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布爾津縣作為新疆自治區首批“創業型”縣,在農民創業促進工程方面采取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以布爾津縣為例,在對該縣的發展現狀的實地調查基礎之上,為其進一步發展作出了發展對策研究,并對其進行效益分析。作為西部農民創業示范縣,其建設對于中國其他縣市農民創業的促進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農民創業;布爾津縣;現狀;對策分析;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1-0042-02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以創業帶動就業,可以擴大農牧民就業渠道,提高農牧民收入,壯大縣域經濟,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布爾津縣地處新疆西北部,自然條件差,發展底子薄,經濟總量小,目前正處于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加速期,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實施農民創業促進工程,建設一批農民創業基地和農民創業園,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有效載體和重要任務,是解決就業問題、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縮小發展差距,實現布爾津縣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布爾津縣經濟社會發展及創業促進工程的現狀
布爾津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山脈南麓,準噶爾盆地以北,東部與蒙古國交界,西北部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接壤,邊境線長218公里,是阿勒泰地區西三縣的交通中心,距烏魯木齊市620公里。全縣轄5鄉2鎮63個行政村,總面積10 540平方公里,總人口7萬,其中農村人口4.6萬占比66%,農村勞動力25 016個,由哈、漢、回、蒙等21個民族構成,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71%。到2011年9月已轉移農村勞動力10 650人占比42.6%,2009年被列為首批新疆自治區級創建“創業型縣”。
依據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從2009年起布爾津縣借鑒四川南充市和重慶市的試點縣區經驗,先期開展了西部地區農民創業促進各項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財政增收和農牧民增收兩條主線,大力實施科教興縣、生態立縣、工業強縣、開放活縣的“四大戰略”,做大做強“旅游、畜牧、能源、油料、建材”五個支柱產業,加快培育現代物流、生物制藥、工礦業和口岸經濟,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社會建設,著力改善民生,努力推進全縣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將布爾津縣打造成為中國西部最佳旅游目的地和新疆自治區清潔能源基地,
建成全地區重要的油料生產加工基地、良種牛繁育及優質肉產品生產基地、物流集散基地和建材加工基地,把實施全民創業作為推動布爾津科學發展的核心動力,科學規劃能人帶動全民創業發展藍圖,指明了實施農民創業促進工程的方向。
近年來,國家《就業促進法》、《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1號),自治區《關于推動創業促就業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新政辦發[2009]25號)、《關于促進就業工作的意見》(新黨發[2009]11號)等文件的下發,進一步堅定了實施農民創業促進就業的主導思路,并積極付諸實踐。經過近年來的實踐和探索,布爾津縣農民創業促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具備了開展國家試點的基礎和條件。
二、布爾津縣促進農民創業的目標
通過五年的努力,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項目開發、融資服務、創業孵化、跟蹤扶持等服務體系,全面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把布爾津縣建成西部地區農牧民創業促進工程示范縣。
1.創業基地快速壯大。旅游產業、現代設施農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等農民創業特色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創業基地要增加到15個以上,每個鄉鎮至少建立一個農民創業園區,為廣大農民創業搭建創業平臺,營造良好創業環境和氛圍。
2.創業帶動能力顯著增強。縣域內農牧民創業致富能人注冊登記的民營企業數量增加1倍多,達到150戶以上;縣域外布爾津籍農民創業致富能人注冊登記民營企業的數量大幅度增加;擁有百萬元以上資產的農牧民創業能人大幅度增加;縣域內農牧民創業致富能人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3.創業素質全面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500人以上,擁有中職以上學歷的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比例提高到85%以上,青壯年非文盲率達90%以上,擁有專業資質的農村勞動力增加到1 500人,廣大農牧民創業意識明顯增強,創業素質全面提升。
4.創業實效全面實現。全縣培養小老板50人,培育小企業100個,開發創業項目60項,創業帶動就業1 000人,審核發放支持創業小額擔保貸款50筆150萬元以上,帶動就業200人以上。在百姓創家業方面,共培育投資10萬元以上的創業典型30個,投資5萬元~10萬元的創業示范帶頭人50人。在能人創企業方面,新增個體工商戶200家,企業100家。在企業創大業方面,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兩個。在回鄉創新業方面,共培育回鄉創業典型戶20戶,帶動就業200人。
5.預期目標建設期限。第一階段(2011—2012年)。組建工作機構。編制完成試點縣建設總體規劃、農民創業園建設規劃、新型工業園區和農民創業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農民創業園、新型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形成以全民創業工程為主導,農民創業基地為依托,創業致富能人為支撐的農民創業體系。第二階段(2013—2015年)。健全促進農民創業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創業隊伍不斷壯大,農民創業園建設和促進農民創業工程形成成熟的模式,為自治區農民創業提供成功經驗,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基本建成國家西部地區促進農民創業工程示范縣。
三、布爾津縣農民創業促進工程的實施措施
結合以上對于發展目標的分析及探討,為了使目標的實施更加切實可行,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1.進一步改善農民創業政策環境。拓展農民創業投資領域,向社會公布國家支持西部加快發展的產業目錄和布爾津縣五個支柱產業的招商引資項目,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建設,支持創業農民以多種形式參與國有、集體企業及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的改造、改組和改制。為農民創業提供土地支持,鼓勵創業農民通過租賃、承包等合法方式利用閑置土地、閑置廠房、鎮村邊角地、農村撤并的中小學校舍、荒山、荒灘等場地進行創業。對新辦農民創業工業企業實行優惠地價,以不高于國家規定的工業用地最低出讓價出讓。在從嚴控制農用地轉為非農用途前提下,培育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市場。
2.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積極探索建立適宜布爾津縣農村特點的小額貸款機構和擔保機構,鼓勵現有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對農民創業的服務。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農民創業個體、經濟合作組織或創辦中小企業的創業農民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開展小額擔保貸款。農民創業企業證照齊全的,依法登記的房屋、機器設備、大件耐用消費品和有價證券以及注冊商標、發明專利等無形資產均可作為抵(質)押品,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大力發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扎實推進信用鎮、村建設。
3.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農民創業享受與其他創業者相同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稅收優惠政策責任落實制度,及時公布新出臺的稅收政策,并在規定時限內為符合稅收優惠政策的納稅人辦理減免稅收手續。對新辦服務型企業(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商業零售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工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或街道社區小型加工企業實體,給予一定期限的稅收減免。對個人轉讓著作權、個人從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所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國家鼓勵類創業項目,按照國家西部開發有關政策,為其積極辦理稅收減免手續。
4.完善農民創業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創業服務工作機構,按照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完善組織機構為農民創業提供法律政策、創業輔導、籌資融資、市場開拓、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基本服務;充分發揮創業服務機構的作用,建立健全創業指導服務機構,充分發揮創業服務機構在農民創業促進工程中的作用,為創業農民提供法律、法規、政策、證照辦理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努力建設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行為規范、服務機構運轉高效的服務體系;建立創業指導服務信息平臺,建立和健全縣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和基層創業服務平臺,為創業農民提供項目信息、開業指導、融資支持、政策咨詢等服務。一是大力培育和扶持社會中介機構,支持和鼓勵其為農民創業提供各方面的專業服務。二是建立創業信息發布平臺(網站、網頁),向創業農民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及時提供法律、法規、政策和各類市場信息。三是整合社會各部門涉及創業的相關信息,多渠道收集市場信息為農牧民創業提供服務。
四、農民創業促進工程的效益分析
實施農民創業促進工程,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促進布爾津縣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1.生態效益。實施農民創業促進工程,在全社會形成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生態經濟理念,生態環境持續發展,資源利用效益進一步提高,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綠色健康的生活消費方式基本形成,兩型社會建設有序推進。
2.經濟效益。實施農民創業促進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農民創業園區和重點工程的輻射帶動作用,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內需進一步擴大,商流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的商品率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穩定增加。其中,三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年收入2.8億元、工業園區年收入2.2億元、旅游業年收入3.2億元、7個農民創業園的年收入達到2.5億元。
3.社會效益。實施農民創業促進工程,可實現的社會效益,一是農民創業渠道不斷擴大,農村富余勞動力充分就業,農村社會事業得到全面進步和發展;二是創業模式得以成功推廣,創業園區示范效應顯著;三是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收稿日期:2012-10-18
作者簡介:李可祥(1987-),男,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農村與區域發展研究;關志強(1962-),男,新疆伊犁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研究。