品牌。同時,品牌要具有中華民族的特色,形成中華民族的傳媒品牌。
(五)創新傳媒產業人才培養模式
傳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人,人是傳媒產業鏈條中最具能動性的一環。充分調動人的主觀創造性對于實現傳媒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而必須創新傳媒產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推動傳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康燕.中國傳媒產業發展方向與策略選擇——基于產業經濟學的視角[D].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0.
[2] 李放.中國傳媒產業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
[責任編輯 安世友]
收稿日期:2012-10-18
作者簡介:徐書婕(1992-),女,山東淄博人,本科生,從事傳播學理論研究;趙奕楊(1992-),男,山東淄博人,本科生,從事經濟學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