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是政府深化改革發展,加快經濟轉型的重要環節,推進廉潔政治建設成為地方發展,造福一方百姓的頭等大事。政治清明的發展環境,不僅能增強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更能帶動社會、經濟、文化的更深繁榮發展,但是目前如何推進政治建設成為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廉潔政治;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D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1-0251-02
一、 建設廉潔清明的政治環境
建設廉潔清明的政治環境,對當今時代發展有重大意義,是黨對人民負責,是我黨堅持不懈的目標要求。
(一)廉潔政治的基本內涵
所謂廉潔政治,就是不謀私利的政治。具體地說,就是掌握公共權力的組織和個人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不貪污,不腐化。廉潔政治就其本意來說是指,執掌公共權力的階層或集團運用公共權力制定和實施公共政策以維護或增進社會公共利益。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
(二)建設廉潔政治的目標要求
廉潔政治的目標要求就是清正廉明地為民服務,營造社會發展的政治環境;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做人民的公仆,正確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不以權謀私、不貪贓枉法、不奢侈浪費、不消極懈怠。
1.干部清廉。“清廉”是官德之首,是中國傳統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只有保持領導干部思想的純潔性,才能從根本上清除腐敗現象。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能有較強的認識能力;在主要“關口”有較強的自我免疫力和自控能力,過好“三關”。改革開放以來,堅持德才兼備的標準,走任人唯賢這一公道正派的干部路線,形成了正確的用人導向,營造了良好的用人氛圍,為我們黨的事業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像孔繁森同志那樣的優秀干部,為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2.政府廉潔。廉潔的人民政府要取消一切特權,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公仆變為主人”和黨內官吏變成“在黨內恣意作威作福的官僚”,實行政務公開。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指出無產階級國家應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廉潔工作機關,不容許任何人企圖利用手中執掌的政權,將國家政權變為掠奪人民、謀取私利和享有各種特權的壓迫機器。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政治任務就是以建設廉潔政治為目標,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以反腐敗斗爭的實際成效和政治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取信于民。
3.政治清明。政治清明,簡言之,就是清正廉明、風清氣正的政治。具體地說,就是執政者在全部政治活動中,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實踐活動中,大公無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不謀私利,不貪污,不腐化。政治清明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地方紀委全會精神上來,堅持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和嚴格隊伍管理相結合,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和加強黨性修養與鍛煉相結合,堅決懲治腐敗和有效預防腐敗相結合,發揮監督作用與嚴肅黨的紀律相結合,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變警鐘長鳴。
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要認真貫徹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要求,努力建設一支忠誠可靠、服務人民、剛正不阿、秉公執法的干部隊伍。
二、建設廉潔政治的實現路徑
(一)構建預防腐敗體系、健全預防功能
“賄行于中涓,而天子懾;賄行于宰相,而百官不能爭;賄行于省寺臺諫,而天子宰相亦不能勝”。預防腐敗、警示腐敗,保證權力運行安全、干部成長安全,是紀檢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亟待破解的難題。
扁鵲是眾所周知的名醫,扁鵲有兩個哥哥,三兄弟都精通醫術。大哥醫術最高,二哥其次,扁鵲在三兄弟中是最差的。大哥能在人還沒有生病的前兆時,預測到病,并及時預防。但由于沒有人相信,認為自己一點也沒有生病的跡象,故認為自己很健康。 二哥能在人有一些生病的跡象后能發現病的嚴重性并及時醫治。但由于剛發病,病情很輕,大家或者不醫治,或者以為是小病。而扁鵲是在病人病入膏肓時發現病情,并醫治。由于人已病入膏肓,在扁鵲的醫治下恢復,人們認為他是神醫,能起死回生,認為扁鵲的醫術最高。故三兄弟中唯有扁鵲出名。這個故事很好的地說明了防范大于補救,那么防腐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也可將損失降到最低,節約社會成本。
從源頭預防腐敗,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網絡舉報體系、腐敗風險預警、社會輿情研判和快速反映機制。公開、透明化辦事機構、尤其是掌握經濟命脈機構的操作流程、規程,進行公開、公正的操作,保持辦事部門信息化建設暢通,參與者平等競爭,杜絕腐敗苗頭。第二,制定預防腐敗相關法律、法規,提前扼殺貪腐苗頭。美國有《政府行為道德法》,英國有《防腐化法》,新加坡有《防止貪污法》,德國、韓國都有《反腐敗法》,而中國至今沒有一部完整的反腐敗法律。香港廉政適用法規主要有三部,分別為《廉政公署條例》、《防止賄賂條例》、《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我們的地方性法規更是少之又少。第三,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監督機制、違規用人問題立項監督檢查、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借鑒預防反腐取得成功經驗的國家、地區、省市,陽光工程、高薪養廉等方法可以復制。畢竟從源頭遏制腐敗,不僅節約社會成本,而且創造有利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四位于一體的公正、公平的廉潔環境。
構建合理有效的預防腐敗體制機制,是從源頭上抵制腐敗的重要舉措,健全預防功能是實現廉潔政治的有效路徑。
(二)強化監督、責任追究機制
在強化監督上,要實現“三個延伸”,即:由黨內監督向黨外監督延伸、由監督領導干部向監督重點工作人員延伸、由監督八小時以內向監督八小時以外拓展;另一方面,在案件查處上,做到“三個強化”,即強化以權謀私案件的查處力度、強化商業賄賂案件的查處力度、強化作風效能問題的查處力度,通過治“浮”求實效、治“庸”提能力、治“散”正風氣、治“奢”促清廉。突出抓責任追究機制,抓好監督查處既是對黨的事業負責,更是對干部的成長負責。著重圍繞規范權力運行,強化對黨員領導干部的監督。黨外人士和民主黨派建立“黨外特約監督員”機制進行黨外監督,做到里應外合,使腐敗沒有生存的空間。
(三)改革創新廉潔機制
改革創新廉潔機制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廉政建設,機制需要不斷修繕完備,才能讓“耍小聰明的人”不鉆法律的空子,強有力地制約了腐敗。著重圍繞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在防腐拒變的節點要堅持突出“三個服務”,即切實服務好政策落實、切實服務好地方政策、切實服務好基層群眾,力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最好成效;要注重發揮“三個作用”,即發揮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各級干部的自律作用、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能作用,營造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濃厚氛圍。廉潔機制要體現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實現反腐敗斗爭的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既要防止把解放思想理解為脫離實際的隨心所欲,也要警惕忽視解放思想,看不到主觀主義、經驗主義、教條主義,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等問題,把握反腐敗斗爭的客觀規律,提高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水平。例如,通過政府采購、項目招投標、土地招拍掛等一系列制度設計和機制創新,從根本上遏制了一些重點領域腐敗案件的發生,有效杜絕腐敗滋生。
(四)深入貫徹科學發展理念,加強理論修養
著重圍繞加強反腐倡廉教育,筑牢領導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教育失之于軟、監督失之于疏、挽救失之于晚”,一般會經歷“念頭—苗頭—犯罪”這三個環節,預防腐敗關鍵和重心要放在前兩個環節,這是根治腐敗、保護干部的職責所系,也是難點所在。
結合近年來的貪腐大案,其共性就是缺乏認真系統的學習。因此如何開展深入人心的教育,讓這些掌握實權的干部能徹底不動歪心思,從源頭上扼殺腐敗,我們要時常“殺菌消毒”杜絕“細菌滋生”。把宣傳教育作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抓手,確保廉政知識入腦入心,引導全縣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時刻堅持“原則”這根紅線,堅決把住“紀律”這根底線,不為一己私利而違紀違法。
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礎。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弘揚紅巖精神,深入開展理想信念、黨性黨風黨紀和從政道德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分層次、分領域有針對性地開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崗位廉政教育。加強我縣廉政教育基地建設,進一步增強教育的有效性。面向全社會開展廉潔教育,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家庭,形成廉榮貪恥的社會氛圍。把教育與管理結合起來,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著力健全防止利益沖突制度,嚴禁領導干部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為自己、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謀取不正當利益,確保領導干部秉公用權、廉潔從政。
廉政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我們黨始終要常抓不懈,才能使我黨永葆先進性。把廉政建設放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大局中去謀劃,充分體現對廉政建設的重要性。把廉政建設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的全局中去體現,融入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總體框架,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廉潔政治是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的關鍵工作。
參考文獻:
[1] 舒世勇.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廉潔政治建設[N].合肥日報,2012-02-02.
[2] 汪洋.推進廉潔政治建設勢在必行,任重道遠[N].廣州日報,2011-11-04.
[3] 田成江.建設廉潔政治必須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J].中國監察,2012,(5).
[4] 王一星.中國共產黨黨內問責制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09:4.
[5] 李穎.中國特色廉政文化建設探析[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09:6.
[6] 楊曉光.建設廉潔政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J].理論前沿,2009,(7).
[7] 郭樹偉.古代中國社會廉潔政治的歷史沉思[J].中國紀檢監察報,2012,(2).
[責任編輯 王曉燕]
收稿日期:2012-10-18
作者簡介:張博(1982-),女,河南新鄉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