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2011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1家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實證分析了銀行股權集中度與銀行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股權結構越高度集中,代理問題就越嚴重,銀行的經營績效就越低。
關鍵詞:上市銀行;股權集中度;經營績效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1-0061-02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一國經濟健康而穩定的發展離不開一個穩健而有效率的金融體系,而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經營績效受到國民經濟的各部門的關注,而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因素很多,股權集中度就是其中一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股權集中度與銀行績效的關系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者們開始研究銀行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的關系。曹廷求(2004)以2001—2003年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19份年報作為研究數據,研究發現兩者沒有顯著關系。湯燕娜、陳菊花(2008)以2007年中國滬深兩市上市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發現股權集中度對銀行績效的影響不顯著,而高管持股則和經營存在正相關關系。鄭長軍、李偉(2008)以2007年14家上市銀行作為研究樣本,通過實證分析的方法得出結論: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銀行績效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與銀行績效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與銀行績效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李偉(2009)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國有股比例與銀行績效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及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都與銀行績效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蘇茜茜(2010)實證分析發現,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與中國上市銀行經營績效之間存在相對較顯著的正相關性。本文就是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從股權集中度的角度來研究中國上市銀行的經營績效,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
一、理論分析
股權結構直接影響公司治理的效率,進而影響公司的績效。一個股權結構不合理的公司,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績效的。所以要改善公司的治理,必須從研究股權結構著手。我們從股權結構的一方面——股權集中度來看其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股權分散時,股票廣泛分布于眾多小股東手中,他們考慮到收益和成本的不匹配,大多數不會參與股東大會,而選擇用腳投票,甚至傾向于“搭便車”,所以他們的存在并不能對經營者構成有效的監督,經營者在缺乏外部監督時,更注重個人利益的謀取,而不是股東的利益,因此,分散的股權結構不利于公司績效的提高。
股權適度集中的股權結構有利于改善公司的績效。是因為一方面股權集中在一部分股東手中,他們能夠形成一定的控股權,有能力參與公司的治理,制定有利于公司發展的決策,避免小股東盲從心理;另一方面他們可以選取合適的經營者,并能夠對經營者形成有效的監督和激勵,使經營者能夠致力于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因此股權相對集中對改善公司績效具有積極意義。
但股權高度集中也不利于公司績效的提高,因為股權高度集中會使大部分股權集中在一個或者極少數股東手中,那么絕對控股大股東可能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經營者,危害公司的利益,侵占中小股東的利益,造成中小投資者對公司喪失信心,公司的治理效率下降,公司績效表現較差。
二、實證分析
1.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考慮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1家商業銀行為研究樣本,即浦東發展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及中信銀行,數據來源于各上市銀行2011年年報。
2.變量選取。選取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CR1)、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CR5)、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CR10)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H10)四個變量來衡量股權集中度,用凈資產收益率ROE表示銀行績效。(下轉106頁)(上接61頁)
考慮到CR1、CR5、CR10、H10這四個變量之間可能會存在多重共線性,因此求出它們之間的相關系數,運用Matlab軟件計算出相關系數矩陣如下:
相關系數矩陣表明,這四個變量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因此需要分別分析這四個變量對銀行績效的影響。鑒于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論,再引入自變量銀行資產規模(LnSIZE——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
3.實證分析。首先經過分析建立如下多元回歸模型:
其中,因變量ROE為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代表銀行績效,自變量CR1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CR5為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CR10為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H10為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LnSIZE為銀行資產規模,ε為誤差項,α為相關系數,運用Eviews6.0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回歸系數都能通過置信度為5%的t檢驗,說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對銀行績效都有顯著性地影響。
三、結論分析
上述實證分析表明:上市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與銀行績效呈顯著的負相關。股權集中度越高,代理問題越嚴重,銀行績效越差,因此可以適度降低股權集中度來提高上市銀行績效。實證結果還表明銀行資產規模與經營績效正相關,這是因為隨著銀行資產規模的增大,會實現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從而提高了銀行的經營績效。
參考文獻:
[1] 湯燕娜,陳菊花.中國上市商業銀行治理績效的實證研究——來自滬深兩市的經驗證據[J].經濟與管理,2008,(8):37-42.
[2] 鄭長軍,李偉.第一大股東與績效的相關性:14家上市銀行樣本[J].改革,2008,(7):130-134.
[3] 李偉.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與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
[4] 蘇茜茜.中國上市銀行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研究[D].北京:對外經貿大學,2010.[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